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面對誹謗或不同聲音,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什麼?

  人與人相處時,我們都會難免遭人嫉妒因而受到不公的評說和毀謗。這也是作為人的一個可悲之處,我們長著一雙眼睛總是喜歡去看別人的過錯,一張嘴巴也總喜歡去評論他人的對與錯。從來不會從自身找問題發現缺點的我們,太喜歡拿自己當回事了。

  所謂「人言可畏」,並不是要我們去躲避無理的評論,而是要學會用智慧方式去看待流言蜚語。社會上總有那麼些人,喜歡不懂裝懂的擺姿態,對道聽途說的不真實情況肆意宣揚和捏造,就好網路上很多歪曲事實的謗佛、法、僧的行為,這種無知的後果除了自己造業外無任何作用可言。邪總是不能壓正的,時間也會證明一切。

  作為佛弟子的我們,皈依佛門要讓我們遵從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雖然累世的習氣不可能一天就改完,但也沒有理由和借口讓我們打著佛教徒旗號,再去參與是是非非,在舊的習氣上增添壞毛病

  佛法的主旨是用來反觀自心讓我們依照大德們的教化來把蒙蔽已久的佛性,用修行方式除去內心中猶如黑暗一般的惡習陰影,揭開這個狹隘自我的封閉,讓本具的真善美光彩照耀出來。

  但是現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對於自己該修行功課任務完成多少先不說,卻很有功夫去指點其他師兄姐弟之間的行為舉止,互相口口相傳評說金剛道友之間的不是,要麼共修道場間拉幫結派搞不團結等等,或是自以為皈依時間久,完成的功課數量多就擺資歷,以氣勢壓人,對新皈依的師兄弟妹之間指手劃腳。

  這些行為,我只能很遺憾地說,大家修的不是佛門中的大慈大悲,基本屬於世間的人我是非。慈悲智慧含義不是讓我對於無理示弱和迴避,也不讓我們去理論爭執。這樣都不解決問題方式,如果遭遇無知的誹謗和被謾罵時,我們不需要去理睬造勢者的言行,因為不需要將我們的人格降低到等同於喜愛口舌是非之人的人品一般。

  如果我們內心中對別人起了嫉妒之心那是我們內心扭曲的寫照,如果因為自身心裡的缺陷還要去無中生有抹黑一個無辜的他人,那是人品缺失和道德不正的說明。

  客氣一點地說,佛法會救度每一個深陷輪迴之苦眾生,但是不要以為大愛慈悲和別人對於我們的付出就是應該的和心安理得可以坦然接受的。如果我們不用佛法標準來約束自己,那我們造惡的起心動念和充滿貪、嗔、痴所引發的行為舉止,結果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地繼續沉淪和自討苦吃。

  佛法幫我們離苦的方法,但是不是說諸佛菩薩就可以代替我們離苦得樂。是否斷惡是否行善,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換句話說,在這世界上,無論我們做得如何完美,一定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有人喜歡,也一定有人不喜歡。如佛陀一般這樣偉大的覺者,都會遭人毀謗,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我們每個人自身都有不足的地方,因而聽到不同的聲音,也是在所難免。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和真修行人,當有人毀謗我們的時候,應當視為是自己往昔業力的現前,此際正當消業時,利用這個被人毀謗的契機正好積極修行忍辱

  如果我們不是正確對待,反而在被毀謗的當下立刻生起想要辯解的念頭,在反唇相譏的那一刻起,已毫無任何修行對治可言了,這種防禦式的自我保護,不但讓我們無法正視對境用來修行忍辱,反而內心因不滿對方的說所生起的嗔恨心而造業。

  我們做任何事時,要清楚明白自己所言所行,是不是帶著正知正念帶著自利利他的發心帶著廣大的菩提心,並能讓大多數人因此而受用才是關鍵,要是有利益大眾生的用意,那完全可以繼續努力,將正確理念付諸於行動,心無旁騖。

  如果生起放棄或逃避的想法,大家可能還會認為這正是你默認而心虛的表現,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解決。只有擔當並面對,默默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才是適宜的行為。

  寂天大師在《入菩薩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這世上本沒有十全十美,本沒有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人、事、物。

  所以,在面對毀謗或不同聲音的時候,清醒看住一己之念,緘默不語是一種儒雅的姿態,坦然面對並一笑置之,就是最好的方法

  少說別人修好自己,對於無理的誹謗時,安住在忍辱中,這樣大家都從自身約束開始,少一些是非就會少一份浮躁,多一份理解和信任,人世間的冷漠就會被溫暖取代。一個能忍辱誹謗,調伏自心的人才是人中最尊貴的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