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五)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五)

  上回我們說到七門料簡第五門定散門的第二個問答,這第二個問答

  【問: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 答:解有二義。】

  前面已經將第一義說完,今天來說第二義。

  【二、出在何文者,即有通有別。】

  「出在何文」,就是說定善與散善的經文出在什麼地方。善導大師在解答這個問題,用通與別兩方面來解釋。首先信願將疏文一遍然後再來簡要解釋。

  【言「通」者,即有三義不同,何者

  一、從「韋提白佛,唯願為我廣說無憂惱處」者,即是韋提標心,自為通請所求

  二、從「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凈業處」者,即是韋提自為通請去行。

  三、從「世尊光台現國」,即是酬前通請「為我廣說」之言。雖有三義不同,答前通竟。

  言「別」者,則有二義:

  一、從「韋提白佛,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者,即是韋提自為別選所求

  二、從「唯願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者,即是韋提自為請修別行。

  雖有二義不同,答上別竟。】

  首先來說通義。言「通」者,這個「通」字,就是韋提希夫人通願十方凈土、通請去行。如來光台現國,通現十方佛國,答韋提希夫人之通請。

  「一、從『韋提白佛,唯願為我廣說無憂惱處』者,」這就是欣凈緣的經文「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韋提希夫人受到逆子阿闍世太子的苦惱,希望釋迦世尊為她廣說無憂愁苦惱的地方。「廣說」就是廣說十方清凈的佛國。十方清凈的佛國與西方佛國同樣無憂愁、無苦惱,因為十方清凈國土與西方極樂世界同樣是涅槃界,永離憂愁與苦惱,韋提希夫人說我往生。「往生」這二字是出自《觀經》,現在一佛弟子所說往生,與世尊在《觀經》所說往生,實在有一距離。現在人說往生是指死亡,其實死亡是不是往生?不一定!因為若死到三塗六道就不叫做往生就叫做往死。於娑婆人間死後,神識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才叫做「往生」。所以「往生」這二字有三層的道理,我們念佛的人常常說往生,一定要明白:

  第一、往生地方清凈的佛國。如果到三塗六道輪迴受苦,就不叫做往生

  第二、往生方法蓮花化生。我們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像娑婆人間出生,待在媽媽的肚子中十個月胎生,不是!是蓮花化生

  第三、往生果報是得到永生無量壽。如果在三界六道就不是永生無量壽。所以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得到與阿彌陀佛同樣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所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若翻譯漢語就是「皈命無量壽佛」,我們每天念無量壽佛的聖號,當然目的就是要得到永生無量壽。

  可是我們若沒有往生到西方佛國,什麼人在六道裡面能夠永生無量壽呢?在人間縱然長命百歲,百年的光陰也非常的短暫,一彈指頃就過去了,一眨眼就是一輩子,所以人世間有什麼好留戀,不值得去追求。一個真實體解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的行者,必然是一心一意求願往生西方凈土。所以前面的疏文,善導大師跟我們說:

  【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為什麼在這一疏文,我們要詳盡一再重複的說?因為很多人,雖然念南無阿彌陀佛,但不是一心信樂的稱念,不是信心歡喜的稱念,內心充滿疑惑、苦惱、擔心、驚慌、不安。念南無阿彌陀佛,內心有這么多的無明煩惱,這種心就不是一心信樂了。甚至所謂皈依三寶佛弟子很多人念佛也未必是要求願往生西方佛國。有的人想下輩子再來人間出生,當有錢人的孩子,這樣不是求願往生哦!是求人天福報而已。所以沒有信、沒有願,雖行念佛也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回,信願有引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在《文鈔》一再開示凈土法門注重信願,有真信、有切願,才是如理如法與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相應。印光祖師在《文鈔》開示說:

  【凈土法門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雖具足惑業之博地凡夫,但能信、願、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雖然我們是充滿煩惱惑業的博地凡夫,但是我們若能真信、切願,即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佛國。

  印光大師這段話的開示,剛好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一樣的意思。文字雖然不同,意義一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