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二乘種不生與與發無上道心有何差別?(二)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和會門之二乘種不生與與發無上道心有何差別?(二)

  阿彌陀佛的凈土世界真正是很不可思議境界,所以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才開示說「極樂無為涅槃界」,無為涅槃凈土世界,我們沒有放下自力心,完全依靠他力心,要如何相應往生西方報土呢?

  觀世音菩薩為這種下品上生的行者開示大乘佛法經教,也就是要令眾生真實去做一位菩薩行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疏文

  【但使得聞,即便生信。】

  下品上生的行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苞一開,聽到觀世音菩薩為他開示大乘佛法聽聞後,內心生出了信心。現在在娑婆因地聽聞凈土大乘教法不求破疑生信;回歸西方極樂世界聽聞菩薩說法,同樣也要破疑生信。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有遠見的人,現在有辦法自己作得了主,把握當下,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有遠見的人

  念南無彌陀佛,內心安或是不安,問問自己,必然清楚。如果內心安心了,信願恭喜你、祝福你、也贊嘆你;如果內心還不安,你要如何呢?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你安心之道,對六字果號的本願道理你就用心聽聞啰!所以前面我們也引用世尊在《無量壽經開示的第十八願成就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

  聞名要在「聞」這個字功夫啰!世尊也在無量壽經》苦勸我們多聞法,因為聞法才能斷疑生信啊!有一首偈是世尊勸勉我們聞法的開示

  設滿世界火 必過要聞法

  會當成佛道 廣度生死

  縱然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了烈火,都要經過去聽聞凈土教法,因為聞法能夠使我成就佛道,廣度生死流。但有聞法者,必定成佛道。因此我們對佛經世尊開示、祖論祖師開示,我們都知道聞法要生信。

  觀世音菩薩不為下品上生的行者小乘,所以疏文說:

  【是以觀音不為說小,先為說大。聞大歡喜,即發無上道心,即名大乘種生,亦名大乘心生。又當華開時,觀音先為說小乘者,聞小生信,即名二乘種生,亦名二乘心生。】

  這段疏文是善導大師假設的話。假設二乘種生的道理,來顯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發無上道心之前,是不定之機,並非觀世音菩薩為這行者小乘教法,不是。是這個時候,這個眾生還在不定之機,蓮花苞之內,還未出蓮花苞,還未遇到菩薩說法,此時的眾生,他若遇大乘大乘心發,遇小乘小乘心發。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的大菩薩,當然為這個行者大乘教法,所以才二乘種不生啊!

  【此品既爾,下二亦然。此三品人,俱在彼發心。正由聞大,即大乘種生;由不聞小故,所以二乘種不生。】

  下品上生是如此,下品中生以及下品下生亦是如此,所以這下輩三人都是在聞觀世音菩薩大乘佛法之後,才發菩提心。因為觀世音菩薩不為行者小乘教法,所以小乘不生,就是二乘種不生啊!

  下面疏文

  【凡言種者,即是其心也。】

  說這個「種」就是在說「心」也,所以「種」與「心」是同樣意思,文字不同,意思一樣。

  【上來解「二乘種不生」義竟。】

  上來解釋二乘種不生這句,解釋完畢

  【「女人及根缺」義者,彼無故,可知。】

  女人以及根缺之人,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所以用「可知」二字。

  【又十方眾生,修小乘戒行,願往生者,一無妨礙,悉得往生。】

  十方的眾生,若在《觀經》九品當中是指中品上生和中品中生,這是小乘出家修行,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機類。修小乘的戒行,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無妨礙。這個無妨礙的意思就是說,佛的願心要救度十方每一個眾生不分大乘小乘,是慈悲平等的救度,所以才叫做無妨礙。悉得往生,「悉」就是通通。小乘持戒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樣都能往生

  【但到彼先證小果,證已即轉向大;一轉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

  小乘持戒念佛行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先證悟小乘的果位,在西方極樂世界由小轉大,一向大乘之後,他就不會再生出二乘人的心,所以《往生論》才會說「二乘種不生」。

  【前解就不定之始,後解就小果之終也。應知。】

  這段問答疏文,在解釋「種」與「心」這二字是同樣。

  從善導大師開示疏文讓我們體會到,我們在娑婆因地穢惡的地方,往往菩提心難發;縱然易發,也難以持久。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大乘善根凈土自然不會產生自利小乘之心。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是純一大菩薩境界,每一個菩薩都是慈悲的心、都是菩提心。所以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然會開發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同樣的菩提心,上供十方諸佛、下化十方眾生,這也是我們念佛人的理想目標念佛成佛成佛就是要廣度苦難眾生,因為一切眾生與我同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種心來念佛,是大乘心、是菩提心、是慈悲心。

  希望一切四眾弟子,聽完《觀經四帖疏》的教法,體會祖師用心開示,依教奉行,念佛自利化他,圓滿菩提

  信願祝福大家,念佛成佛,當生成就

  南無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