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念佛十種心

    「次列彌勒者,《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這一部經我們過去好像講過三遍,就是《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在這部經里頭彌勒問佛,「若有眾生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這段文是《寶積經》裡面「發勝志樂會」的經文。...

  彌勒問,何等名為十種心?...這段文是從三藏法數》,「念佛十種心」這一條里頭,它的出處就是《大寶積經》。前面所引的跟念老所引的相同,「彌勒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彼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可見得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時時刻刻都提到。...

  第一個,「無損害心」。此地這個十種很重要學佛的人,特別是念佛人,為什麼?念佛人在學佛里頭有特殊的地位,他是阿彌陀佛學生。而阿彌陀佛在一諸佛裡面,一切諸佛稱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地位很特殊,一切諸佛都沒有的。因此彌陀弟子,一切諸佛都尊重,為什麼?尊重你的老師,連帶也尊重你的學生。我們做彌陀弟子,要替阿彌陀佛爭光,不能給阿彌陀佛抹黑,這十種心就非常重要。頭一個沒有損害心,損人利己,傷害別人,這個心決定不可以有。下面有簡單解釋,「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損害」,像彌勒菩薩一樣,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令得快樂,是名無損害心。」我們要常常想到,對一切眾生要幫助他離苦得樂。哪些眾生?不只是我們佛門同學,不只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至少我們的心量要包含整個地球。凡是生活地球的人,我們要一視同仁,像兄弟姐妹一樣,要有這個心,這就是菩薩心腸。這還不夠大,這個擴大,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們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個教區有多大?十億個銀河系。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乘上一千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總共十億個。十億個銀河系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釋迦牟尼佛在不在?在,不在我地球,在別的星球上。你想想看,他的教區十億個銀河系,處處他都現身。...

  所以第一個,決定不能有損害眾生的心,損害有精神物質兩方面,都不可以彌勒菩薩問的十種心,世尊給他的,頭一個就是無損害。念佛的人常常有損害別人,這在戒律里頭有殺,殺業,有盜業,有偷盜,這損害,破根本戒。我們常常想著,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心好。...

  第二個,「無逼惱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靜,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傷,令得脫苦」,這叫無逼惱心。前面一條是大慈,第二條是大悲。大慈沒有損害人的念頭大悲不能逼迫人,不能讓人生煩惱要有憐憫心,這是菩薩。你學佛了,還要常常逼迫人,還要叫人生煩惱你沒有想到冤冤相報,你傷害別人,你會得到傷害的果報世界,要講得不好聽,說穿了,這世界到底怎麼回事情?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世界。佛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我們修這十種心就離苦得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愛人者人恆愛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別人都來幫助你,因果就在眼前。

  第三,「樂守護心」。這個樂念去聲,不念樂,念要,樂是愛好、喜歡喜歡守護,你看念佛之人,於佛所說正法,當須不惜身命,守護愛惜」,這叫樂守護心。守護落實在哪裡?落實在自己真正依教修行,這才叫守護。...我們念佛人要守這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凈業三福,它是凈宗最高的指導原則,佛在《觀無量壽經》上說的,三條。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一條是佛的普世教育、人天法,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家的《感應篇》;最後一句十善業,《十善道經》,我們稱它為儒釋道的三個根,從這個地方基礎,要認真學習,要真干。

  第二福是從第一福的基礎上再向上提升,沒有第一哪來的第二?就像蓋三層樓一樣,沒有第一層就沒有第二層。第二層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這三句。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三皈就像我們在台灣,那個時候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他說三皈依就像這張票一樣,時時刻刻不能離開,離開你就不佛弟子。佛是什麼?佛是覺悟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意思要懂,佛就保佑你,你覺悟就不迷惑。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戒律禪定、經教,一而三,三而一,你看每部經里頭都有戒定慧。有戒,我們知道怎麼做,不能沒有戒律。《無量壽經》講戒律很多,專講戒律,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六品經專講戒律,細說五戒十善,知道該怎麼做法。禪是清凈心,也教你,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心。禪是真心要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就錯了。僧是清凈的意思,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對待僧要恭敬他對我們有恩德。為什麼?他提醒我們,我們看到出家人樣子,馬上就迴光返照我要六根清凈,一塵不染。他穿上這個衣服,剃了頭,表法的。看到佛像就想到覺而不迷;看到經典就想到法,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就想清凈,凈而不染。所以住世三寶對我們管用,要沒有這個,沒有人提醒我們,我們會常常忘掉;有這三寶,常常在我面前,時時刻刻提醒,這就是功德。...

