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修行可以填補人類靈魂上的空虛,成為一劑良藥

  太橋旦曾堪布

  人應該追逐什麼

  都市中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人心卻愈發落寞,修行可以填補人類靈魂上的空虛,成為一劑良葯播種在心靈的土壤,使乾涸靈魂得到滋養的同時,善良的本質也會因此而開花結果。希望通過修行,可以給浮躁靈魂以慰藉,疲憊的心靈以溫暖,忙碌的生活清涼

  我們所擁有的暇滿人身應該成為解脫的工具,而不應該成為造業的工具。如果從早到晚,我們行、住、坐、卧的時候,都能為他人著想,毫無企圖地利益他人、毫無回報地幫助他人,菩提就會逐漸增長。

  人類一輩子都在追逐,追逐,追逐……只是沒有向內追求心的真相

  很多人聽聞過許多佛法知識,但是卻缺乏實修。這並不是指我們不願意修行,而是由於我們被強大的習氣所控制。有些人想修,到了要開始修的時候就想做別的事,有些人將今天的功課拖延到明天明天功課拖延到後天……一直這樣拖延,時間就這樣慢慢流逝,寶貴的人也就這樣慢慢結束了。

  佛教並不反對擁有暫時安樂,但是真正追求的是究竟解脫。如果我們能夠同時具備暫時安樂和究竟解脫當然最好,但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我們可以失去暫時的安樂,必須選擇究竟的解脫歷代很多成就都是這樣抉擇的,雖然他們沒有物質的享受,沒有奢侈的生活生活簡朴,甚至艱難,但是他們取得了究竟的解脫,獲得了永久的安樂

  根除嗔恚,就不再有地獄道;

  根除貪欲就不再有餓鬼道;

  根除愚痴就不再有畜生道。

  自己將來會不會墮落三惡趣,取決於有生之年是否將貪嗔痴煩惱解決、根除。

  我們應該趁著死亡未至,身體還算健康,從當下開始,放棄追求世間名利言行舉止都依佛法而為,讓佛法融入自心。若是能這樣,身口意就會漸漸清凈,不造作惡業的同時幸福地生活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造作的惡業少了,行持的善法多了,那就說明我們離佛更近了一些,脫離輪迴機會也更多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當今很多學佛人生條件優越,住處寬敞、環境優美,有庄嚴佛堂、昂貴的佛像法器及各種珍貴的佛珠表面上看來似乎具備學佛條件,然而實際上內心並沒有轉向佛法也沒有踏上通往解脫和趨向菩提之路,只是沉迷於佛教的外表形式。這也只不過是陷入了另一個極端罷了。

  失去所有不是問題,關鍵放下的心。

  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可以謀求生活所需要的東西。但是現在很多學佛人不是在追求「需要」,而是在追求「想要」。

  如果我們從未聽聞菩提心的殊勝竅訣,也沒有能夠精進修持菩提心的法門,那麼即使擁有天下所有的財富,名望與權威,取得了世間令人敬佩的成就對於解脫生死都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學習佛法知識、修習佛法儀軌,如果不能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態,沒有出離心虔誠心、愛心智慧,那麼學佛目的意義何在?我們學佛修行難道不是為了獲得內心的改善和解脫嗎?

  出離心跟厭煩心不同。有些人嘴上說對輪迴感到厭離,想出家,逃避對家庭工作社會責任,這不是出離心這只是厭煩心。還有些人破產了、失戀了、生病了、對人生失望了,就選擇到廟里修行,這也是逃避,不是出離心出離心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

  真正的出離心不在於表象。如果我們深知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榮華富貴都是輪迴的表象,本質都是痛苦的,內心深處就能生起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