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阿難尊者的反省,你聽過這個故事嗎?

  楞 嚴 經 講 記

  凈界法師

  正明理性。(分四:丁一、當機悔請。丁二、大眾願聞。丁三、如來答示。丁四、大眾圓悟。)

  丁一、當機悔請。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我們前面講到阿難尊者在自恣那一天去托缽,結果遇到摩登伽女的災難文殊菩薩楞嚴把他救回來。救回來以後,阿難尊者在這地方做了二件重要的事情

  一、心中悲悔。他感到非常的悲痛悔恨。

  二、祈請大教。他正式的向佛陀祈請首楞嚴三昧的大教。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阿難尊者文殊菩薩救回來以後,他首先看到佛陀的時候,他先頂禮佛陀,為什麼呢?因為感恩佛陀的救護,佛陀若不在這個時候持楞嚴咒去救他,他可能就要將毀戒體了,所以他對佛陀感恩

  其次他的內心世界是什麼相貌呢?感到非常的悲泣,他感到非常的悲痛悔恨。悔恨什麼東西?恨無始刧來他內心的修學只是一向多聞,而未全道力。

  我們知道阿難尊者身為佛陀侍者他做十二年侍者佛陀到處講經,阿難尊者都在旁邊聽,佛法大海,流入阿難心。但是他聽了那麼多道理,他遇到摩登伽女那邪咒在障礙他的時候,那還是心隨境轉,作不了主,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一種聽聞,他只是假借耳根聽聞法義,而沒有把這道理產生一種內心的觀照。他沒有用這道理來觀照他的清凈本性,找到他的家,這叫未全道力。因為只有聽聞,沒有產生智慧的觀照,所以才會遭到摩登伽女的障礙

  這是說明以攀緣心來修學的一個問題點,你如果是風平浪靜的時候,在一如法僧團的時候什麼事都沒有,但是你遇到災難的時候,遇到魔要障礙你的時候,你就受不了了。因為你心中沒有家,沒有家來保護你。所以外境一旦刺激你的時候,你就控制不了。就是他還沒找到清凈本體這就是個問題。這是阿難尊者回來以後,他對十二年修學的一個反省。

  第二、他正式佛陀請求開示。這時他很至誠懇切的祈請十方如來開示成就無上菩提的因。

  無上菩提是一個果,成就這種果要有三種因:

  一、奢摩他,翻成中文叫做止,他要能夠止息妄想

  蕅益大師說這是一種空觀的智慧,以空觀來止息我們心中所得妄想

  二、三摩地,翻成中文叫等持,它能夠平等執持一切萬法在一心中。這地方等於是一個假觀,他從一念清凈不變的本體看出去的時候,就能夠看到一切法是如夢如幻的,所以能不為一切法所動,而他能夠掌控一切法。

  我們剛開始是被外境控制,這時候他開始控制外境,因為他找到了本體,從本體當中看出去的時候,看一切法是如夢如幻,這時候他能執持一切的萬法在心中,叫三摩地,假觀。

  三、禪那,就是中觀,翻成中文叫靜慮,空假不二的一種中道智慧

  這三觀成就無上菩提最重要基礎,而修學三觀它必須有一個最初的方便。我們講道理是修觀的方便,依教起觀,圓三諦理,最初方便就是講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三種諦理。

  這段經文蕅益大師提出一個觀念說:阿難尊者的反省,一向多聞,未全道力。

  很多的祖師就責難阿難尊者多聞,但蕅益大師他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說:問題不在一多聞多聞是入道的因緣,重點在未全道力。因為我們在修習止觀一定依止多聞產生正見,依止正見才生起止觀,所以依教起觀。

  六祖大師說:從大乘的角度,只問明心見性,不問禪定解脫。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嚴格來說你沒有資格談修行你還是在生滅法中活動,你內心當中還是一團糟。這地方處理完了,另外一個地方照樣出問題,你只能做一個局部的對治,你不能夠把內心當中做一個返妄歸真的整體改變,你做不到,因為你沒有找內心本體。所以這地方是一個關鍵,找到你心中的家是一個關鍵

  這時阿難尊者就請示佛陀,我怎麼找到我的家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