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四依」的最後一依是「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卷都是聖言量,但聖言量又有應機說法的不同,觀機逗教。
從終極意義上來說,佛沒有說一個字,法是無言的。但又為什麼自然說了這么多法?這些法都是黃葉止啼,都是船筏、工具。
就是因為眾生根機有頓漸、偏圓、大小的不同,所以才會有各種教法的施設。這里就涉及判教,天台祖師判的「藏、通、別、圓」,華嚴祖師判的「小、始、終、頓、圓」,就是最著名的兩種。
從《法華經》來看,就特彆強調——佛出現世間唯一要說的、特別要說的是「一乘法」!只是眾生的根機陋劣,特別是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心量狹劣,智慧不夠,一乘的圓頓之法他不相信,而且會生誹謗,那怎麼辦呢?
就得要循循善誘,從一乘法開出三乘法。一乘法是實法,三乘法是權法。這里談的「了義經」,就是一乘圓頓的經典,要依這個。
「不了義經」就是藏教、通教、別教,是由一乘的實教開顯出的三乘權教。權教就是「不了義經」,是應機而說。
比如,我們眾生有四種顛倒,執著於這個世間的「有」,無常計常,無我計我,無樂計樂。為了對治這個顛倒,要講小乘——聲聞教的「苦、空、無常、無我」。
但是你也不要執著這個偏空的一面,要知道小乘的「苦、空、無常、無我」,仍然是「不了義」。所以在大乘圓頓的涅槃境界又要講「常、樂、我、凈」的「了義」之說。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了義經」是「空」「有」都要談的,叫做「真空妙有」。談「空」是包含「有」的「空」,談「有」是含攝「空」的「有」。
「真空妙有」就是「中道了義」,就叫「了義經」。如果你只是談「偏空」,或者「偏有」,都叫「不了義經」。
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
雖然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卷都是方便,但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至簡至易至圓至頓!
在大乘方等的了義經中,凈土法門的了義是無上了義,它徹底彰顯出「真空妙有」。
凈土法門是以「妙有」作為一個施設,當下它就是「真空」的。越空越有,越有越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就體現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當中。
「阿彌陀佛」有兩個核心功德,第一是無量壽,第二是無量光。無量壽是談真空,無量光是談妙有的。
從「無量光壽」這個中道了義的心性當中,就顯現出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庄嚴。這個庄嚴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有「常、樂、我、凈」四個特徵,所以它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末法的時候學習佛法很容易走向歧途。比如互聯網,有好的一面,給大家提供了聞法的平台與機緣。但是,講的人太多了,如果沒有擇法眼,那該聽誰的呢?怎麼辨別邪正是非呢?
如果沒有辨別邪正是非的能力,一下子聽了很多,你就一頭霧水,摸不到東南西北,不知道哪是正的,哪是邪的。甚至還有可能一下子接觸到邪法,先入為主,使人很難擺脫。
這些年來也常聽有人說一些某某功的信徒仍然執迷不悟,還是認為某某大法好,是宇宙大法,超過一切,認為某「大師」超過世間一切人。你說怎麼辦?這些人還是執迷不悟啊,就是先入為主嘛。
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佛法沒有廣泛弘揚起來時,這些人還有點精神追求,忽然聽到一個什麼真善美忍的東西(其實是剽竊傳統文化的名詞,實際表現卻是偽真偽善偽美偽忍),就認為不得了了,是很好了。
他們很難擺脫先入為主的邪法,很可憐。這些人接觸佛法以後,有轉過來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轉不過來。
就是在佛法當中,現在南傳、藏傳的佛教也是很多的,都是佛說的,也沒有錯。佛說的經典如旃檀香,片片皆香。我們也不能去指責,也不能說不好,但是我們要建立學佛的目的,今生學佛是要了脫生死輪迴啊,這是件大事!
那你就要考量哪個法門更能夠令我們當生了脫生死!站在這個基點來考量,可以說,唯有信願念佛、感通彌陀願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才能當生了脫生死,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這樣你就會建立對修凈土法門死心塌地的篤定之信。就不會幻想:哎呀,修這個法能開悟,修那個法能得神通、身體會好啊,等等。說法太多了,我們也不能說人家不對,但自己是什麼根機,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啊?你得考量清楚。
尤其是「依法不依人」,破除盲目崇拜。我們一定要建立「法」至高無上的准則,依聖言量。
聖言量又次第要談「依義不依語」,這個語言文字也是佛說的,但你要正確理解。
在三乘法中最高的智慧是一切種智,是圓教的智慧。在聲聞乘中,阿羅漢只是破見思惑,聲聞的教典甚至不承認有第七識第八識啊,它沒有入到這么深的智慧層面。這就要講到要「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就是要依大乘的經典。大乘經典又有「了義經」和「不了義經」,那我們要依大乘圓教「真空妙有」的「了義經」,尤其要依「了義中無上了義」的凈土法門。
只有層層剝筍,到了這個核心點,建立堅韌不拔的信心,落實在老實念佛上,今生才能得道。
得人身難,聞佛法難,了生死難,聞凈土法門難,只要老實信願念佛,就能超越這些難關,在這一世圓滿地隨佛往生,做菩薩,成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