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08

  庚三、廣破七番妄計即為七。初正破計內。二破轉計在外。三破轉計潛根。四破轉計見內。五破轉計隨生。六破轉計中間。七破轉計無著。辛初、中五。初征起緣心。二喻明降伏。三牒其內執。四懸示定名。五正破非內。壬、今初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如來征問中。最重將何所見誰為愛樂二句。後世宗門問念佛的是誰。即是得此作用。所謂捉賊要見贓也。答中招出心目二字。乃是下文征心辨見張本。以妄心難除。故須七番廣破。而目妄處。只須門能見不。死皆見物二語。帶破便足。以真見難顯。故須十番細辨。而心真處。只須如是見性。是心非眼一言。點明便足。

  壬二、喻明降伏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阿難妄計之目。決不能有所見。妄計之心。決不能生愛樂。以目是浮塵。心是緣影故也。而阿難則謬以為決能有見。決能愛樂。所謂認物為己。顛倒甚矣。國王譬本覺。賊譬所妄計之心目。兵譬始覺妙觀察智。蓋本覺雖被賊侵。而真如自性之力。法爾能起始覺之智。譬以發兵也。知賊所在者。賊無自己窟宅。不過就是王土王民。但因失於撫□。致成巨寇。若能如法招安。則依舊王土王民。實更無賊可得。唯心與目。亦復如是。若知浮根緣影。總屬惟心所現。則浮根原不是目。緣影原不是心。盪盪歸於王化。何處更有塵勞可得。今之使汝流轉者。只因非心妄計為心。非目妄計為目。故成咎耳。

  壬三、牒其內執又二。初正牒。二立例。癸、今初

  吾今問汝。惟心與目。今何所在。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十種異生者。於十二類生中。但除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及空散銷沈二種。暫同無心之物。餘十種皆現有心識也。計心在內。則廣引十生為證據。計眼在面。則高引如來證據。確哉凡外邪執。阿難示同而克肖之。

  癸二、立例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凈講堂。在給孤園。今只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此以阿難自身例心。以如來大眾例肝腸脾胃等。以戶牖例眼。以園林例身外諸物也。在文易知。

  壬四、懸示定名

  爾時世尊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庄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欲破妄計。先唱大定之名者。以妄情****。真性全彰。若利根人。只須內計一破。覓心了不可得。便得心安心安即是楞嚴三昧。鈍根執重。故破內必轉計外。乃至展轉起於無窮計度。阿難示同未悟。曲寫****。俾如來方便破顯。究暢至理。當知從今文去。直至第三卷末。第四卷初。節節圓彰大定所依理體。斷不可以三名割裂分配也。三摩提。亦雲三摩地。亦雲三昧。此翻正定。有真諦三昧。俗諦三昧。中諦三昧又有歷別三諦三昧圓融三諦三昧。今是圓融三諦三昧。統一切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名為王。舊解見此三摩提字。與阿難所問三摩字同。遂進退牽合。多至失措。不知阿難所問。即圓覺中所謂三摩缽提。乃是略去缽提二字。今文所雲。即是三昧梵音楚夏耳。須知真諦三昧。即奢摩他所成。俗諦三昧。即三摩缽提所成。中諦三昧。即禪那所成。又真諦三昧。止見思惑。俗諦三昧。止塵沙惑。中諦三昧。止無明惑。即奢摩他。真諦三昧。發明空觀。俗諦三昧。發明假觀。中諦三昧。發明中觀。即三摩缽提。三諦之體。無惑可破。無觀可立。而破而立。即禪那也。大佛頂。具如玄義中釋。乃此三昧所依之真性。首楞嚴。亦如玄義中釋。乃是稱性所起之真修。具足行者一是本有為具。謂此大佛頂理。無所不統。無所不攝。故名具足。二是該攝為具。謂修此三昧即是修行一切三昧。乃至六度五行等。無不圓攝。故名具足三是積聚為具。謂眾生無始以來。所有一切諸善。如彈指聚沙。舉手低頭等。種種緣因種子。若得此三昧時。一齊開發顯現。故名具足。本具約正因。該具約了因。積具約緣因。又三因皆本有。故名本具。三因皆該攝。故名該具。三因皆開發。故名積具。不縱不橫之義。復現於此矣。行為八理之門。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故名一門。圓人頓悟頓修。永無諸委曲相。故名超出。稱性所起福慧二種庄嚴。還以庄嚴一性。性修不二。名妙庄嚴。始從干慧。終極妙覺。故名為路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