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身念處」和「受念處」,主要是對治我們的愛取煩惱,我們對於身和受會有愛取的情況。「心」和「法」是對治我見的顛倒,我們對於能緣的心跟所緣的法,會有一種我見的分別,我見的顛倒生起。先看「身念處」──觀身不凈。這觀身不凈在《智度論》講到二種觀法:

  觀身不凈

  ——省庵大師

  一興顛倒想,遂有幻緣身。

  膿血常交湊,腥臊每具陳。

  紙粘皮裹肉,藤絆骨纏筋。

  毛覆叢叢草,蟲居比比鄰。

  內藏唯臭穢,外飾但衣巾。

  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

  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

  強號為男女,虛名立主賓。

  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

  貴賤空回首,賢愚共愴神。

  徒生復徒死,誰識本來人?

  第一,觀自身不凈

  觀自己的色身,你不要觀別人,要觀自己的色身。觀身不凈當中,分成內相與外相。龍樹菩薩講一個偈頌說:「種種不凈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我們剛開始觀自身不凈,先觀察內相,就是把我這一層皮剝開;剝開以後,看到我們色身內在的情況,就是一個骷髏、一個白骨,然後填上很多的血肉、心、肝、脾、胃、腎、膿血、屎尿等等,大約有37種不凈物,把這個白骨給包起來,最後再用一張皮包起來。所以當我們剝開內層來觀察的時候,「種種不凈物,充滿於身內」。換句話說,我們在色身當中,找不到一個乾淨的東西,這種不凈物,不是經常在裡面保存著,「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它經常利用九孔,二個眼睛、二個鼻孔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大便處、小便處,經常從九孔當中,流出不凈東西這是觀察你自身的不凈。我們能夠從自己的色身當中,覺悟到我們色身是不凈的。其次,觀他身不凈,就是觀別人的色身,實際上是觀死屍的腐爛過程。看到別人死掉以後,屍體變成青黑,然後膨脹,啵!破掉。破掉以後,流出膿血,長出蟲來咬這個屍體的肉。咬完以後,變成一堆白骨,最後白骨被風一吹就壞散了,連這個人的樣子都沒有了。這個九想觀是觀他身不凈。龍樹菩薩說:這個當中,也可以對調,我們也可以通過觀自身的不凈來觀察他身,觀內相、外相不凈來觀察別人;也可以拿別人的九種觀來觀自己。不過你剛開始下手的時候,是觀你自身的內相、外相,觀他身的九想。但是你觀熟了以後,你可以對調,來破除我們對自他色身的愛著,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愛著一個不凈東西。所以說,我們會愛著這個色身,是來自於我們的顛倒、我們一種錯誤的理解,對這個境界錯誤理解。這個是觀身不凈

  觀受是苦

  ——省庵大師

  眾苦從何起,深知受者情。

  順違才領納,取捨便縱橫。

  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

  怨從親里出,哀是樂中生。

  王謝家何在,曹劉國已傾。

  悲歡幾場夢,勝敗一棋枰。

  事與心違背,貧將病合併。

  錢神呼不至,窮鬼送難行。

  戚戚終何益,悱悱漫不平。

  無求卑亦貴,知足欠還盈。

  若悟真空理,憂心何處萌?

