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會通別時意(一)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會通別時意(一)

  上回我們研究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的第六門和會門第四小段文,今天我們從第五小段文接下去看。

  【第五、會通別時意者,即有其二:】

  這第五段文,就是善導大師要將《觀經》與《攝大乘論》相違的地方,融會貫通。

  首先來了解《攝大乘論》這部祖論。《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著,有無菩薩、天親菩薩各造論釋。智者大師為《攝大乘論》註疏天台門人弘通智者大師的《攝大乘論疏》稱為通論家。所以,自古這部《攝大乘論》一直到現在,多少都有天台行者在修學。

  《攝大乘論》判別時意有二種。首先來解釋什麼叫做別時意:「別時」就是非是實時,「意」就是如來的密意。如來的密意是別時。這個別時意在《攝大乘論》說二種:第一種是成佛別時,第二種往生別時。

  成佛別時。《攝大乘論》說:念多寶佛的佛名,以此一行求成佛者是別時意,萬行成佛真實說。第二往生別時。《攝大乘論》說:以唯願之心,求往生者,是別時意;願行具足得生是真實,非別時意。

  通論家不了解《觀經》與《攝大乘論》不同的地方,所以錯解《攝大乘論》的論意,以成佛的別時來判《觀經》下品下生十聲念佛往生,判為往生別時。所以通論家認為:《觀經》下品下生,這種平生造逆惡之罪臨終遇善知識教他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不是當生往生,是後來經過一世、二世、三世往生的,是別時的。這就通論家以《攝大乘論》來看《觀經》佛意,錯解了。所以,以念多寶佛的佛名求作佛是別時,來判定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名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同樣是別時,這是錯解。所以在這第五段的疏文會通別時,善導大師用心良苦,除了一一明釋,還以問答方式來打破通論家錯解《觀經》的地方

  《攝大乘論》不論是古德或今德,都有人在弘通,在此,信願以真誠的心呼籲:研究《攝大乘論》的行者,如果能好好將無著菩薩著作深入研究,然後再以《觀經四帖疏》體解《觀經》世尊的本意。經與論研究,若融會貫通,就不會有這種迷惘,沒有這種錯解。這是信願真誠的盼望。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段疏文。第一段的疏文是善導大師解釋成佛別時意。疏文善導大師說:

  【《論》雲:「如人念多寶佛,即於無上菩提,得不退墮」者】

  在這段文,導大師先舉出《攝大乘論》無著菩薩開示的論文。「如人」,是譬如有一個人。「念多寶佛」,譬如有一個人念多寶佛的佛名。「即」,立即的即。「即於無上菩提不退墮者」,有一個人念多寶佛的佛名,就能夠在無上菩提不退轉。這個「即」是別時意,不是當下得到成佛,安住在不退轉的階位,不是!這個「即」雖然是立即的即,但卻是別時之意。本來,《攝大乘論》無著菩薩的本意就是如此。

  說個譬喻,這樣諸位比較能聽得懂。譬如我們開車從高雄到台中,實時可到。這個「實時可到」,不是從高雄一坐上車,馬上開車、馬上到台中,這個「實時可到」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實時可到」是說從高雄開車到台中,也要經過兩三個鍾頭的時間。這個「實時可到」是有經歷兩三個鍾頭的時間。《攝大乘論》無著菩薩說念多寶佛的佛名,即於無上菩提不退墮,也是這個意思。不是說這個人念多寶佛的佛名,當下就證成無上菩提,安住不退轉,不是這個意思。所以念多寶佛不是實時成佛,但是具足成佛的遠因,所以《攝大乘論》判念多寶佛是別時意。

  再舉個例子。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鼓勵從事殺業的人不殺生害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也是別時意。不是說今天殺人放火、為非作歹,或是殺豬殺牛,他放下屠刀當下就成佛了,不是這樣!是放下屠刀,斷惡修善,念佛修行,當下進入佛道之中。還沒有成佛,不是已經成佛了。成佛是經過一段時間修行這就是別時意。

  下面疏文,善導大師說:

  【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亦是正報。道理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者,無有是處。】

  這段疏文是善導大師解釋《攝大乘論》的論文,也就是在解釋別時意。「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菩提」是梵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覺,也就成佛。「佛果之名,亦是正報」,成佛是正報。「道理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克成」,這是在說通途教法。通途要成佛修行當然要修六度萬行啊!必須具備萬行圓滿,才能成就佛道啊!以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果地的德號而言,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條大願,願願要利益十方眾生,願願要建立庄嚴西方凈土,毫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發了四十八條大願也要經過不可思議的兆載永劫修諸六度萬行,來圓滿四十八條大願的每一願。所以法藏菩薩的願行圓滿了,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法藏菩薩成佛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要成就佛道道理之法,必須修持六度萬行圓滿具備才能成就啊!哪裡說念多寶佛佛名一行,就要實時希望成佛呢?「無有是處」,沒有那個道理啊!

  這段話是善導大師在解釋《攝大乘論》:「如人念多寶佛,即於無上菩提不退墮。」這段論文。

  下面:

  【雖言未證,萬行之中,是其一行。】

  這段話是立念佛是一行之義。雖然說念多寶佛的佛名,不是當下就證悟佛道,但是在萬行之中也是其中一行。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萬行之中的一行;念多寶佛,念任何十方諸佛的聖號,都是萬行之中一行。

  【何以得知?如《華嚴經》說:「功德比丘語善財言:我於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以此文證,豈非一行也?】

  這段疏文是善導大師引證念佛是萬行其中一行。雖然說念多寶佛的佛名不是當下證悟無上菩提,但卻是萬行其中的一種修行。善導大師引用《華嚴經》,這段經文是出自〈入法界品〉。《華嚴經》說:功德比丘跟善財童子說:我在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功德比丘凡夫菩薩聖人,唯修念佛三昧,也教導善財童子念佛這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參的其中一位善知識

  「佛法三昧海中」,三昧下面一個「海」字,就是形容佛法法門廣大無邊,以「海」來做譬喻。功德比丘,從凡夫菩薩,專修念佛,與大勢菩薩一樣。我們在《西方確指》這本書也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菩薩覺明妙行菩薩,在因地也是專念佛。所以我們能夠知道:大勢菩薩、覺明妙行菩薩功德比丘,這三位了不起菩薩,在因地修行都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因果相符啊!因為專念佛的不是只有我們啊!這些了不起菩薩在前面示範給我們看。

  雖然《攝大乘論》說念多寶佛不是當下就證悟佛道,但乃是成佛的遠因啊!《攝大乘論》是通途菩薩論,《觀經》是凈土法門特別教法,不同啊!在後面往生別時意會再詳盡向諸位報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