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六字釋(一)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六字釋(一)

  今天我們繼續一起來探討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上回我們說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第六門和會門的第五小段,會通別時之意。這會通別時之意分為兩小點:第一點是成佛別時意,第二點是往生別時意。

  往生別時意,善導大師說完之後,才以「六字釋」做結論。這「六字釋」,就是講念南無彌陀佛就具足願行,當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六字釋」來對破通論家錯解《觀經》下品下生。

  這「六字釋」的起因在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因為當時隋唐時代,攝論宗的宗徒,以《觀經》下品下生五逆惡人臨終遇善知識教以十聲稱念南無彌陀佛,得生西方極樂世界,認為是別時意趣的方便說。也就是說,一生造惡未曾修持六度萬行,直到臨終,雖然有往生願,但是只以念十聲的南無彌陀佛不成往生行。這就是唯願無行,不能當下實時往生,佛所說往生是方便說,真正往生是遠在未來世的別時,不是今世實時。以上就是攝論宗徒,以《攝大乘論》所言之別時意趣錯解《觀經》下品下生的往生

  通論家將下品下生的十聲念佛,與一般稱念南無大日如來南無多寶如來等相提並論,這是他們不知道凈土門的教理與聖道門教理的分際,以聖道門自力信行來看《觀經》的他力信行,所以生出這種錯解。

  這種主張阻礙了凈土門的弘通,很多人聽了之後,不修西方凈土之業,所以唐朝懷感大師在《釋凈土群疑論》說:

  【攝論至此,百有餘年,諸德咸見此論文,不修西方凈業。】

  此別時意的錯誤見解,其實道綽禪師在《安樂集》第二大門的第二章有糾正之。現在善導大師也以《觀經四帖疏》的疏文設立會通別時意趣,來破斥攝論宗徒唯願無行的論難。這「六字釋」就是結論,證明念南無彌陀佛十聲就具足十願十行,是下品下生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就是當生往生的,並非是攝論宗徒、通論所說的遠生才往生,不是!所以這「六字釋」非常的重要。

  這「六字釋」: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這「六字釋」之文有內外兩面。外,就是從道門中攝論宗徒的妨難,顯明願行具足的弘願念佛之義;內,就是究明弘願一乘的源底,也就是說明十聲念佛願行具足宗旨,並且發揮念佛往生的深義。

  首先來看第一句:「言南無者,即是歸命」。南無是歸命之意,歸命是歸順阿彌陀佛的敕命,也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二河白道所說的信順二尊之意。這歸命的心即是信心南無即是歸命,我們念南無彌陀佛,就是歸命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能夠讓阿彌陀佛以本願名號救度。如何救度我們念佛的人呢?威神加持光明攝取。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現前,威神加持,令心不亂,迎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這「六字釋」是在說明南無彌陀佛這六個字具足願行,我們眾生在念南無,當然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萬善萬行的功德就是要回施給南無之機。所以「南無」二字是從機——機就是以眾生——的立場來說明;「阿彌陀佛」四字是從法,法是就阿彌陀佛的立場來說明。所以南無即是歸命,我們真心在歸命阿彌陀佛,那個心念就是南無。所以南無彌陀佛一念,凡心佛心相應。我們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人,願行具足就會與法藏菩薩願心相應。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條大願的第十八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欲生我國」,是站在這一方面來說;站在我眾生這一方面來說,就是願生彼國。佛說「欲生我國」,十方的眾生想要往生到我的國土,就是佛在召喚我們眾生回歸西方凈土;我們眾生願生彼國,想要往生西方佛國,我們凡夫這一方面的願生心,與阿彌陀這一方面的欲生心,豈不是就同一心。所以前面的疏文,善導大師引用《阿彌陀經》 「一心不亂」這句,善導大師把它改為「一心願生」,實在用得很奧妙,改得非常奇妙,讓我們體會,善導大師要將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欲生心、我們眾生要求生西方的願生心,了解,原來這樣的凡心佛心是一心。一心自然不亂,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事不會凌亂、不會迷惑、不會迷惘。

  「南無即是歸命」,稱念六字南無彌陀佛,有真正內心歸命阿彌陀佛,當然就是真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才會真心歸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