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詳說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文/聖嚴法師

  本節補述於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廿四日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不拘形式,不限時地,不擇師資,只要持之以恆,必有效驗。所以本文僅將人人可修的觀音顯法,介紹如下,願十方大眾,人人擇一而修,祈觀音加護,處處皆成佛土。

  一、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

  這是修定發慧的方法,出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此一法門修法與層級段落,已經非常清楚,不過初修之時,未必人人能夠得其要領,所以我在教授入門者的初步修法,稱為「聞聲音法」,共分四個步驟:1。專念普聽一切聲音,不選擇對象不分對象,由大至小,由近至遠,不以耳根去聽,乃讓聲自來。2。知道自己在聽聲音也有聲音在被自己所聽,此時只有聲音自己的和應,沒任何雜念現前。3。僅有聲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無分別無界限聲音之中。4。聲音與自己雙亡雙照,雙亡則無內外自他,雙照則仍歷歷分明,故與世間的四禪八定的僅存獨頭意識境界不同,也與小乘的滅受想定有異經此四階,再對照《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繼續用功修行

  二、般若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法門

  《心經》開頭便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觀音法門中大小乘共通的基礎,也是大乘的極則。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觀察眾生眾生所處的環境,包括色法的物質世界心法精神世界不出五類,物質的色法,即是眾生身體身體所賴以生存活動的環境精神心法即是心理的活動以及其動因、動力、動的結果,此結果又成為另一循環的動因,佛學專有名詞,稱之為心念,稱之為識。凡動皆由於因,凡動皆產生果,其間動的作用,稱為造業,造業的結果,稱為業力的感受果報。如果眾生能洞察,五蘊所成的世界,無一是真,無一能常,便不起貪鎮等執著,不執著的當下即能不受貪鎮等的煩惱所苦,便能不再繼續造循環不已的生死業,便能雖處生死,而離一切苦了。觀自在菩薩是以甚深智慧力,直下徹見五蘊世間法,無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薩證空,連空亦無,所以入世。凡夫未證五蘊皆空,所以戀世、迷惑、困擾、不知何去何從,而又事事執著,處處煩惱

  三、法華經普門品的持名法門

  〈普門品〉雲: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接著說明,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遠離、刑器自毀、怨賊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隨類應現、處處化身、救苦救難、無求不應

  這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時時可修,處處可修,效驗也最彰著的一種法門。只要持之以恆,信之懇切,有事無事都可稱念的法門

  四、大悲陀羅尼經的大悲咒修持

  此經屬於密教部類,卻是一種素樸的密法,雖無上師傳承,人人也都可以修持。該經中說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鄰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超第八地。

  此咒是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的千光王靜住佛處初聞,一聞此咒,頓從初地越登第八地。而且受命普為未來惡世的一切眾生,以此心咒,作大利樂。嗣後觀世音菩薩又於無量的佛前,無量法會之中,重聞此咒。由於誦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花化生。該經宣稱:若能深信不疑,誦持此咒,可得無量利樂,例如: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援手;不墮三惡道;生諸佛國;得無量三昧辯才;現在生中,所願皆遂;轉女成男;消滅侵損常住重罪;能除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只物、污凈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種善生,併除十五種惡死。

  又說此咒的相貌即是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無雜亂心、無見取心、無上菩提心。所以誦持此咒,即能通達外道典籍,能治世間八萬四千種病,能降一切天魔鬼神,能縛一切山精、魑魅魍魎,而能感得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力士,常隨衛護。持此咒者,不論在何時何處,若有任何恐懼災難、危險、迷路、病變、煩惱業障,確可應驗化解。所以名為無礙大悲、救苦、延壽、滅惡趣、破惡業障圓滿、隨心自在、速超上地。

  「大悲心咒」,簡稱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到處可以請到,此處不錄。根據此經的要求,誦持此咒者,也有規定:要發廣度眾生的大菩提心;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不斷。並且要求:住於凈室,沐浴凈衣、懸□燃燈,香華及各味飲食供養觀世音菩薩,然後攝心靜慮,不起雜念如法誦持。這種規定,即是儀軌。若能如法如儀,當然最好,否則,至少也當以恭敬心及專註心來誦持此咒,若能恭敬專註,必能有願皆成。

