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19817393b9de4000fea14bbde20150fe.jpg" />
佛牙歷史佛牙之來,源自悟空。這里的悟空,據推測正是齊天大聖的原型。《大正藏》卷五一圓照《悟空入竺記》:上都章敬寺沙門悟空,俗姓車,字奉朝。唐天寶九年(750),罽賓國譴使詣唐,意願歸附。次年,玄宗派中使內侍省張韜光前往安撫,奉朝時任左衛從行。天寶十二年到達罽賓國犍陀羅王城,奉朝因患重病,滯留天竺。病癒後,投三藏法師舍利越摩出家(757),賜名法界。於迦濕彌羅國受具足戒,在北天竺、中天竺周遊巡禮聖跡。為憶君親,拜辭恩師,舍利越摩以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贈別。後隨唐內侍宣慰使段明秀於貞元六年(790)回到長安,將佛牙舍利及譯經進上。上賜法名悟空,授壯武將軍兼試太常卿,住上京章敬寺。悟空是繼玄奘之後在天竺影響最大的唐朝高僧之一。釋圓照曾過訪悟空,記載了他從出使到為僧、游歷天竺、獲贈佛牙及歸國前後四十年的事跡。
貞元十年(794),佛牙由禁中移入大莊嚴寺新修之佛牙寶塔供奉。見圓照《新修大莊嚴寺釋迦牟尼佛牙寶塔記》。
有日本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述會昌元年(841)親瞻佛牙事。又大中七年(853),宣宗幸莊嚴寺觀禮佛牙。見《宋高僧傳?慧靈傳》。 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孟蜀知祥送佛牙至洛,雲僖宗廣明元年(880)幸蜀所留。陳垣疑為莊嚴寺舊物。見《佛牙故事》。 後晉天福三年(938),西京左右街僧錄可肇等齎佛牙至闕,宣付汴京收掌。見《冊府元龜·卷五十二》。
有宋一代,自太祖、太宗以降供養佛牙事頻見於史載。王珪作《三朝御贊佛牙舍利序》,有“烈火煅試,晶明堅固,光彩奪目”,逢旱災,“禱於禁中,隨時大雨”,“舍利隔水晶匣出如雨點”等靈異事跡的記載。
沉括《夢溪筆談》:熙寧中,予察訪過咸平,是時劉定子先知縣事,同過一佛寺,子先謂予曰:此有一佛牙,甚異。予乃齋潔取視之,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颯然湧出,莫知其數,或飛空中,或墜地,人以手承之,即透過,著床榻,摘然有聲,復透下,光明瑩徹,爛然滿目。予到京師,盛傳於公卿間。後有人迎至京師,執政官取入東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神異之跡,不可悉數。有詔留大相國寺,創造木浮圖以藏之,今相國寺西塔是也。
又,王鞏《聞見近錄》:咸平縣僧藏佛牙一株,其大兩指許,淡金色,予嘗請而供之,光彩炳然。須臾舍利自牙中出,初如露,巡行牙上或遠數十步,求者輒得。後神宗迎之禁中,遂御封匣而歸之,今人罕得見者。 “三朝御贊佛牙”系太祖建隆元年(960)自洛取之道宣佛牙;沉括、王鞏所記當為後晉天福三年可肇自洛賚來之悟空佛牙。皇祐元年(1049),曹後命宦官取故宮舊藏所有佛舍利,奉安咸平縣洪福寺塔。石晉所隱佛牙當在此數。
胡道靜《沉括事略》考:熙寧五年(1072)九月壬子,沉括出使按行汴渠,察訪過咸平當是時。佛牙至是乃出,隨後迎至京師。
日本僧成尋於熙寧五年十月禮拜相國寺佛牙堂,見佛牙有二,其一“佛牙放光,希有不可思議”,平時深藏不見,遇有齋供,“取旨方開”。見《參天台五台山記》。
按《宋史·王安石傳》,沉括所記熙寧間之“東府執政官”實指王安石。據《釋氏稽古略》,安石尚佛,自謂“半山居士”,乃虔誠佛子。則佛牙為王安石寶掌無疑。今觀佛牙有“東府”墨跡,亦出荊公手筆。
佛牙所在地寶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創於北魏,唐時擴充,北宋重修改今名。太子靈蹤塔建於熙寧六年至政和二年,系典型佛牙塔形制。1938年,日本軍國主義炮轟寶相寺,千年古剎夷為平地;1947年解放軍攻城,重創寶塔。1994年重修時意外發現塔基地宮。出土儲藏佛牙的石函,上鐫志銘記: 鄆州中都縣郭內趙世昌,先於熙寧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詣京師,於嘉王宮親事官孫政處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數百顆。今以自備及有施主將到者,以金為棺、以銀為槨、以石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於當縣寶相寺太子靈蹤之塔。時大宋元豐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記於此。
時京師有嘉王宮。《宋史·宗室傳》:熙寧四年徙賜御弟趙頵嘉王。佛牙由東府“流布士大夫之家”而入嘉王宮順應勢理。《宋史·宗室世系》:趙世昌乃太祖五世玄孫,爵洋州侯,與神宗、嘉王是堂兄弟。趙世昌於嘉王宮求得佛牙合乎情理。
