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布施不應該存一個有布施的心

  b4.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譯文:

  這一分經叫「妙行無住」。「無住」,不要執著;沒有執著就是解脫;解脫就是自由;自由就是無所拘束。「復次」:在前邊哪,講這個菩薩要離一切相,不著我眾生壽者四相。如果著這四相呢,就不是真正發菩薩心的菩薩、發菩提心菩薩。「復次」,那麼現在,再來一次,把這個道理呀,再往明顯的說一說。佛說,「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這個菩薩不單要離相,要不著相,而且呀,要於法、於這個布施這種的法呀,「應無所住」,不應該有所執著不應放不下你這個布施要三輪體空。你能三輪體空,這就是,不著相布施,不住於相的布施

  怎麼叫三輪體空呢?布施不應該存一個有布施的心。說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個能施。那麼所受者呢?是個所施。中間哪,就又有一個東西布施,你的錢,中間有個錢,或者物質,中間有個物質這都叫沒能離開相。要怎麼樣子呢?要布施而不存著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沒做一樣。不要心裡說,哦!我做了什麼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廟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執著,這不觀空,這就叫沒能無所住。那麼要無所住呢,就是三輪體空:我布施而無布施之相,雖然作布施,離開布施相,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著相,那根本就沒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點都沒有!你要著相呢,無相布施,那功德是無量的。所以呀,這個「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單這個不著相,而且也不住這個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對六塵的這個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執著,你著聲香味觸法布施也有執著。有所執著,這個功德是有限度的。你要無所執著呢,這個功德是無限度的,沒有限量的。

  「須菩提」:須菩提呀,我怎麼教你,說發菩提心菩薩要不著相布施呢,「菩薩應如是布施」:須菩提,所有的菩薩都應該呀,這樣布施,怎麼樣布施呢?就是不著相。雖然布施而無布施之相。不要以為,哦!我在某一個廟上,我捐了五千塊錢!我大約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個地方慈善團體,我捐了十萬塊錢,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萬塊錢,你心裡總記著有這一百萬存在,那祗是一百萬而已,不能增加。而這一百萬沒有了的時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沒有了。你要不執著相布施呢,你就是舍一分錢,那個功德也無量無邊。所以呀,我們雖然作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會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去,你修到塵點那麼多的劫,就像微塵微塵那麼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為什麼呢?就好像你煮那個沙子,這個沙子,你想要它成飯一樣的,那麼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會成飯的。所以,「不住於相」:菩薩,作布施要不著相上。「何以故」:什麼緣故要不著相呢?「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假設菩薩要是不執著於這個相上來作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這個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麼多你想不出那麼多,不可思量那麼多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麼樣子呢?「東方虛空。可思量不」:為什麼說不著相布施它的福德不可思量呢?我現在給你講一個比喻。「東方虛空」,這個東方啊,單單的,僅僅東方那個虛空你說它有多大,有多少?「可思量不」,你可以想像有多少嗎?這個須菩提,聽釋迦牟尼佛這樣問,他說:「不也。」說,不可思量,我想不出那麼多,「世尊」,須菩提這樣說。「須菩提」:他說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說這個南、西、北方和這個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釋迦牟尼又問須菩提了,說:那麼你說東方虛空不可思量啰,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這個虛空可思量嗎?「不也。世尊。」須菩提又答說,不可以思量啊,世尊

  「須菩提」:釋迦牟尼又叫一聲須菩提,說:「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菩薩,不執著這個相來作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他這個福德也就像,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個虛空不可思量那樣的多。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住相布施就有窮盡而不能永遠的存在的;你要著相布施呢,這個功德就是永遠的,這福德就像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虛空不可思量,一個樣子。「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初發菩提心這一些個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應該像我所你這樣的去修行去,去修行,去行止去。

  那個布施,應該做;做了之後又應該把它忘了,這就是不著相你做了之後,是永遠都忘記了。你要不忘,佛就把它忘了;你要能忘了,佛就把它想起來了。所以,為什麼這個樣子呢?這佛,知道一切眾生的心。因為他知道你沒有忘你這個布施,沒有忘你這個功德,所以佛也就不要想它。等你忘了的時候,佛呀,替你想起了。所以,你想你自己把它記住好啊?是佛給你記得好呢?說是,我怕我忘了,佛也忘了,那怎麼辦呢?那我豈不是就沒有功德了嗎?嗯,那你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你要忘了,佛,是永遠記住。為什麼呢?這個《金剛經》上,後邊就有講,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你這心裡想的什麼,佛,都記得,佛都知道。那麼你盡想著你有功德了,這佛、菩薩一想,你自己既然有了功德了,我就不要把你這個功德給記下來。你自己想著就好了,這就是這樣。

  那麼我們做好事,在心裡記得;你做不好的事,你記得沒記得呢?你做不好事情,你總想把它忘了;做好的事情,總要想記住。你做好的事,不應該記得;做不好的事,應該記得。應該記得,以後不要再做錯事了。那麼你做好事,不要記得它。那麼你忘了,應該又做多一點。因為以前那個你忘了,現在應該再做多一點。

  好像我們學佛的人,在每逢佛的誕辰、佛的紀念日,或者是菩薩的誕辰,菩薩出家的紀念日,都應該盡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為在平時,我們也應該做功德,不過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不能天天做。每逢,佛、菩薩或者羅漢,或者他出家的紀念日,或者他成道的紀念日,或者他生日的紀念日,在這個紀念日的時候,你應該量你自己的力量,你要看看你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做功德。做功德做什麼功德呢?供養三寶,或者向這個廟上捐一點錢。那麼你在這個時候,能做功德,比平日的功德,大百千萬倍。為什麼呢?因為你做這個功德是--譬如,今天是阿彌陀佛的紀念日,你來紀念阿彌陀佛來做這個功德,那阿彌陀佛,在常寂光就知道了,哦!今年今日,紀念阿彌陀佛生日,那麼某某善信哪,做了功德。做這個功德,那麼應該比平時,大幾千萬倍。今天,尤其是阿彌陀佛開光,你們記得這一位是阿彌陀佛。今天,給這個阿彌陀佛開光

  那麼在開光的時候,我說四句偈頌。這四句偈頌,也是我隨便說的,在經上,在書上,根本你們找不著的,沒有的。這四句偈頌,我怎麼說的呢?我說:「彌陀此雲無量光」:這個梵語,是阿彌陀佛,翻譯成中文,就叫無量光,又叫無量壽。什麼叫無量光?什麼叫無量壽?無量光就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光,沒有數量那麼長的壽命壽命,long life; long life,這是阿彌陀佛的這個翻譯的意思。「今日開光光無量」:那麼今天,給阿彌陀佛開這個光,這個光也就無量無邊的。因為他名字叫無量光,所以就光無量。這光無量怎麼樣啊?就「無量光照無量國」:這個無量光,就照著無量這么多的國,無量的國家。「一切眾生無量光」:這一切的眾生,也都變成無量光了。所以在今天哪,開光,說的這幾句偈頌。

  那麼在今天這個開光又是阿彌陀佛生日,我們信佛的人,都應該做功德。有錢就出一點錢來做,有力量就出一點力量來做。所以今天,才為那個佛事,拿出來那個香爐。……遇著阿彌陀佛生日,又遇著阿彌陀佛開光,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做功德呀,比平時,數量就更增加,不可思量。所以如果沒有明白的佛教徒就不能做;要是明白了,那是應該時時刻刻都去做功德,行布施。行布施呢,又要不著相你不要總想著它,這是真正的布施

  【編按】摘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刊載於「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