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師:念經的簡單儀軌

  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原本以為這樣枯燥的文字,沒有人看的。沒有想到,閱讀量比其他的文章還多,而且有很多朋友得很他們的路子。因此,想給這些初學的朋友,列出一個誦經的最簡單實用的儀軌(儀式)來,方便大家。

  一、供養

  在佛、菩薩的像(塑像、畫像、照片,沒有的心裡想一下他們的樣子也可以)前供上一杯清水。水用純凈水、白開水、茶水、飲料都可以。有條件的擺上水果點心,沒有的可以省略。點一到三支香(或燒一盤香)即可,不必多燒。如果沒有質量好的香,寧可不點,不要污染環境。熏壞菩薩事小,熏壞自己事大。

  二、頂禮

  向佛像頂禮三拜。念一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可以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自己喜歡念的都可以),頂禮一拜,念三次,拜三拜。沒有條件頂禮的,合掌念三次,心裡想著自己在頂禮也可以。「南無」念「拿摩」,可不是南邊沒有西邊有。

  三、歸依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

  諸佛正法聖僧,直至菩提永歸依。

  我以所修施等善,為利眾生成佛

  共念三遍。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說,佛、法、僧三寶,我永遠歸依您。我把所修行布施等等善行功德迴向為了利益眾生成佛。前兩句是歸依,後兩句發願。能海上師說,每天沒事的時候多念幾遍這個偈子,功德就很大。這偈子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表明自己信佛態度,第二提醒自己,修行成佛,並不是自己貪圖安樂,而是為了更好利益眾生

  四、開經偈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一遍

  無上甚深妙法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南無某某會上佛菩薩。(三遍)

  某某會,你誦《金剛經》的時候,就將某某換成「般若(音波惹)」,念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誦《華嚴經》的時候,就念「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依此類推。

  開經偈,是唐武則天為新譯《華嚴經》所寫的,簡單四句,涵義可不淺,作得很妙,所以今古流傳。其大意是說佛法是極難遇到的,現在既然見到、聽到、接受、行持了,我發願要理解如來說法真實含義。這里包括三個階段見聞是一個階段代表一般的信。受持是一個階段代表由相信而實踐。持,就是去做。解意是一個階段代表自己心同佛心見解同佛見解也就具足佛的智慧功德的意思。可見,誦經求福、保平安只是小意思,誦經成佛才是目標。換過來說,連成佛都可以,求的那些其他事情怎麼不成?不明白這個,就有點豬八戒吃人蔘果味道了。

  五、誦經

  念完開經偈後,就可以正式誦經了。某某經第幾卷,什麼人翻譯的這些話,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不必拘泥。

  六、迴向

  誦完後,可以念下面的偈子: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眾生,皆共成佛道

  念一遍就可以。還有「願以此功德庄嚴凈土」等等偈子,喜歡哪個就念哪個,都喜歡就都念。願意念《怡山發願文》的,就接著念。《怡山發願文》,我說事理周圓,其中包含了歸依、懺悔發願迴向等等內容,而且特別感人。有朋友念著落淚,全身汗出,我當年開始念的時候,也是這樣感動。「但有利益,無不興崇」(只要對眾生有利的事情,沒有不去做的),這大概就是大悲菩薩救度眾生最高的境界了。記得哪位古德說過,念《怡山發願文》不落淚的,不是真菩薩菩薩且不說,我覺得,念《怡山發願文》不落淚的,肯定不是有情有義的人。只是文中有些用詞和典故,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可能有些隔膜。機緣成熟的時候,我很想把這篇發願文講一遍

  念完發願文後,可以向佛求願。自己生活事業各方面,有什麼期望實現的願望這個時候向佛表明。用自己的語言就可以,可以籠統也可以很具體。如果有很多願望也不要緊,慢慢說,不要怕佛怪我們貪心就像吃飯,父母什麼時候嫌我們吃多了呢?都是唯恐我們餓著。但是有一條,要記住,最後,不要忘記告訴佛:可許則許。

  所謂可許則許,是說,我們自己有時候並不知道我們的願望,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求的,都好像是對我們有利的,但事實往往不然。比如我們想吃的蜂蜜,偏偏粘在鋒利的刀刃上,我們求佛成就我們,讓我們吃到蜂蜜,卻沒有估計到最後舌頭可能被割。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我們期望的。所以,我們求我們的,但把處置權交給大慈悲、大智慧佛陀對我們有利的,就希望他成就我們。對我們不利的,盡管我們求了,也不要成功。這就是可許則許。

  求佛許願,不是和佛做生意,所以不必討價還價,講什麼願望實現後,重塑廟宇、再造金身,捐獻多少多少錢。這些不是不可以做,但不要把這當成是自己給佛陀開出的條件。行善事,做好人,回報社會利益大眾,讓大家都得佛法的受用,這才是菩薩歡喜的。

  最後,頂禮三拜即可。不能拜的,合掌默默觀想自己在拜。至此,誦經結束。

  有朋友問,哪裡有佛經。紙本的佛經寺廟裡面有賣的,也有贈送的。不方便去寺廟的,淘寶網上也有。不想這么麻煩的,網路上有電子佛經,什麼經都有,搜索一下就行。不少佛教網站上也都有刊載,可以去找找。

  初學誦什麼經呢,最短的《心經》,二百六十字。《金剛經》、《普門品》、《阿彌陀經》、《葯師經》、《行願品》都不算長(最多的五千字左右)。

  長經如《法華經》、《華嚴經》,沒有時間的,可以把一卷分兩次誦完,每次大約半個小時。不要說這半個小時都沒有啊,網上閑逛,不知道用了幾個半個小時呢。

  要緊的是,養成誦經的習慣,不能今天開心,有時間誦上幾個小時,然後丟好多天不理。如果確定成為功課,每天就固定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有時間也不多加,沒時間也不減少。

  有人說,看不懂。看不懂不要緊,就這么誦著。我們每天那麼多不懂事情日子也就這么一天一天過來了嗎?積累多了,總有恍然大悟的一天。要是都懂了,還誦什麼經呢,自己都是經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