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易經》中的教導來安身立命趨吉避凶?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命運在我手中

  《易經》這兩句話說得好,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這兩句話就講不通。《易經》是古代君子安身立命所依託的聖典,它最大的功用就是趨吉避凶。如果說人的命運早已天定,無可更改,人在命運面前全然被動,無能為力,那麼《易經》一書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易經》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命運這樁事情活靈活現。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善念就增福,福就加了一分,惡念就減了一分。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加減乘除,天天都有加減乘除。為什麼世間命運都能被算定?他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沒有離開他的中線太遠,所以就能算得准。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很大,他就算不準了。

  前面所說,大善之人命運拘束不住他,大惡之人命運也拘束不住他,那就是加減乘除的幅度大。他有大善,禍會變成福,他有大惡,福會變成禍,道理在此地。《易經》為君子謀劃,它的目的是讓人「趨吉避凶」。

  如果命運是常法,那就無法改變了,無吉祥成了永遠無吉祥,趨吉也是枉然;有凶禍也成了永遠有凶禍,想避開也不可能。事實卻非如此,所以《易經》開章第一義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些書,袁了凡居士平常得很熟,意思不能說不懂,但是理解得不夠透徹。如果讀古聖先賢的書,自己卻無法落實在生活工作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上,那麼他的命運一絲一毫不能夠更改。這個趨吉避凶的道理,我們按照佛教講的因果規律來解釋一下,就是:如果不加對治,惡業絲毫不會空耗,當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報,但是以四力(一拔除力、二依止力、三對治力、四防護力)懺悔積聚對治,災禍也就消於無形之中;另外,不積善也無法召感吉祥。所以,以發心殊勝正行無緣的殊勝、結行迴向殊勝修善,必能迅速趨向吉祥,不但現世吉祥,連後世吉祥往生凈土解脫成佛吉祥,也都可以趨向。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善是因,餘慶是果。「餘慶」,就是指在後代身上顯現的吉慶。祖宗積德深厚,家族必然興盛。業的思想與因果報觀念相結合而被視作一種業力,這種業力連接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這是一種因果通三世的思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對於因果佛教的解釋是:「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則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是謂因果之理」。

  佛經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明因識果,故而能預先斷除惡因,如此能消滅罪障,福德智慧功德圓滿最終成佛;而眾生卻常作惡因,慾壑難填,無所顧忌,惡因既種,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思量免去惡果,這就好比人立於烈日之下,已是無處逃避,卻想方設法使自己沒有影子的譬喻終究是徒勞無功的。

  經過雲谷禪師這一番教化,把袁了凡居士點醒了,他深信可以改造運命。由於袁了凡居士深信不疑就有了他日後的實行。總之,反復思惟業果,信心就會生起,有了信心就有精進,從意樂到行為到結果,有這樣一條緣起規律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