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長老:不怕不開悟 就怕走錯路

  修行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好好把握。特別是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了解,才不至於走彎路,才不至於盲修瞎煉。

  今天講要修三慧。三慧就是聞慧、思慧和修慧。

  要修聞慧

  所謂聞慧,包括聽善知識開示,自己學習閱讀佛經。聞的對象是語音和文字佛法修行入門的次第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正法要從善知識那裡聽聞而來聽聞正法是獲得聞慧的主要途徑。

  所謂善知識,就相當於老師同修同行,在見解上一致,在行持上一致,這樣的人都可以稱為善知識,反之就不是善知識。善知識指導我們修習善法,惡知識會引誘我們造作惡業。業有十善業和十惡業。指導我們在身口意三方面修十種善法的人就是善知識,引誘我們修十種惡法的人就是惡知識。當然,善知識不僅要能指導我們修行,還要以身作則,既有言教又有身教。

  我們對佛法知識的積累,對修行路上的種種障礙境界看得破、放得下、透得過,都要在聞慧中打好基礎。在因中聽聞正法,修習聞慧,在果上就是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是有形有相的,實相般若是無形無相的,無形無相的妙義要從有形有相的法門上去體會,去學習,才能有根據,才能學有所本,修行才不至於背離經教,所以我們首先要修習聞慧。

  要修思慧

  思者,抉擇義。思維什麼,怎樣思維,通過抉擇作判斷,哪些該學,當學的,就要堅持到底;不當學的就要放下

  「禪那」譯為「思維修」,或是「靜慮」,就是在內心清凈環境清靜條件下進行思維思維人生是苦,思維一切法因緣所生思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相,思維一切法無常。通過思維,引導我們在思想放下一切執著,遠離一切邪見

  人生本來無常,萬法本來無常無常事物如果堅持說是常,那就邪見,就偏離了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要有思維

  正思維是八正道之一,它是正見指導下抉擇思維過程

  思維修要求定中有慧,定慧等持。只有定沒有慧,會成為死定,不能發揮作用,斷惡修善、斷惑證真的力量不足。

  所以要善思維,要定中有慧,慧中有定。

  聞:聽聞正法;思:如理作意。如果我們的思維違背了佛法的根本道理,那就不是「如理作意」。

  學習佛法首先要樹立正知正見,在正知正見的指導下,進行思維、思考、選擇。思維是善思維,不是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是在妄想思維與打妄想有什麼分別呢?

  「如理思維」,就不是打妄想就不是在增長邪見

  當然,思維修只是修行的初步階段,到了修行的究竟處,就要超越一切對立面。對立面就是有兩件事作比較,有是有非,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你有我。在功夫打成一片的時候,這些對立東西就都超越了、消失了,就能進入較深的禪定狀態

  一定要明白,思維修不是叫你妄想

  在因中是思慧,在果上就是觀照般若

  要修修慧

  修慧就是做禪定功夫。我們聽聞正法,進行了如理的思維,然後就要根據佛法道理,一點一滴地在修行當中去落實,這就是「法隨法行」。依法而行,依法而住,在行為中去落實。

  比如我們選擇一個法門,或是參一個話頭,或是參一個公案那就要把懂得的道理付諸實踐,這就是修。

  聞、思、修講起來有前後次第,做起來卻是渾然一體,沒有次第。

  聞慧包括了思與修,思慧也包括了聞與修,修慧就將三者完全統一起來,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解行一致,就是知行合一。

  在因中是修慧,在果上就是實相般若

  佛教對法理分析比較詳細,把智慧分為三大類,實際上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所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禪定,就是三昧三昧正定,聞思最後要落實在修上;

  修又必須要有正確的聞思作指導,才不會盲修瞎煉。

  人如果沒有眼睛,走路就看不清路況和方向就有可能走到坑裡去,走到荊棘林中去,走到污泥濁水中去。

  什麼叫做坑呢?邪見就是坑,貪欲就是坑,走到貪欲深坑去了,就拔不出來;走到邪見荊棘林中去了,就無法脫身。荊棘林長滿了尖刺,掙脫了這根刺,那根刺又成了攔路虎,不是扎了你的手,就是扎了你的腳,如果扎了你的眼睛那就永無出期。

  所以不怕不開悟,就怕走錯路,墮到邪見深坑去了

  撥無因果邪見,斷滅見是邪見,有見是邪見,無見也是邪見。總而言之,在有無是非善惡、人我上起執著都是邪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說一切法皆空,如果只講空,不講有,不講色,可能就會成為斷滅見,斷滅見就是邪見

  只講有,不講空,又會執著有,那也是邪見

  一旦你執著事物的某一點,看不清全局,就會看不破,放不下,超越不了。總而言之,只要有片面性就會有執著、有障礙、有局限,就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所以聞慧、思慧、修慧這三者在修行中缺一不在做功夫的過程中,不要急、不要緩;急了是毛病,緩了也是毛病。一定要取中道,只有中道才符合正見,才能持之以恆,善始善終。

  佛教主張行中道,不苦不樂、不急不緩、不快不慢,一切做得恰到好處,多走一步不對,少走一步也不對,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恰到好處身心就輕安自在修行就順利圓滿

  從聞慧到思慧的過程是以智慧觀照為主,修慧是以禪定為主。

  聞思修的是三種智慧,從修行的角度來講,實際上是定慧等持,講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定,二是慧;一是止,二是觀;一是覺,二是照;一是惺惺,二是寂寂。就是將聞、思、修放在觀的方面、止的方面,在智慧的觀照下,實現禪定的安寧。

  六祖大師講:所謂坐禪,禪非坐相,亦非動相,它是一種動靜結合、定慧等持的狀態,它是一種行亦禪坐亦禪的狀態,在動靜運為中,禪的體與用渾然不可分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