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九記:“佛有四牙舍利,一在犍陀羅。”又《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濕彌羅佛牙伽藍”記:“佛牙,長可寸半,其色黃白,或至齋日,時放光明。”後唐孟知祥所獻佛牙“長一寸六分”,成尋觀大相國寺佛牙“長一寸三分”,寶相寺發現的佛牙長五點五厘米,形質色澤均與典藏記載的釋迦牟尼佛牙相吻合,乃佛教至高聖物:入葬規格為十三級佛塔和金棺銀槨;同時出土佛舍利九百餘粒,被中國佛教協會認定為“數量最大的佛舍利發掘”;又有“跪捧真身菩薩”等舉世無雙之造像。七寶齊全,供養俱足,如法如律。
太子靈蹤塔地宮牆壁題記: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葬佛牙舍利。概入葬之際適逢徽宗崇道滅佛,宋遼不睦,金人崛起,戰爭燃眉。佛牙入葬十五年後金滅北宋,中都淪陷。金改“中都”為“汶上”沿用至今。
佛牙流轉有序,歷歷可考:唐釋悟空於貞元六年自犍陀羅王城攜來長安,先入禁中,繼奉大莊嚴寺新修之佛牙寶塔;僖宗攜入蜀,五代後唐至洛、後晉之汴;宋皇祐元年瘞入咸平縣洪福寺塔,熙寧五年再現於咸平,執政官王安石取入東府、又流布嘉王宮,神宗詔留大相國寺;熙寧六年,宗室洋州侯趙世昌求來中都,造太子靈蹤之塔,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瘞葬。
佛牙奉印度一千二百餘年,入東土又一千二百年矣。歷唐、五季、北宋;經悟空、唐四朝、孟蜀、後唐明宗、石晉敬瑭,宋曹太後、沉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趙世昌等,後隱跡近九百年不為人知。今逢盛世,大放佛光,仍供奉於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地宮,流傳永代雲。《節選自百度百科“汶上佛牙”》
涅盤經記載有關佛牙的記載出自《大般涅盤經》,而《大般涅盤經》共有三個版本。都是記載釋迦牟尼如何涅盤的經典,前二個版本並未提及佛滅度後留下佛牙,只有在第三個版本即南本《大般涅盤經》(後分卷上下)的卷下的《聖軀廓潤品第四》記載有釋迦牟尼荼毗後留有佛牙: 佛牙舍利在天竺的記載有很多。秦弘治六年(404),智猛抵達迦毗羅衛國朝拜佛牙等聖物:“迦毗羅衛國,見佛發、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足跡,炳然具存”(《高僧傳·智猛傳》)。《水經注》卷二:犍陀羅南行至弗樓沙國……國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寶璧玉,供養(佛缽)塔跡。佛牙、袈裟、頂相舍利,悉在弗樓沙國。
法獻佛牙的流傳 1、法獻佛牙的由來我國佛牙史稱法獻佛牙,原因有二:一是這顆佛牙最初由南朝高僧法獻自於闐請回;二是我國歷史上有關佛牙的記載頗多,如悟空佛牙、道宣佛牙等。稱法獻佛牙意在區別史籍中記載的其它佛牙。《高僧傳·法獻傳》中有法獻請牙經過:(獻先聞猛公西遊,借矚靈異,乃誓欲忘身往觀聖跡。以宋元徽三年(四七五)發種金陵,西遊巴蜀。路出河南,道經芮芮,即到於闐。欲度蔥嶺,值棧道斷絕,逐於於闐而返。獲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在烏纏國,自烏纏來芮芮,自芮芮來梁土。獻賣牙還京,十有五載。密自禮事,作無知者。)雖然法獻請回佛牙後未敢公開,但十多年後還是被齊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蕭子良發現。蕭子良因而寫了《佛牙贊》和《佛牙記》。建武末年(四九七)法獻圓寂,佛牙仍保存在上定林寺。
2、佛牙被劫普通三年(五二二)正月佛牙被騙劫。其經過是這樣的:(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數人並執仗,初夜扣門。稱臨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之,在化牙閣上,請開閣檢視。寺司即隨語開閣。主帥至佛牙座前,開函取牙,作禮三拜。以錦手巾盛牙,繞山東而去。今竟不知所在)( 《高僧傳·法獻傳》)。臨川殿下即梁武帝弟弟蕭宏。
3、劫後復出佛牙劫後三十五年無下落,直至陳高祖霸先下令詔出佛牙,始知為高祖所藏。《陳書·高祖紀》:(永定元年<五五七>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庚辰,詔出佛牙於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高祖親出關前禮拜。初,齊故僧統法獻於烏纏國得之,當在上定林寺。梁天監?lt;五一九>為攝山慶雲寺沙門慧興保藏,慧興將終,以屬弟慧志。承聖末<五五四>,慧志密送於高祖,至是乃出)。此說有破綻,恐有意掩飾佛牙被劫事。
4、莊嚴寺佛牙陳高祖於公元五五七年詔出佛牙並設無遮大會,此後佛牙當在宮中供奉。陳禎明三年(五八九)年,陳為隋所滅,兵亂中佛牙不知去向。後有豫章王 持佛牙入京<長安>供於禪定寺,禮請高僧法喜專門管理。《續高僧傳·法喜傳》:(喜姓李,襄陽人。隋仁壽元年<六零一>內,文帝敕召入京師,住禪定寺。爰有佛牙舍利,帝里所珍,檠以寶台, 寶溢目。眾以喜行解潛通,幽微屢降,便以道場相委)。文帝即隋文帝。禪定寺在唐武德元年<六一八>改名莊嚴寺。佛牙在此一直供奉到廣明元年<八八零>。同年,黃巢起義攻入潼關,唐僖宗攜佛牙西逃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