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尊湛現:妄念紛紛總是魔,內心清凈即是佛

  諸位同學,大家好。

  佛告訴我們修行,主要就是要把心態從「靜」到「凈」,這樣的過程來進行修正。

uploads/content/2022/june/0882d24f47cc9572d52fe31da9f69d30.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心態本來就是心性作用,因為我們的心態本來就是心性,大家要注意了,心態心性的性質不同,心性本來就是如如不動,《心經》裡面所講的,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那麼這個心態,是心性作用,稱為意識,它是有生有滅。就是說我們的念頭有起有落,這個念頭有起也有滅,它是本性作用

uploads/content/2022/june/18ccdc8dbc9c256d5fed255a3430cbf4.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作為一個覺悟的人他會把這個念頭,起落稱為取捨自如。

  作為一個凡夫迷茫眾生他們的念頭是停止不休,猶如在高速公路飛奔的車輛,沒有辦法即刻停止下來的,即使空擋,熄火也是無法停止的。所以說我凡夫的心是迷茫的,也是無法做到停止。

  佛見到此景稱為眾生是病態,什麼病?心病迷茫。為什麼佛非幫助我們的心態加以安住呢?為什麼修行非得讓心靜止呢?

uploads/content/2022/june/f271c45b8acd34dcc8fee80324fc020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因為心性心態本是一,只是起到的作用不同而已。也就是說這個心性本來就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就是說本性本來就是純凈的,沒有絲毫的污垢與念頭

  這就萬物之本,也是真正的自我廬山真面目。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思想意識回歸於本來的自我

uploads/content/2022/june/ca75bfa6083b2cce8a0564ae2c6ccb9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就是讓思想意識靜止,本體就是靜止的,所以說當自心念頭靜止的那一刻就是本體清凈自性這就是最終的目的

  所以說修成佛,根本就沒有佛可成,以為佛也是相,在本體沒有任何的相,沒有任何念頭

uploads/content/2022/june/5d4678082a03f5b09b3ddced02ca3d0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一個成就者與一個凡夫他們的身相沒有任何差別,只是在內心心態截然不同,所以說我修行修行都是於心而不是修的外相,打坐,腿雙盤,單盤,姿勢好壞,手印等等,坐姿再優美,手編得再花樣,內心妄想不斷,心態不明,也沒有絲毫的意義修行完全取決於內心而不是外相,只是藉助外相的助緣來安此心

uploads/content/2022/june/d4f42dd8c97cceb5d0f51669def1598c.jpg" width="690" height="383" />

  覺悟成就者的心態,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取捨自如。迷茫眾生心態是永無休止,晝夜妄想紛飛,被影像所困,被境所轉,取捨不當,真假不辨,善惡不明,邪正不分,一生生醉生夢死,煩惱重重,輪迴不息,苦不堪言。

uploads/content/2022/june/44436b78f2fd8bbdbf509b13eb87833d.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佛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喚醒我們,不要這一生虛度光陰,走那些不必要的冤枉路

  任何事情不是憑借妄想而獲,而是靠務實造作,在造作中善惡分明,如是因,如是果。不是違背自然規律

uploads/content/2022/june/36926ac4a235250338d35f5d00539486.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修行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別人可以尊重你,或把你當成佛,但自己不能慣著自己,自己不能把自己當成佛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務實造作,不然就會產生我執就會離道越來越遠。

uploads/content/2022/june/4d3761afe69c4661d67bbd356b11f280.jpg" width="690" height="383" />

  自己必須要時刻提示自己,保持正念,安住本心何為正念?這個正念是無念,雖然念佛,做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保持內心不亂,消除業障,斷除煩惱,回歸自本來真正的自我這就覺悟,稱為佛。

  好了阿彌陀佛,釋桑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