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法師:學佛修行,從利益身邊的人開始!

  文/德光法師

  現在學佛修行的人很多,但是學修如法的人很少,大部都是自以為是的「修行」。近乎偏執地堅持著自己的修行理念,並且逢人就推廣,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受益」。

  這種初衷固然是好的,但由於自身的不如法,導致身邊人不不願意效法,反而非常抵觸,引發種種矛盾,彼此都痛苦異常。

  學佛是學習佛的智慧,學習佛陀看待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方式方法,學習佛陀隨緣施教的善巧方便,而不執著於一時一事。

  有些人執著地每天誦經拜佛,認為誦的經越多越好,一天不誦經就感覺渾身不自在,甚至跟小組中的其他人相互比拼,看誰誦的經種類、遍數多,殊不知這種做法無形中已經與佛陀教法背道而馳了。

  《增一阿含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當年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目犍連尊者阿難尊者兩位弟子相互約定,看誰背誦經文多,結果這件事佛陀知道了,把兩位沙彌叫到座下問他們是否有此事。

  兩位沙彌不解地問:「難道這有什麼不妥嗎?」

  佛陀呵斥他們愚痴:「汝等頗聞我說此法共競諍乎?如此之法,何異梵志?」指出他們這種相互競爭誦經的行為與外道沒有區別。

  為了進一步教導他們,佛陀說了一個偈子:「多誦無益事,此法非為妙,猶算牛頭數,非此沙門要。若少多誦習,於法而行法,此法極為上,可謂沙門法。」

  誦經一味地追求遍數猶如數牛頭一樣,沒有任何意義,這不是修道人應該追求的。誦完經後能夠依照佛意去踐行才是關鍵的。

  誦經一定要把佛經當成經典來誦,一邊誦讀一邊揣摩經中佛陀要我們了知的道理而不是讀字。

  很多人讀的很快很熟,但是從都是過嘴不過心,這樣誦讀再多也沒意義就像所說的:「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

  誦一千章,讀一千言,如果不能了知佛的本意,都不如理解然後去踐行一句,一義知透了足可以得道。

  很多人在家誦經拜佛,「精進」地連日常生活都顧不上,家務也不幹了,孩子也不管了,必須得完成每天規定的遍數,還要在群里打卡報數,家裡人抱怨一下,就嫌他們障道,阻礙自己修行

  有時候為了參加寺廟法會,想方設法地跟單位請假,甚至不惜曠工。有的人學個治病咒,自己生病或者家裡人生就不準去醫院了,而是在家自己用咒語加持咒水療病。

  還有的跟著網上某網紅法師學個解毒咒,不管是在家吃飯還是外出聚會,在開吃之前,都要念上幾遍,然後對著飯菜吹口氣。美其名曰:現在肉、菜都充滿了激素,化肥、農藥毒素我這樣做是為了給你們解毒凈化。不解毒還敢吃,吹完氣兒解了毒反而不敢下筷子了,真是不知道到底什麼有毒。

  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菩提心,而發菩提心目的無非是兩個:一上求佛道,二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決定智,體現願行之高;「下化眾生」是廣大悲,體現願行之廣。

  很多人一味的只注重「上求佛道」,天天在家誦經打坐對於功課的完成情況非常在意,對吃葷吃素非常執著,甚至以自己的標準要求身邊的所有人,導致大家看見「學佛」的人就躲。

  本來大家對佛教還有些敬畏,看見這些不如法的行為,反而對佛教生了誤解,不敢學佛了。這不是弘揚佛法這是在玷污佛法,斷身邊人的善根

  對於「下化眾生這事,很多人做得也非常離譜,因為他們只對遠處的、無形的「眾生慈悲,而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

  比如他們熱衷於朝聖供養,每天遊走於國內外各大道場,尋找大德供養;熱衷於慈善,經常組織大家捐錢去幫助貧困兒童、孤寡老人;熱衷於放生,對待那些小動物極盡關愛之心,呵護備至;熱衷於做煙供,每天持之以恆,對看不見的鬼道眾生很有耐心毅力。

  熱衷於上述這些行為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遍對身邊的人缺乏慈悲、耐心與熱情。

  一個天天嘴上喊著利益眾生,而與身邊親人朋友關係緊張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一個真正具有慈悲心修行人。

  因此,學佛修行應從利益身邊的人開始,家人朋友同事是離你最近的人,也是最了解你的人如果你通過學佛修行讓自己習氣調伏了,性格改變了,處事圓融了,說話智慧了,那麼自然而然就能感召大家都學佛,這種示範效應才真正符合佛法精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