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需要具足哪些因緣條件?真正的閉關是需要具備一定因緣條件的,一個是外在因緣,要有閉關房,要有專門護關人員,要有善知識指導,要有閉關時間。再一個就是內在素養,要有一定修行基礎和閉關常識,要有明確閉關目的,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菩提心,更要明白閉關程序,還要有閉關必要的心理、生理和體能上的准備,還要嚴謹持戒,等等。其中最主要因緣條件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戒律要清凈。閉關者在平時要嚴謹持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樣才能為閉關打好戒律基礎,保證閉關順利圓滿。在正式閉關時雖然斷絕外緣,但阿賴耶識善惡業種子在特殊條件下也會起現形,甚至導致魔障現前,若戒律不清凈或說戒體羸弱,那麼很難突破各種關礙。《華嚴》偈曰: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若能堅持於禁戒,是則如來所贊嘆。戒律不清凈,貪瞋痴三毒必起;三毒一起,魔即現前。因此說,保證戒律清凈是實現閉關圓滿關鍵所在。戒律不過關,不要去閉關。二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心,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佛道之心。只有菩提心才是與佛菩薩同一心,才是覺正凈之心,才會得到諸佛菩薩加持、龍天護佑,才會有突破各種障礙的信心、決心和力心。任何自私自利之心、有為之心,都會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關鍵時刻落花流水。所以說,菩提心是佛法修學的正能量,失去菩提心就失去所有。能海上師講,修學佛法中遇到逆緣,要麼衝過去,要麼挨過去。但無論是衝過去還是挨過去,都必須不失菩提心。因為忘失菩提心,既使行正法也會入魔道,即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凈土法門菩提心的表達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有了這個生死願心,有了這個究竟願景,還有什麼苦不能吃,還有什麼難不敢為,還有什麼關不能閉呢?!三是要有明師指導。善知識很重要,在佛法修學中無論什麼法門,善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離開善知識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練,閉關更是如此。沒有明師的指導與印定,路在何方、己在何處都不得而知,一旦失偏,如何曉得、何以糾正,非明師無力回天。因此閉關前要多請教善知識,閉關中更要積極接受善知識指導,做到理清、路明、法正,這樣才能確保閉關圓滿成就。四是要先閉是非關。清凈語業,不說是非,不傳是非,心無是非。口業守不住,心必成散亂;是非關不過,閉關定顛倒。所以閉關要先閉是非關。即不看是非,不思是非,不聽是非;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他人都是已成之佛,都是再來人救度於我;我要感恩他人,恭敬他人,隨順救度,等等。若能真心如此、始終如此、事事如此,是非關就閉圓滿了。五是閉好心態關。有人心態不好,處處不滿、事事煩惱、時時顛倒,妄想通過閉關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修行上的本末倒置,最容易出偏。所以正確做法是平衡好心態後再去閉關、去鞏固。閉關不是把身關起來,而是要將心關起來,並且明明了了、清清凈凈、自自在在。佛陀及弟子們早已為「閉關」做過示現,即自覺遠離喧鬧,安心於道,寂靜身心,如法行持;不受世俗雜染,遠離五欲,一心趣向解脫;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奉行菩薩道,於各種垢染及世俗欲樂、名聞利養中出離,清凈梵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時刻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等等。且二六時鍾,千年一念、一念千年。如此「閉關」,你的心態一定是平穩的,一定是安住的,一定是祥和的,一定是柔軟的,一定是如如的。達成三業清凈、心繫於道、安住菩提,使「閉關」成為,出世俗雜染之「關」,入離欲解脫之「關」;出顛倒夢想之「關」,入無我真實之「關」;出業障煩惱之「關」,入清凈自在「之關」……最終破一切「關」,入得證涅槃,成就佛果,自在解脫之「關」!(釋性空供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