  第二,觀受是苦

  前面的色身,是一個所受用的果報體。這果報體是誰在受用呢?能受用的是受。就是我這一念心,去接觸我們果報體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受。這個受,有苦受、樂受、舍受。這個苦受是苦,當我們遇到違背我們心情果報體會生起苦受,這個是容易理解的。這生起樂受是苦,這件事情不容易明白。在這當中,龍樹菩薩講出一個偈頌,來解釋為什麼樂受是苦呢?龍樹菩薩說:「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一切無樂時。」說我對於我們所歡喜的五欲境界,產生了樂受,這個樂受為什麼是苦呢?因為你在追求的過程當中很痛苦,因為你希望財色名現前,別人也希望財色名,這當中就必須要競爭。人跟人之間的競爭,所以要花很多的精神體力在這中有很多辛苦的事情,這個就是苦。好不容易花了幾十年的辛苦,白天工作晚上也加班,哦,五欲的境界成就了,應該快樂吧!不對,得到這個五欲的境界,「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你會感覺到:你要保存這些五欲快樂相續你還不能放鬆。因為「得時多怖畏」,因為只要你一不注意,別人就會破壞你,因為別人要搶你的五欲。所以在這個競爭社會當中,你只要不進步,你馬上就被破壞,所以你會有一種很不安全的感覺。你為了要今天受用的五欲、我明天也要受用五欲,這個時候心中還是不快樂。為什麼呢?「弟子心不安」,沒有安全感,怖畏,害怕失掉。第三個「失時懷憂惱」,雖然你害怕失掉,但是你害怕是一回事事實世間上的事情,有生就有滅,遲早要破壞。這破壞的時候,你內心當中,因為對五欲的執取太重了,內心會有很大的憂惱。所以龍樹菩薩的意思是說:這個樂受之所以安立苦,是因為你為了追求樂受,你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就是說你要承受很多苦,而得到一個微小的樂受,所以安立為苦。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出生美味,終得大患。雖然這個美食也的確是甜美,但是因為這當中太多毒藥了,你為了吃這個美食,你要同時吃那麼多的毒藥,所以這個也是苦。龍樹菩薩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樂受的苦,是因為你追求這個短暫微小的樂受,但事實上你冷靜下來,你背後付出太多痛苦你在追求的過程也要痛苦,得到的時候你要擔心它失掉,失掉以後你心不甘、情不願,這整個過程中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加起來相對那個微小的樂受來說,苦多樂少,所以安立為苦。所以樂受是苦是從這個角度安立的。這樣子我們就來破除我們對於受的一種樂顛倒。我們凡夫心情歡喜放縱內心攀緣六塵的境界,我們就是期待樂受出現,期待我們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只有樂受出現。說我喜歡吃這個東西,其實我們不是真正的想吃這個東西,我們是歡喜我這個心跟這個東西接觸的時候,那個樂受能出現。因為你如果真的想吃這個東西你要吃多的時候,你吃厭了,沒有樂受了,你就不吃了,所以我們是期待樂受出現。但是當我們知道樂受是苦的時候,它就能夠熄滅你向外攀緣的心,就會讓你專心的修學聖道,是這個意思。這兩個是在對治愛取的煩惱

  觀心無常

  ——省庵大師

  妄心無著處,體相竟何如?

  閃閃風中燭,搖搖水上波。

  一家門戶別,六個兄弟多。

  擾擾各馳競,紛紛總不和

  青黃俄改換,動靜屢遷訛。

  臭別香隨到,甜來淡又過。

  炎涼易翻覆,好惡每偏頗。

  境滅心安寄,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搗盡六根窩。

  劫賊歸王化,飛禽出羅網。

  何當悟常住,諸妄盡消磨。

  3、「觀心無常」。

        我們的「心」是一個能;相對應的「法」是一個所;前面的「身」是一個所,所受用;這個「受」是能受用。這個「心」是能分別,這個「法」是所分別,也是一層能所。我們凡夫心情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我們這一念明了心,有一個「常、一」的顛倒。我們總覺得在內心當中,有一個常一的我,小時候的我跟長大的我是沒有差別的,今生我跟來生我是沒有差別的!這種我見的顛倒,就使令我們為了愛著這個我,即我愛我見、我慢、我執,愛著這個我,我們就會創造很多生死業力。但是這樣的思想錯誤的、是顛倒的。怎麼知道呢?比如說:你今生這一念明了心,你隨順三寶,是歸依三寶的心;但是你下輩子得到大福報,到天上去了,充滿驕慢,做轉輪聖王,七寶千子,你可能沒有遇到佛法了。沒有遇到佛法,這怎麼辦呢?心隨境轉。你當時的境界,就是大家所恭敬禮拜、贊嘆的境界那隻好是放縱你的五欲、煩惱,去享受五欲的境界。別人敢觸犯你,「君王一怒,血流漂杵」。你今生福報享完了以後,又變成一隻螞蟻我是一隻卑賤的小螞蟻,我的工作就是把這個東西,從這個山洞搬到另外一個山洞,遇到大雨來的時候,就把我給沖死了,死掉以後又做一隻螞蟻你做轉輪聖王的時候,你的那一念心是如此的驕慢、如此的充滿自信;但是你做一隻螞蟻的時候,你那一念心是如此的自卑。你怎麼能夠說「心是一樣」呢?那心中的我跑到哪裡去了?沒有一個常一的我,你的心有很大的轉變,就是過去心不可得。你過去那個轉輪聖王的心,跑到哪裡去了呢?不可得。所以說我這一念心是隨業力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心識就是這么來的,也就是業力的熏習而來。善業的熏習,你的心就充滿了功德;惡業的熏習,你這一念心就充滿了罪業、充滿了不安、充滿了苦惱。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明了的心,是由業力的熏習而來的。所以說觀心無常,來破除我們對於心的一個「常、一」顛倒。我們這一念心是剎那剎那變化的,我們這一念心也可能趨向於聖道、也可能會趨向於三惡道,它是隨時在變化當中,有無量無邊的可能性,這叫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省庵大師

  諸法緣起,初無我主張。

  因緣生滅,念慮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閑反遇忙。

  畏寒冬不輟,苦熱夏偏長。

  貧憶富時樂,老追年壯強。

  有誰憎順適,若個好危亡。

  自在方無主,遷流豈是常?