  五、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即是「唵嘛呢叭咪吽」,在中國的流傳,始於元代,是跟著西藏蒙古喇嘛密教的傳入而到漢地,故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獻中,尚未見到,至清初已被收入《禪門日誦》所錄十小咒內。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區,此咒是一般信徒經常持誦法門即是表徵觀世音菩薩利益六道的神咒。

  六、白衣大士神咒

  此咒的出現和流傳,為時更遲,不知出於何經,為何人譯出,大概是出於大士化現時為某人所授的法門而非來自印度的傳譯。內有「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的句子,相當俚俗化,近於道佛相融的民間信仰。可見,其中的歸敬三寶,歸敬觀世音菩薩,歸敬摩訶般若波羅蜜,乃是自古即為佛教徒們日常持誦內容,所以靈驗非常顯著,民間的傳誦也極為普遍。並以持誦一萬二千遍為一願,一願不成再持二願乃至多願,必得成就。滿願後即當印施此咒一千二百張。此咒的內容是: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怛垤哆 □ 伽羅伐哆 伽羅伐哆 伽訶伐哆 羅伽伐哆 羅伽代哆 娑婆訶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此咒文見於大陸時代,僅僅於一張紙上,印刷白衣大士像、咒文、六百個小圓圈,以備持誦者每誦二十遍點一圓圈的計數之用。目前則有人參考了大悲咒持誦法而為之加上了持誦的規則,而謂欲持誦此咒者,宜先在大士像前,沐手焚香、恭敬供養至誠頂禮,誦畢則發願迴向

  凡為正當心願,如求愈病、消災、解危、求福、求職、求子、求延壽等,均有奇驗。

  七、延命十句觀音經 民國七十六年一月二十日再次補述

  此經系《高王觀音經》的精簡本,同出於古人夢中傳授。《高王》早在東魏時代即已傳出,《十句》則出於劉宋元嘉二十七年(西紀四五○年)。據趙宋時代四明志磐於一二六九年撰成的《佛祖統紀》卷三十六所載:「元嘉二十七年,王玄謨北征失律,蕭斌欲誅之,沈慶之諫曰:『佛狸(魏世祖小子)威震天下,豈玄謨所能當,殺戰將,徒自弱耳。』乃止。」不僅來遭刑戮,後來官至開府,年八十二,壽終正寢。

  王玄謨如何得此際遇?乃由於受誅之前,夜夢異人,告以若誦《觀音經》千遍,可免死難,並口授經文十句:

  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常樂我凈,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大正藏經》   四九三四五頁)

  這部觀音經,雖出於古人夢中感得,並非傳譯自印度,以其僅僅十句,已具足三寶觀音的持名念法,故迄趙宋乃至清初,仍受到佛教界的普遍傳誦。特別是相當於中國清初的日本江戶時代的白隱禪師(一六八五~一七六八),為了弘揚此經,搜羅資料,編寫了一部《延命十句觀音靈驗記》。近代的日本著名禪匠原田祖岳,也寫了一部《延命十句觀音講話》。而在我國,竟很少有人知道此一法門,所以樂為介紹,普勸誦持。

  八、結語

  從以上列舉的七種法門,可知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方便,有深有淺,有本有末。《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是用禪定的觀法而達到徹悟究竟的目的。《心經》的「五蘊皆空」,是用觀照世間無常無我方法,以證般若實相。這二部經是要眾生還歸法性而與佛同體,除一切煩而親見本來面目。〈普門品〉的持名,則強調觀世音菩薩的救濟,重於解脫現實人間的苦惱。「大悲咒」的持誦,則雖重在現實疾苦的解除,也說因此而得「蓮花化生、恆在佛前」。持誦白衣大士神咒」的功能,幾乎全是為了現世的利樂,所以更為民間化和普及化的法門了。

  不過,任何一種法門,不論其層次高下,只要不謗三寶,不違背因果原則,都應受到發揚。而且,一般人信佛學佛的初階,多是從求現世利益及現前幸福開始的,種下善根之後,逐步聽聞佛法,漸漸提高層次便會修習《心經》及《楞嚴經》等所示的法門了。因此,「白衣神咒」雖近似民間信仰,畢竟仍是佛法中的一個層次。(摘自聖嚴法師著《佛學入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