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第四編(一)01

  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第四編(一)01

  第四編阿彌陀佛之本

  本願是指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庄嚴凈土諸方面所發的預先誓願。按時間序別來論:今世發願而於今世成就的,稱為發願;歷劫長遠修行,最後達到誓願圓成的叫宿願。

  按其內容來分,本願又可分為總願與別願二種。總願是一切菩薩共通的誓願,具體體現為「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含攝自利利他兩類基本願望。廣度眾生是利他行的「恩德」,斷除煩惱自利行的「斷德」,廣學法門是「智德」,成就佛道是「證德」。四弘誓願所含攝的四德,代表大乘菩薩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的根本精神與基本原則,是一切菩薩的總願。

  別願是因位菩薩在總願精神指導下,根據特定因緣所啟建的與個性稟質、時處根機相應的誓願。諸如千手觀音有六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藥師佛有十二願,釋迦矣尼佛有五百大願,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這些願目是諸佛菩薩精勤修道的巨大動力源,是成就佛果的必要前提。經雲:「一切諸佛悉具一切願滿,方得成佛。①

  阿彌陀佛因地中注重本願的肇建,以本願為藍本啟建西方極樂世界,以所證果德作大願船,普度十方眾生往生彼國,一生成佛。凈宗念佛法門殊勝,西方凈土依正庄嚴的超絕,純由阿彌陀佛願力所致。欲入凈宗堂奧,首應探究阿彌陀佛本願。

  第十章 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

  追溯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能予凈業行人以深刻的啟發。為何以說阿彌陀佛是大願之王,為什麼說阿彌陀佛與娑婆眾生最有緣分,為什麼說西方極樂世界超勝獨妙,為什麼常沒眾生皈命阿彌陀佛最能得救,這些疑點在本章的討論中,一一能獲得圓滿的解答。

  第一節 阿彌陀佛發願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凈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記載,現謹依聖言量敷陳之。

  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出興於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於錠光佛前,又有光遠如來、示現教化眾生、於光遠如來前,又有月光佛……依次前推有五十三尊古佛,一一示現成佛,教化無量眾生。其最後佛名世間自在如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間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詣世間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讚歎佛德。在偈頌中,法藏比丘申表願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凈,已至我國,快樂安隱」。並表示「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不退」的堅忍道心。隨即懇請求法:「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凈庄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世間自在王佛當即開示成就大願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凈佛國,汝應自攝」,直指當人自性本來成佛,自性本具萬法的奧理。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然為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志願,法藏比丘懇請佛力加持,虔敬稟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凈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世間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願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勉勵的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曆數劫,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①

  於是,世間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之粗妙。世間自在王佛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剎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②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便一其心,則自得天眼,徹視二百一十億佛剎的景況,於諸佛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以幽邃的心智,起發無上殊勝之願。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超勝十方一切佛剎。爾後,法藏菩薩再到世間自在王佛所,稟告自己心中的大願,世間自在王佛歡喜讚歎:「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薩發願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唱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緣起,不可思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