  第四,「無執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不生執著,是名無執著心。」執著,大小乘經裡面叫它做見思煩惱,見是看錯了,思是想錯了。見思煩惱世尊為了方便教學,把它分為十條,五種見惑、五種思惑。見惑的五種第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哪一個人不執著身是我?哪一個人不愛惜這個身體?愛惜身體怎麼辦?能把這個身體保住嗎?保不住。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人有命,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壽命到了,醫生對你無可奈何,為什麼?壽命到了。我這次到台灣來,我住在香港鄰居有一個同年的老先生香港人。這個老先生大家看不出來,他懂好幾國的語言年輕的時候,世界幾乎他都游歷到了,有語言天才,八十八歲。我這次來的時候,我上車,他送我上車。前幾天聽說過世了,我都很想念他,人命無常。他的夫人還在,老夫妻每天早晨出來散步,我們一定會碰頭。人有命,有業障。怎樣保重身體身體物質現象,前面我們說過,物質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從心想生。換句話說,我們的心想要好,心都是想好的,都是想善的,純凈純善,身體當然沒事情,我們縱然帶著病毒細胞都能恢復正常。

  心地重要,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更重要。海賢老和尚活了一百一十二歲,他吃的是什麼?他用的是什麼?住在一個是破廟,小廟,小瓦房,那個送給人,人家都不要的。在非常偏僻的地方,沒有人去燒香,沒有香火。沒有供養,沒有收入,人都不去,靠什麼生活?靠耕種。寺廟附近有很多地是沒有主的,他去開荒,開出來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他有體力精神又好,頭腦靈活,一百一十二歲的身體年輕人沒有兩樣。他還爬樹,到樹上去摘柿子,水果樹水果熟了上樹去摘,一百一十二歲干這個事情往生的那一天,他是晚上往生的,白天從早到晚菜園裡面工作,幹了一天,拔草、澆水、整地,晚上走了,他預知時至。有人告訴他,他的老朋友、老同參跟他講,你要走的時候我替你助念。他告訴人家,不要,不要助念,助念不牢靠,我自己念佛,自己往生。他真的是自己念佛,走的這天晚上平常不一樣,敲引磬念佛平常念佛的時候不敲引磬,臨走這天晚上敲引磬念佛。別人很大意,沒有注意到老和尚在那裡拜佛,他們就睡覺去了。到第二天早晨做了早課,看老和尚房間裡面燈是亮的,老和尚房間從來燈都不開的,這個晚上亮的,進去看,走了。一點都不麻煩人,什麼事情都自己干,一百一十二歲。

  所以不能執著,一定要心地清凈平等善良。最理想的就是一句佛號,我們求什麼?求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決定不要去爭、不要去求,於人無爭,跟什麼人都好處;於世無求,對什麼人都沒有利害關係,我無求。你求的我不求,我不妨礙你,你爭的我不爭,我不要,跟什麼人都相親相愛、都和睦相處,沒有利害關係。跟學佛的人往來,只有好處沒壞處,學佛的人不欺騙人。所以不能執著這個身,知道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這我所有的,你要我可以給你用得不好使了可以換一個,身體可以常常換。身是生滅我是不生不滅,這個得認識清楚,我們就不過分重視。過分重視很苦,你也照顧不了,因為你有個命在,命主宰,不是我們自己可以主宰的,要明白這個道理。什麼是最健康的?念佛是最健康的。海賢可以給我們做證明,這個小廟,他的媽媽可以給我們做證明,他的師弟海慶法師也可給我們做證明,一生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快樂精神生活的豐富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

  見惑,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對立。我們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法對立,沒有對立。見取見、戒取見,這兩個合起來,我們常講的成見,就是自以為是。很多人都有這個煩惱,總認為自己想的是對的,別人想的是錯誤的,這個要放下。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採取別人的意見,人家歡喜;縱然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態度上要緩和。我們以自以為是、傲慢態度對人,不知不覺得罪多少人。你在有權有勢的時候,人家不敢對你怎麼樣,你的權勢失掉之後沒有人理你,那個時候你就知道苦。這種情形社會上,只要細心,處處能看得到,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心。再一個就是邪見錯誤見解,一切錯誤見解都在邪見包括了。

