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會通別時意(三)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會通別時意(三)

  上回我們探討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的第六門「和會門」,「和會門」六小段的第五小段「會通別時之意」。這第五小段「會通別時之意」也分成兩點,第一點是說成佛的別時意,第二點是說往生的別時意。上回我們將成佛的別時意探討完畢,今天我們接下去看「往生的別時意」。疏文

  【二、《論》中說雲:「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

  首先善導大師舉出《攝大乘論》說往生別時意。《論》是《大乘論》,《攝大乘論》說「往生別時意」,「如人」,有一個人,「唯由」就是只有發願生安樂土有一個人他只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只有願而沒有行。下面善導大師才舉出通論家錯解《觀經》下品下生的地方通論家就是智者大師為《攝大乘論》註疏門下弟子秉受弘通,通稱通論家。

  【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與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錢得成千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聲稱佛亦復如是,但與遠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道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舍惡稱佛,誑言道生,實未得生,名作別時意者。】

  這一段文善導大師指出:通論家錯解《觀經》下品下生的佛意。因為通論家以《攝大乘論》這段「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來解釋《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這就是錯亂失理。因為《攝大乘論》所說的這個人,是只有發願並無行,所以是別時意、是遠生因。但是《觀經》下品下生,在臨命終稱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是有願有行,後面善導大師會舉出願行具足道理

  在這裡說「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這「久來」二個字是指一百多年來。善導大師是唐朝初年的人,從隋朝一直到唐朝,弘通《攝大乘論疏》的通論家,很多人都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善導大師說「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不會論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攝大乘論》「以唯願作別時意」,與《觀經》「願行具足念佛」不同。通論家不了解《攝大乘論》與《觀經》不同的地方,所以善導大師才會說:通論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與此相似」,通論家錯引《觀經》下品下生與《攝大乘論》的「如人唯由發願安樂國」很相似,認為是一樣。所以《攝大乘論》說別時意,《觀經》也應該說別時意,遠生因,不是說當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這就通論錯誤地方

  下面說個譬喻,「如一金錢得成千者」,這個譬喻是通論家認為《觀經》下品下生的行者,與《攝大乘論》同樣是別時意、是遠生因。這個譬喻就是一金錢得成千,由最初一錢,經過多日的營業,得到了千錢。但是多日的營業所得利,是漸漸得到九百九十八錢,到最後那一日才得到千錢,所以起初的一錢是後來千錢的遠因。那麼通論家認為這樣就是《觀經》的念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聲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不是他當生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像一錢到得成千錢是經過好幾天,不是當天就得到千錢,是必須多生的修善,如同九百九十八錢一樣,最後圓滿凈業,才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得成千錢。所以通論家認為《觀經》下品下生的十聲念佛,是為未來世往生作因,不是當生就往生到西方佛國。

  這一種解釋,在疏文善導大師說:「道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舍惡稱佛,誑言道生,實未得生。」疏文,善導大師指出通論家認為:既然下品下生的十聲念佛是遠生因,不是當生往生西方佛國,這隻是佛為未來世凡夫,希望凡夫能夠舍惡念佛,方便欺騙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在下品下生的人,不是當生往生西方,是未來世,這樣叫做別時意。

  善導大師通論家這種錯解《觀經》的佛意,實在感到很痛心,在此用「誑言道生」,這是通論家對佛經不相信,而加以謗佛、謗法、謗僧,才會用「誑言道生」的話。「誑言道生」通論家認為世尊欺騙眾生,不是下品下生的人真的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當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通論犯了四點的過失

  第一、謗釋迦如來勸贊,為誑言之過;

  第二、謗十方諸佛舌證,為妄言之過;

  第三、謗十方諸佛護念,為無益之過;

  第四、謗彌陀如來本願,為虛設之過

  你看,說十聲的念佛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祖在欺騙眾生,就犯這四種過失。所以我們對佛經祖論,一定要詳細深加了解,融會貫通,不可用聖道門菩薩論來錯解凈土門的佛經通論家就是犯了這個缺失。部分對經教沒有很深入研究的佛弟子,往往也會通論家的缺失,這要很小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