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怨由親起

  《史記》中記載,戚姬是漢高祖非常寵愛的一位妃子,他們的孩子如意,被封為趙王。

  漢高祖非常喜歡趙王如意,到了他晚年之時就想改立如意太子。按中國傳統長子繼承製,原來的太子漢高祖呂後所生長子——劉盈,即繼位後的孝惠帝。劉盈人很好,只是性格比較軟弱。

  呂後不答應改立太子,母憑子貴呀。呂後是位很厲害的人物,她利用人脈關係使得漢高祖晚年想改立太子計劃未能成行。等漢高祖駕崩之後,呂後操縱大權,首先就對戚夫人下手報復了。

  這位呂後,確實殘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她將戚夫人的手、足都砍斷,把戚夫人眼睛挖掉,用一種葯讓她成了聾子,再喂她吃一種葯,使她成為啞巴……整個就人不像人了。

  呂後把受到這樣摧殘的戚夫人稱為「人彘」,然後把戚夫人丟到廁所里,就這樣害死了夫人。趙王如意之後也被毒死了,他們母子倆就這樣慘死在呂後手中。

  清朝的周安士居士評價這樁事情時說,通過這樣的歷史公案他就想到初讀佛教書籍時,見到佛經中常常講的兩句話——「怨從親起」、「怨親平等」。

  「怨從親起」,這個怨恨念頭從哪裡開始的?就是從親開始的。周安士初看這句話時心裡非常驚訝,覺得這很難理解,怎麼怨從親起呢?

  等到以後靜心觀察各種事情的事、理之循環,安士居士才知道佛這句話是非正確的,不是一個世間聖人是說不出來的。只有出世間聖人才能夠世間事情錯綜復雜的前因後果看得清清楚楚。

  就戚夫人而言,不管是在生前,還是在呂後所害之後,深仇大恨的仇人肯定就是呂後了;同時她會以漢高祖作為自己的恩人,因為漢高祖劉邦對她非常寵愛。

  但是戚夫人不明白,呂後之所以恨自己,就是由漢高祖對她的寵愛所致,是不是?

  因為漢高祖對戚姬戚夫人寵愛得那麼深,以至於要把她的兒子立為太子。當一位側室夫人兒子被扶到太子位上,而呂後夫人兒子竟然要被放在一邊的時候,這呂後心中的恨,就永遠不能開解了,她就會恨戚夫人

  如果當時漢高祖平淡對之,對戚夫人也像其他妃子一樣地對待,那這位呂後也不至於對戚夫人這么大怨恨。所以戚夫人以後遭受那樣地奇禍,也就是緣於這種親,親愛所導致的。

  站在夫人的立場,將呂後看作是仇人,如果她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認為漢高祖是恩人。呂後對她的恨就是由漢高祖對她的愛所導致的呀!

  你看以後漢文帝劉恆的母親,就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她知道攪在這裡面非常危險,就告訴讓劉恆封王之後趕緊到外面去,永遠不再回來了,所以呂後她就沒有恨。

  這就是「怨從親起」的道理。這些都是格物之學了,把世間怨恨,這種親愛的最本質的內涵都展示出來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福和禍、怨和親都是可以轉化的,都是無常的,而且怨是從親里開始的。所以一個修行人應該要「怨親平等」,有平等心去對待怨家對頭與自己的親屬,而且怨放在前面,親放在後面。

  那麼我們就得對親和怨的本質「空性」要有一個根本地把握,就要作平等觀。平等觀什麼?就是作「空性觀」。

  所以在這世間無論誰對我們多麼好,對我們多麼仇恨,都要平等地空性觀——夢幻泡影。而且不要在這種世間情執方面太執著,太執著就會導致很多復雜的局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