  離根念何起,無識境還忘。

  內外無些子,中間有底藏。

  六窗虛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塵勞盡,居然大覺王!

  4、「觀法無我」。

       這個「法」,龍樹菩薩認為,在宇宙萬法當中,除了「心」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屬於「法」所收攝,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法」。「無我」這個「我」,就是主宰義。就是我內心當中,對於我們所追求的境界,會打很多妄想我現在要幹什麼、明年我要幹什麼、十年以後我要幹什麼。但事實上,這個「法」的境界,它不是隨順內心妄想,所以佛陀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這里,佛陀告訴我們說:這個「法」字「如夢幻泡影」。說你在做夢的時候,這個夢的情節變化,不是你能控制的,完全是業力所顯現。過去有一個修仙道的叫漢鍾離,漢鍾離他學了很多仙道的技術,他年紀大了,希望能夠把這個法傳下去。找了很久,終於在一家旅館當中,找到了呂洞賓。呂洞賓十年的寒窗苦讀,這一要去考試,在旅館裡面跟漢鍾離接觸。漢鍾離一看:哎呀!這個是我的弟子。漢鍾離就走過去跟他說:你要幹什麼?他說我要去考功名。考功名幹什麼?做官啊,享受榮華富貴啊。漢鍾離說:你不要做官了,你來跟我學仙道。呂洞賓說:不行,我這十年寒窗苦讀,為了就是這么一天,我一要去考。漢鍾離沒辦法,好吧,那談到晚上睡個覺吧。漢鍾離就從他的背袋拿出一個枕頭:你睡我的枕頭好了。睡在這個枕頭睡著了,睡著以後就開始做夢。在夢境當中,他去考試,哎呀!一考果然:十年寒窗無人知,一舉成名天下聞。考上了狀元,大家又敲鑼、又打鼓的報這個信。皇上請去,他長得一表人才皇上女兒給他,做駙馬爺。哦!有名有利。他的家庭生活快樂,就生了一個兒子;但是榮華富貴不會持久的,沒有多久他的兒子得到一種流行病,就死掉了。死掉以後,他的太太悲傷過度,心情不好,後來也死掉了。呂洞賓悲傷妻子兒子的死亡,整天哭,就把眼睛給哭瞎了。這個時候,一個人沒有眼睛的時候,你想想看,再好的榮華富貴他來說,有什麼意思呢?他眼睛打開就是一片的黑暗這個時候真是後悔,當初要是聽漢鍾離的話去修行,現在多好!這個時候內心當中一感傷就醒過來:哦!黃粱一夢。(哈哈)這時候就想:哎呀!人世間啊,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榮華富貴是如此的脆弱,你要去受用快樂果報,這當中一定要吃下毒藥。換句話說,你要受用功德天,你就要同時接受黑暗這個時候呂洞賓就兩個都不要:好,我跟你學仙道去吧。所以「觀法無我」,就是要明白一切法,沒有主宰性,你可以心中打很多的妄想,但是這件事情跟你妄想,是絕對不一樣的。就是這一切的境界相,不是你能主宰的。是誰能主宰呢?就是業力因緣主宰。這當中牽涉到你個人的業力,也牽涉到眾生的共業,這當中曲折變化是很多的。所以說,我們觀法無我,能破除我們對法的顛倒,一種「我」的顛倒。我們總認為這個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我現在要幹什麼、以後要幹什麼,事實上我們是沒有主宰性的。

  這個「觀心」跟「觀法」是破除我見的顛倒,「觀身」、「觀受」是破除愛取的煩惱。這樣子是對治我們對身心愛見的煩惱四念處。這個四念處觀,不管是在道門、不管是在凈土門,都很重要。因為你站在聖道的角度,一個菩薩要在三界流轉,你大悲心廣度眾生你也是要修四念處來調伏你的愛見,你才「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對這個果報體不能有愛見的顛倒,你才不會有痛苦的感受。所以龍樹菩薩提出一個很重要觀念說:菩薩如果不修四念處,這個長時間的流轉生死,能受得了嗎?受不了,就要修四念處光明來保護自己。站在凈土的角度,我們要厭離娑婆,就一定要對我身心的愛取要調伏,所以這個四念處凈土法門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我們的四種顛倒,使令我們能夠正確的看到我們身心世界真實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