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詮法師:三句話談修行

  接下來談談,我說句話修行。我們時間現在十幾分鐘,告訴大家三種方法第一個方法叫「觀想」。

  依《觀無量壽經》說:「諸佛如來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學佛的人一定心裡要有佛,想著佛,想佛的時候,你會開心一點。佛的相好庄嚴你這麼一想,我們內心自然會變成庄嚴清凈,我們為什麼要燒香啊為什麼要點燈?去買花供佛呢?這是表示庄嚴供佛的時候,我們內心妄念放下,燒一支香的時候我們妄念放下這個時候內心清凈觀想佛的時候,我們內心起的清凈的心,繫念起來。所以經裡面說呢,諸佛在哪裡?不離我們當下的心念,想佛的時候,心裡就是佛。因為我們心中有佛,所以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如果這個心不是佛,這個心就不能作佛,比如說是金,它可以做種種首飾,如果不是金,就不能做種種首飾。同樣的道理,所以佛的大智慧,都是從我們心想而生,就我們時時在想佛,但是我們妄念很多,想著想著,它就想別的去了怎麼辦啊?收回來再想。我們能夠想佛,佛經裡面說,叫做始覺,開始覺悟;能夠與我們本具的佛性相應,叫本覺,始覺與本覺相應那我們就有大智慧,就與佛那種智慧是相等相同,所以我們時常要觀想佛。

  第二「憶念」,時常憶念,憶就是持心不忘的意思。持這個心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什麼呢?不要忘記這個佛,不要忘記這個佛號

  即使你修禪也是一樣,修禪叫參話頭,那個話頭什麼叫話頭呢?你起心動念之前那個心是什麼?我們講話也好,起個念頭以後,那叫話尾,在你講事情講話之前能夠看到那個心叫話頭,時時看著它。起妄想妄念都沒有關係,經里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悟遲了就來不及了,念頭起不要管它,你能夠看見它,知道起念頭就好

  這叫憶念,憶念佛相好,或憶念佛名號,你心不忘,這樣能夠通顯唯心是佛,如《圓通章》裡面說:「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兒子母親母親又想兒子,這樣的兩人相見的時間很短很快,就能見到,母親時時在那想兒子兒子不想母親,就很難見到。就比如說,諸佛就像母親一樣,慈母一樣,時時都在念著兒子念著兒女兒女不想,作為子女不想父母很難見面。他也憶念父母,所以他就想辦法去見父母。所以《圓通章》叫「如子憶母,如母憶子」,這樣呢,叫不相違遠。

  憶念就是這個心啊,讓它時時提起來,想著這件事情念佛的時候,你要憶念在這佛號上,憶念在這心上,每一句佛,從我們內心生起,你都了了清楚,不是拿個念珠在那裡數佛,那是不夠,時時憶念這件事情,回心返照自己,這是叫憶念。

  第三,修行,修眾行。修觀想憶行的助行。有些居士說,我又要拜觀音菩薩,又要念地藏經,又誦普門品,又念大悲咒,又念彌陀經,念的很雜很多怎麼辦啊?我哪一樣都想念,哪一樣都放不下,然後我又往生極樂世界家裡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如何才能去?那往生極樂世界簡單簡單,易如反掌,彈指間即能夠往生

  首先你要具足信心這是要緊。我們在家學佛修行,還要做很多事情啊。這就要根據經裡面講的,修諸功德普賢十大願王,把華嚴所有的精神思想,導歸極樂,他修一切,禮敬諸佛乃至普皆迴向,他的願有多大呢?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從禮拜乃至迴向,無有窮盡這是普賢的大願,那麼這大願,每一個願他都一一導歸極樂,等到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敗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所有的一切財產都不能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

  我們時常要念,我們說念佛,告訴說修諸功德只要你迴向心,回嚮往生都能一一往生。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以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呢,蒙佛授記,而且能夠行化一方。

  那《法華經》裡面:「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生極樂世界。」《法華經》也這樣講。《觀無量壽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一都是修行往生的資糧,我們都離不開孝敬父母,敬事師長,我們在家裡能夠素食就是慈心不殺,同時我也在十善業,從三皈依開始,乃至出家具足戒,都依戒而行。然後呢,我們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道理,然後讀誦經典,還要勸別人修行,這樣的事情都是叫做修諸功德。不是說我念佛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幹,在家的老居士菩薩兒子媳婦叫你帶一下孫子,你都不肯。你說我修行念佛,照(樣)帶,我們照樣發願念佛發願往生,修一切善法,以此功德迴向都能往生

  今天,也就是來這裡,跟大家結個法緣。三句話,我們為什麼要修行,首先前提是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我們有煩惱,我們沒有智慧,所以要學佛法,我們要修行斷除煩惱這是我們要做的。然後呢,怎麼修行?法門很多,我們要從觀想開始,時常想著佛,想著菩薩,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菩薩慈悲,時常貫穿你這思想,你自己的內心當中。然後再來呢,憶念。那你總要選擇一個法門以此作為專修,叫做憶念。念佛你好好老老實實的念,那麼念佛的同時,又不妨礙我們修一切行,修眾行,修一切功德,同在家人,乃至出家也好,都離不開孝敬父母、敬事師長,三皈啊,諸戒行,發菩提心啊,讀誦經典等等以此的功德,都一一回嚮往生極樂,那麼功德一定能夠圓滿

  祝願大家身心健康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大家一起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眾生,皆共成佛道

  (當代佛教網--佛教文化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