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清廉、節儉的人愈來愈有福

  蔡禮旭

  我們昨天跟大家談到的是父慈子孝,接著剛剛講到的,父母思想決定了這個家庭命運父母慈愛要表現在用正確思想來引導他孩子一生的幸福、一生的價值。我們看思想價值觀,我們覺得人生應該怎麼經營才有價值?其實人沒有經典的指導,很難抓對人生方向。我們看《大學》開篇就在人生價值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人生價值就在成就自己的道德智慧,又能盡力的親民,就是去利益人民,也去成就人民的智慧道德。然後自己的智慧道德跟人民的智慧道德都能達到圓滿,叫止於至善。你看,他人生價值很清楚。自立,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這個就是孔子講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是價值我以前讀過幾句話,我感覺很受用。「生活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生命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命意義要想下一代、想到後代子孫讓他們能比我們更好,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承先啟後,都當作人生應該盡的本分。我們這幾代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人生經營得有很多狀況,可是我們假如提起這一分使命感,就不會讓下一代再走我們的彎路了。

  我們冷靜觀察一下,現在的社會風氣,他覺得什麼追求才是人生價值?我的成功、我擁有了多少財富、我擁有了多少財物、我的銀行存摺是多少錢、多少人知道我這個人。其實這些思想、這些追求,說穿了就是兩個字,「名利」而已。但是大家了解一下,請問他沒錢的時候,他突然沒錢了,他有沒有價值?他突然不做董事長了,他的價值能不能延續?他假如沒有名、沒有利,他就沒有影響了。那是他在位的時候也沒真實的影響,為什麼?他假如是有智慧、有正確思想,他沒有名、沒有利了,人家同樣尊重他,他同樣有影響力,這個才是真正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他沒有地位、沒有財富,所有的人都不找他了,以前那些關係基本上統統是阿諛、諂媚、奉承,不是真實的。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話講到,「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們看,因為利而存在的交情,這個利沒有,交情就非常疏遠了。我們很冷靜去看現在的商業時代,做銷售的人員,他一賣完東西了,還沒給你之前,一天幾通短訊?賣出去以後,一天幾通短訊?以他這種心態來經營事業,能賺多久的錢?都只有利字當頭,那些關懷、熱忱,他的動力還是利。

  所以整個商業,其實現在問題出在急功近利,沒有真正回到根本。根本就是服務,就是真正利益了我們的客戶。其實很難回到這一點,為什麼?社會都是急功近利,看到別人賺到錢,心裡受不了,就被這個風氣整個都帶過去了。只想著自己要趕快拿到利益,那個利益是非常短暫的。時時想到道義、要照顧好客戶的,他的整個事業是長長久久。其實大家有沒有從劉芳總裁的分享當中感覺到,她的事業成功的原因在哪裡?盡心盡力照顧好客戶。她有沒有打廣告?沒有。而且她開的分店,誰幫她找地方?(聽眾答:客戶。)大家感受到沒有?她這個是真正穩定發展,用口碑去發展。

  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打廣告,其實廣告跟我們實際的產品跟服務差距非常大。真正這些客戶信任我們了,用了我們的產品,最後又沒有得到很好的服務,慢慢社會信用就開始下降。然後都去開發新的客戶,最後還是沒服務好,走了三年、五年社會信用就垮掉了。所以要細水長流,要回到本質,沒有根本事業都做不長久,「利自義生,財自道生」才對。大家有沒有感覺劉芳總裁一直強調的要緩,不要那麼急,不要急於求成,不要短視近利,都是回到服務的根本。而人盡心盡力服務的過程當中,他的整個能力,服務人的能力也在向上提升。我上次聽到一位企業家,他反思到這一點,非常可貴,他說他賣出這么多產品,可能不到兩成的客戶用他的產品,因為拿回去之後又不知道怎麼用,服務系統又沒有啟動,去跟監、去追蹤到底客戶真正受用了沒有,就一直在開發、一直在開發。他覺得,「我應該回到服務的本質來」。

  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今天因為有地位,人家才跟我們交往,但是沒有地位了,沒有人再來找我們。我們看,有錢叫富,有地位叫貴,這是一般人表相的看法。真正的富貴應該是「知足者富,人敬者貴」,這個才是富貴的真義。我們看到《弟子規》當中講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把道理做出來,你跟人家都用道理去溝通,人家才能真正尊敬、佩服我們。《弟子規》又講,「待婢僕,身貴端」,這個也可以轉成現在「待員工,身貴端」。怎麼才能顯出一個人的高貴?「慈而寬」,肚量大,而且很慈愛去教導他們、去引導他們。當我們是慈而寬的態度員工的人生因我們的幫助跟引導而改變,他一輩子都把你放在他的心上,人敬。真富貴新加坡許哲女士最好的代表。她很知足她說:「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大家覺得她富不富有?因為她後台老闆是老天爺,老天爺吃不垮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是老子給我們的教誨。她很知足,而且她穿的衣服都是垃圾堆里撿出來的,她說那個都沒有破,只是退流行了,就被扔掉,太可惜了,她把它撿起來。大家想一想,她這么惜福、這么節儉,她的福就愈大。節儉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於清儉」,清廉節儉的人愈來愈有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