  這五種錯誤見解斷掉,證須陀洹果,你是真正佛弟子,小學一年級,須陀洹果。須陀洹,那就聖人,不是凡夫,他雖然沒有出六道他在六道里頭有一定的期限,人間天上七次往來他證阿羅漢他就脫離六道輪回,不能小看他神通本能恢復兩種六種神通他有兩種,有天眼通、天耳通,我們一般人看不見的他能看見,他能看到天神他能看到鬼神,我們看不見;他有天耳通。提升到二果,就又有兩種神通出現,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什麼他知道;宿命通,自己過去世再過去世,二果聖人應該知道幾十世,甚至一百多世以前的他都知道。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所以在二果聖人的話,幾十世是沒有問題的。到三果就有神足通,神足是變化,能分身。能分身、能變化,到什麼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意念想到哪裡,他身體就到哪裡,他有這個能力。第四果阿羅漢有漏盡通,漏盡就是六道裡面煩惱斷乾淨,超越六道輪回。小乘是這六種神通都得到的時候是四果羅漢,但是從二果以上要斷思惑,就是思想錯誤想法,初果完全斷見惑。思惑有五種,貪瞋痴慢疑,五毒,這五種斷不了,六道不去。貪、瞋恚、愚痴傲慢、懷疑,對聖教的懷疑,對倫理道德的懷疑,這五個字不好。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六道輪回,這裡頭五個字有一個就出不了六道念佛人用什麼方法?用一句佛號,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念佛的心裡不夾雜貪瞋痴慢疑,不夾雜前面講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十條完全沒有,才能脫離六道念佛有一好處,自己沒有能力斷,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你,能幫助你斷掉,在往生剎那之間,這些念頭都不會起來,不會干擾你,你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

  第五個是「起凈意心。念佛之人,能離世間雜染之法,復於利養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凈意心。」這個凈意心就是清凈心。清凈心怎麼樣才能得來第一個妄念放下雜念放下出家人對於別人恭敬的利養也要放下。如果不放下就不往生就不能超越六道,一定要放下。無論多少統統放下放下好!輾轉布施,愈施愈多這是早年章嘉大師給我的。他幫助我改造命運,叫我發心,希望我出家釋迦牟尼佛,我完全聽話。我沒有壽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真的,一點都不假,四十五歲以後的壽命是佛給我的。...

  第六,「無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凈土成佛種智,於一切時念念不舍,是名無忘失心。」這一句其實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庄嚴土,念念不忘無上菩提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跟這句的意思完全相同。...

  第七,「無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於諸眾生尊重恭敬不生輕慢」,這叫無下劣心。這一條重要,一定要落實,就是說平等待人接物,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對事的恭敬是認真,把它做到盡善盡美;對人的恭敬禮貌,是以真心待人。世出世間講到最後,就是講到真心跟妄心,妄心對人是六道凡夫真心人是菩薩。永遠用真心待人,為什麼?因為你是彌陀弟子彌陀真心,我們不能不用真心

  第八,「生決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間言論,於無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畢竟不惑,是名生決定心。」我們學佛的人,修凈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這一生走一條路,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終極的目標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學習,希望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無上菩提,我們的願望圓滿了。所以要知道在這個世間作客,可別當真,這個世間樣樣都是假的,沒有一東西可以帶走。能夠帶走的,這一佛號,對極樂世界堅定信心願心可以帶走,其他的統統要放下

  末後兩個,第九,「無雜染心。念佛之人修習功行,種諸善根,心常遠離一切雜染煩惱」,這叫無雜染心。也就是說一切人事物,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放在心上,心不能有雜念、不能有染污,這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起隨念心。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隨念心。」這是真的,我們是凡夫,佛在經上講的,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相、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這個我們不能想像、無法想像。我們的想像就觀經上常說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八十隨形好也就很難了,比較方便專觀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要想到它的因與果,觀相好是修因,希望將來殊勝果報。譬如舌相,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這是好相。他為什麼有這麼好相?生生世世不妄語說法給人做證明,我不騙你,舌頭伸出來你們看看,你行嗎?三世不妄語舌頭伸出來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語,佛是生生世世不妄語。我們要修不妄語的戒,才能得這個相好。三十二相每一個相都有因,修因才能得果報這是佛的因果教育。所以雖觀相好不生貪戀,這就對了。如果有愛著之心,就又變成煩惱。海賢老和尚說得很好,一切隨其自然自然最好的。我們想要怎樣怎樣不自然,不自然就有缺陷,自然就沒有缺陷。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4/7/7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07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