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大疏》,就是清涼大師的註解,第八卷說,「練心於法,名之為精」。大乘菩薩的修行,不捨外面境界,歷事練心,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有究竟圓滿的道理,有精巧圓融的方法,這是早年方老師告訴我的,他把《華嚴經》介紹給我。
最妙的它還有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表演,把這些理論與方法演出來讓你看,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五十三參要重視,五十三參表什麼?表我們從早到晚這一天當中你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就在這個里頭成就大方廣佛華嚴,你要會。
事情要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裡面不染,就是練心於法,在一切諸法里頭不染污。也就是說將一切諸法都不要放在心上,眼睛看,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完了不放在心上,就叫沒有染污,真修行。
眼識在色法里頭入定了,耳識在音聲里頭入定了,不為境界所動,舌在味塵里頭入定,念頭在意根上入定了,他入定了,定久了就開智慧,豁然開悟。《華嚴經》上教我們修戒定慧的方法。
全面接觸外面境界,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里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人成佛了。離開六塵境界,到哪裡去修?那個修,心地清凈平等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碰到境界了又著相,又起心動念了。
不起心、不動念在日常生活,從早到晚,念念提高警覺。從什麼地方下手?從不執著下手,最粗的。不起心、不動念是最微細的,起心動念我們根本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修?起心動念要八地才知道,八地菩薩才真正修不起心、不動念,那個修成功就證妙覺果位。
我們凡夫從最下面,不執著,然後再提升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第七識是什麼?我見、我愛、我慢、我痴,就是貪瞋痴,不跟它相應,也就是不要放在第七識里頭。放在第七識,就跟貪瞋痴混在一起,這是凡夫。六道凡夫哪個不是這樣的?這個東西只有佛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妙絕了。
所以修行,真修行,真正成佛、成阿羅漢,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聽經不聽經沒關係,關係在哪?章嘉大師講的看破、放下,就這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了解事實真相。
末那是什麼?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是根本,從這四大煩惱一調和,無量無邊的煩惱,那叫末那識。我們能夠見色、聞聲、嗅香、嘗味都不跟它發生關係,那就不造業,就不生煩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看破,看破之後就不跟它打交道。
不放在心上這叫定功,定久了就開悟。定久了什麼?悟是本有的,只是這些迷把悟障礙住,迷真正不起作用了,悟就現前。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徹悟是成佛,徹悟,法身大士,實報土裡頭。這叫真修行、真功夫,這一點都不假。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註(第四七八集)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