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大家都一樣地衰老,老跟老卻不同

uploads/content/2022/june/d44c8757e9371a49d64e683b5707153a.jpg" width="900" height="468" />

  文:希阿榮博堪布

  對年輕一點的人來說,衰老也許只是一個話題。不過也未必,我沒見過比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對衰老耿耿於懷的。鋪天蓋地的抗老產品,據說消費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

  儘管最終會習慣衰老仍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關於衰老,除了它的不可阻擋、無法避免外,佛法里還有什麼教導是可以讓我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的嗎?當然有,就是「業因果」。

  簡單說,業指的是行為,包括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我們任何的行動、語言想法都會產生作用(不論多麼微小),作為因或緣,促成某種結果。可以說,前前後後連續不斷的身語意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無數因、緣、果的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我們的經驗

  沒有任何事是偶然發生的,一切都受到之前及當下各種條件的制約,因此業也被稱為業力,因因果果前後相續而形成的強大勢能。

  在這股力量面前,我們當然不是完全被動,每一個當下的言行念頭都是作用力,削弱或增強著業力,從而改變著業的圖景(這是「業」的概念宿命論的不同之處);但是不要忘了,業力是一股巨大的慣性,表現在身語意上,就是我說話、辦事、思考問題等等都有其慣性模式,而突破這些模式是需要極大的清醒努力的。

  所以業不是不可以改變,只是非常難。說了這麼多,究竟業與衰老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業與我生命中所有的東西都有關係

  具體到衰老,雖然幸運地活過夭折和英年早逝階段的所有人都難免,但老跟老不一樣,一輩子活下來,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同,果報不同,越往後差距越明顯。

  不是「硬體」方面的差距,比如經濟條件的好壞、家庭生活是否美滿健康狀況等。你不覺得嗎?這些東西越往後越不能體現差距。

  年輕時長得美或丑,無論是自己還是他都會比較在意,可到了一定年紀,都不必等到太老,長得漂不漂亮就不那麼重要了,除了自己,別人是不會在意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享受物質能力慾望也會降低,經濟條件的好壞,有錢沒錢, 最終在衰老面前是一樣的。

  白頭偕老,是很多人心目中婚姻幸福的代名詞,可實際上不幸福兩個人白頭偕老的也比比皆是,一起變老的結果,或許曾經的恩怨、幸福幸福慢慢就變得不重要了;如果有一個人先離世,更是如此。

  你會發現衰老當前,自己深深執著的很多東西,沾沾自喜的種種比較優勢,都在時光流逝中稀釋,消失。

  當我們說時光流逝的時候,彷彿真有一個叫時間東西在運動,這是我們通常對時間的理解,我們也用鐘錶、用太陽月亮的移動來標示時間

  可什麼是時間呢?這個問題有點大,如果仔細討論的話,恐怕得另外寫一本才行簡單地說,並不存在一個具體的東西可以讓我們用手指點在上面說「這是時間」,時間只是對現象生滅的述,也可以反過來說,現象生滅就是時間

  在佛法中我們說到剎那」的時候,它指的是一個現象生起及斷滅,而「剎那剎那」,即所謂時間的流逝,則是無數現象的持續生滅。每一個現象都以前面的現象作為基礎生起,環環相扣,像是一摞壘起的骰子,下面的每一顆都是上面一顆基礎,缺一不可,所以對我們來說雖然始終只有當下,但每一個當下的剎那都映照著之前所有的剎那,同時也是之後所有剎那緣起

  明白了這一點,就好理解為什麼一切都會過去,而我們仍然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後果。大家都一樣地衰老,老跟老卻不同。

  我們的身體是一種果報這一世得人身是往昔持戒積福感得的善報,而身體樣貌在一生中的變化也反映著業,自己做過什麼事,慢慢就體現在身相上了。佛經里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想」指禪定梵行,「情」泛指五欲。

  輪回六道,越往上越簡靜,身形越輕盈清好。同樣在人道,五欲串習淡薄的人有一清明的氣質,到老年,亦是安祥清吉;而言行心念總在慾望上打轉的話,外在也會越來越混濁沉重,衰老對自己對他人都成為一種負累。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我們的心靈是一畝田,播種什麼、收獲什麼。快節奏生活帶來了物質享受,卻讓心田前所未有地乾涸荒蕪,擁有得越多,越浮躁空虛。這本書結合傳統禪修方法,在撇清誤區、樹立正見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以正確方法,創造正確條件去實現身心輕安,像一盞燈,指引我們發掘內心安樂之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