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行法師:一個人的福報什麼時候來 看他言行舉止就知道

  一個人的福報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一定能事先知道。

  以這一條觀察自己未來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煩惱漸漸減少,利他心越來越強,可以預見自己是在上升;如果煩惱增盛,惡念增長,則是墮惡趣的前兆,後世就會不好

  看別人也是如此,一個人變得謙虛、恭敬虔誠善良,就會有前途;傲慢、刻薄、愛佔便宜、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將來必定有災禍

  同樣,禍要來臨,觀察行為趨向不善,也能先知道。《禮記·大學》中講到「成於中,形於外」,就是說一個人內心真誠,是能夠從其外表中看出來的。同樣,一個人內心真誠,不管他怎樣掩飾自己,最終都會在氣質、行為中表現出來。通過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舉止、為人處世的態度就可以推斷出他將來災禍吉凶,這從歷史的記載和現實經驗中都可以得到驗證。我們能不能得到可以預測禍福這個能力呢?想要得到這種能力,只要把至誠合天」四個字做到就行了。我們以真誠心動念,合乎自然法則,絕不加絲毫妄想分別在裡面,心地真誠清凈平等,這個能力就現前了,一個人的福報就快要現前了。「觀其善而必先知之」,我們能夠看到他的心善、言善、行善,對人厚道,我們就能夠推想到他的福報快到了。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不善,我們就知道,他的災難越來越近。小,觀察一個人;大,觀察一個家庭,觀察一個團體。我們要知道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特別是未來吉凶禍福,應該從這個地方反省。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如果純善,就肯定能消災延壽。如果自己的心不善,言不善,言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行為不善,就要警惕禍患災難會一天一天接近了。

  曾國藩寫過一本《冰鑒》。該書是根據他自己的人經驗生活閱歷,對識人用人而做的精闢的總結。《冰鑒》被認為是一部傳世的奇書,裡面一共有七部分內容,從七個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邪正及吉凶禍福。第一就是從他的神骨,即通過眼神的清濁邪正以及骨骼的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第二是剛柔;第三是容貌;第四是情態,就是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第五是鬚眉,即眉毛主少年時的運氣,鬍鬚決定晚年命運;第六是聲音;第七是氣色。通過這七個方面,可以完整地對一個人的富貴貧賤、忠貞姦邪做出判斷,這是曾國藩一生識人用人經驗的總結。

  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正能量,果不求自得。我們想要趨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過行善。

  「今欲獲福而遠禍」,這就是趨吉避凶。「未論行善,先須改過」,這兩句話非常重要,了凡先生這兩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排列的順序就從這裡來的。行善和改過的次第如何呢?

  行善之前,首先要改過。我們沒有談行善積德之前,先要講改過。「過」如果不改,改得不徹底,改得不幹凈,雖然修善,善裡面夾雜著惡,善也不純,所以善的功就不能夠顯著。相續有很多罪過,如果不事先懺除,就會阻礙地道功德的產生。所以,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

  如果,只做一種表面的學習,心上過失從來不改,這樣會有進步嗎?比如學佛修行了十年,過失和十年前一模一樣,甚至更嚴重了,知識倒是增加了不少,心態卻比過去更加傲慢,這樣必定不會產生功德。好比田地里有雜草不去清除雜草,怎麼會長出好莊稼呢?所以行善之前,首先需要改過。避禍納福乃人之常情,而「福」是從行善中來的,若不消除業障就不容易得到福。

  消除業障要從修清凈心開始。心亂了,被迷惑了,所以要把心上障礙去掉,恢復心地清凈

  配合十善業道來講,一般的十善業就是離過。原來造殺業等惡業,現在觀察惡業的過患,發起遠離欲,發誓今後永遠不造殺生等,這才叫改過。改了過失,才能做得到圓滿的善法。不然,殺生沒斷,能做放生嗎?妄語沒斷,能說誠實語嗎?當然不可能。

  善和惡是相違的,惡的勢力大,就會壓住善根。比如,妄語習氣重,會壓制誠實,沒戒掉妄語,始終會障礙誠實語;嗔恨心障礙慈悲心,不改嗔恨心,也無法開展慈悲心。所以,首先要改過,然後再積德。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