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娑婆與極樂的觀察對比—娑婆無量苦,極樂無量樂!

  以下文位元組選自智圓法師《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重刻序講記》

  這是說要像黑暗牢獄中出來,奔托富貴王家那樣,有特別大的欣厭之心比喻心情要體會,都是到了非常大的程度,這也是緣於對二者的苦樂有決定的認識。那麼比喻上要從一個根本發出無數支分的認識,一個無數苦,一個無數樂,然後套到娑婆極樂上,就會知道差距太大了。認識得越清楚、越細致,發的欣厭就越決定、越強烈。

  首先要看到兩者極大的差距:

  一者是幽暗;一者是光明

  一者是整日披枷帶鎖,毫無自由;一者是全然的自由

  一者以此受盡了苦惱;一者是無窮無盡的福樂。

  一者沒有任何前途;一者到了王家封為太子即將做王。

  一者整天被奴役;一者執掌王政。

  一者整日背石頭、砌牆,不斷地受苦役;一者自在地作無數的大事業

  再看,一個毫無希望,始終不安;一個充滿了希望,永久大安

  一個沒有家,孤苦零丁;一個全天下都是他的家。

  一個身形憔悴,破衣爛衫;一個具有帝王相好,百福庄嚴

  一個吃殘羹剩飯,住污穢、狹窄、黑暗的牢房,旁邊都是勞改犯,還有很多老鼠蟑螂等;一個游御花園,住庄嚴宮殿,錦衣玉食。

  再者可以看到,一個即使稍微有一些出去放風的樂,但很快又要落入苦中;一個始終自由快樂,無拘無束。

  一個只有受苦,樂也變苦,一直苦到死;一個是大樂受用,樂到萬壽無疆。一個境界非常狹窄、受拘迫,關在院牆里沒法出去;一個境界極大,沒有院牆,四海天涯隨他任意遨遊。

  ——就像這樣,兩者相差太大了

  假使這個在牢獄的人,忽然聽到一個消息說:誰只要肯至心念十聲歸投的話,當下就給他開獄門,之後就可以國王家,被國王收為孩子,立為太子,享有王族的一切富貴、受用、權勢

  在這情況下,那個囚犯稍微有點理智、有點靈性的話,對於牢獄是厭得不得了,對於王家非常地欣求,那絕對一念猶豫都沒有,一心直往王家,這就叫做「欣厭具足」。這不是口頭談的,而是心裡極其地迫切,那種心達到了極猛利的程度

  那麼,意義上的差別要知道:

  一個處在幽暗的無明中;一個處在智慧光明裡。

  一個被煩惱和業的鐐銬縛住了;一個不會有一念計我和我所念頭,完全脫開了煩惱和業的系縛。

  一個是無窮的苦;一個是無盡的樂。

  一個沒有任何前途,即使做到天王,終究還是要掉下來壞滅一空,世間的所有榮華富貴都是壞苦,當它息滅的時候非常悲慘;一個到了一生補處地位,馬上就要做法王

  一個始終毫無自在,落在狹小的二取心識當中;一個即將執掌法王的國政,心境無不自在

  一個是無盡的苦的作業,無論做什麼都落入苦中;一個是作無邊際的普賢事業

  一個沉溺在苦海里,自己尚不能度;一個能遍入苦海救度無數群生。

  再者,一個困在輪迴的範疇里毫無希望;一個已經徹底地心安了,沒有事了。一個孤苦無家,到哪裡都是漂泊,生獨自來,死獨自去;一個法界即是我家。一個憔悴、醜陋,處在苦的狀況里;一個具有如佛般的相好

  一個住在糞坑般的處所里;一個到了清凈的蓮池,從蓮花化生

  一個純粹是苦的受用,一直都是三苦在相續,在苦中當然是逼迫,而在樂中

  也是壞苦,不苦不樂還是行苦,沒辦法遮止往苦中賓士的腳步;一個是無盡的五塵無漏受用,沒有任何貪染,無漏大樂頓時就出現了。

  一個是生了又死、死了又墮,全數墮入衰亡的苦中;一個是無量壽、無量光,念念增益菩提善根,全數到達法界本地,受用無上大樂。

  一個沒有一點無漏法財,貧乏到極點;一個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庄嚴,享之不盡。

  一個關在迷夢般的小院牆里,怎麼也出不去境界極其狹窄;一個事事無礙,任何一多、延促、廣狹、自他、依正等的妄執所出現的院牆全都沒有,沒有任何障礙

  總而言之,可以看到無數種苦對無數種樂。明白這個狀況以後,那是一念也不在這里待了,特別地厭棄,拚命地就想回家,往富貴王宮里走。在那裡可以直接回到法界本家,成為大法王

  已經看到兩者有這么大的差距,完全決斷以後,那對這個世界上的事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對於極樂世界一心嚮往,哪怕生到下下品也不在這世上做上上人,這樣就到了欣厭具足的地步。

  如果有這個基礎,那他在緣起上就成了真實的,念念都是凈土真因。

  因此,這里成時大師說第一個關鍵就是緣起緣起在欲,欲即是願。欲的狀況就是要念念欣厭具足,如果有這個,那念念都是凈土真因。這就知道,在持名的時候需要有這個內涵。

  一步一步往王家走,心情是非常真切的,而我們不是在外面走,是一念一念地在心上走,如果每一念里都有欣厭的內涵,那就真實地在往凈土走。

  原文:

  【一者六字弘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如出幽獄,奔托王家。步步之間,欣厭具足。】

  智圓法師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重刻序講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