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佛教故事,教你看破世相,點亮人生

  相,即形相狀態之意;乃相對於性質、本體等而言者,即指諸法形像狀態也可說是表現於外而能想像於心的各種事物的相狀。《大乘義章》第三卷說一切諸法有五義雲:「事相差別。所謂色聲香味觸等。形色不同,故名為相」。

  佛學認為世界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相」,執著的人執著於表相,被表相糾纏。佛教育我們要看破世相,不要執著於表象。因為表相是假的,執著於表相的人最終一無所獲。為表相糾纏痛苦沒有必要,努力追求表相也不會有結果,佛說看破。

  比如說,有人用污言穢語攻擊你,你會怎麼對待這種情況?

  佛經上記載,佛陀經過一個村莊,一些人對說話很不客氣,口出穢言。

  佛陀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真聽著, 然後說: 「謝謝你們來找我,但我正趕路,下一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 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如果是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但是, 這十年以來,我已經不再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經不再是別人嘴巴的奴隸 ,因為我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佛看到了這件事情的本質,有人侮辱你, 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 那仍是「他的」問題。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

  有人受了別人的恥笑、譏諷、惡罵、誹謗,心裡就很難過。

  在《四十二章經》里佛陀說:『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墮其面。』意思是說罵人、誹謗別人,等於對天唾,唾不到天,最後反而唾到自己的臉上。佛陀又說:『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飛其身。』又像逆風時,把塵土揚起來,灰塵不會飛到別人那邊,卻飛到自己的身上來。惡罵、誹謗、譏諷、嘲笑,不一定對別人有傷害,反而傷害的是自己。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男女情感上的聚散離合。特別是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為了男女情感煩惱或者糾纏不清,為此反目甚或殺人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佛家認為,男女之間的姻緣是有定數的,前世緣分了了,今生便不會再有牽連。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萬事萬物也只存在於特定的因緣之中,因緣沒有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 一息。這時, 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 看一眼, 搖搖頭, 走了……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 走了……再路過一人, 過去, 挖個坑, 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疑惑間, 畫面切換. 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釋道:看到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嗎?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做起,病癒。

  因緣,因是因果,因為你過去種了這個因,今天才會有這樣的緣,緣由就是因。姻緣的姻,是指姻親,與因果是相關的,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一家人就不進一家嘛。

  所以,今生今世緣分前世都有原由。有些人離我們而去,就該明白這是緣分已盡,不必強求。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憂愁。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愚者的借口何為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

  人生在世,最難放下的是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從前,有個人娶了四個妻子,第四個妻子深得丈夫喜愛,不論坐著站著,丈夫跟她形影不離。非常寵愛。第三個妻子是經過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邊甜言蜜語,但不如對第四個妻子那樣寵愛。第二個妻子丈夫常常見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塊就彼此滿足,一旦分離,就會互相思念。而第一個妻子,簡直像個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勞作都由她擔任。她身陷各種苦惱,卻毫無怨言,在丈夫的心裡幾乎沒有位置。

  一天, 個人要出國做長途旅行,他對他四個妻子說:「你肯跟我一塊兒去嗎?」

  第四個妻子回答:「我可不願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無情就把第三個妻子叫來問:「你能我一塊去嗎?」第三個妻子回答道:「連你最心愛的第四個妻子不願意你去我為什麼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個妻子叫來說:「你能陪我出國一趟嗎?」,「我受過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國,恕我不能答應。」

  丈夫也憎恨第二個妻子無情無意,對第一個妻子說:「我要出國旅行,你能陪我去嗎?」

  第一個妻子回答:「我離開父母,委身給你,不論苦樂生死都不會離開你的身邊。不論你去哪裡,走多遠,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愛的三個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攜帶決非意中人的第一個妻子,離開都城而去

  原來,他要去的國外乃是死亡世界。擁有四個妻子丈夫,乃是人的意識

  第四個妻子,是人的身體人類疼愛肉體,不亞於丈夫體貼第四個妻子情形。但若大限來臨,生命終結,靈魂總會背負著現世的罪福,孤單寂寞地離去,而肉體轟然倒地,沒有辦法陪著。

  第三個妻子,是人間財富。不論多麼辛苦儲存起來的財寶,死時都不能帶走一分一毫。

  第二個妻子父母、妻兒、兄弟親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愛,彼此思念,難舍難分。死神當頭,也會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墳墓。用不了多久,就會漸漸淡忘了這件事,重新投身於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個妻子則是人的心,和我們形影相隨,生死不離。它和我們的關係如此密切,但我們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貫注於虛幻的色身。

  人命無常剎那間,一息不來,即失人身。由於貪著這無常的色身,讓我們總隨著外境,起貪、嗔、痴,造種種惡業,因業報而受生之苦,如是惑、業、苦三種惱熱循環不已,令吾等於六道輪回中不得出離。『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故當切念無常逼人,精勤用功,讓短暫的生命不在愛恨情仇、爭強鬥勝中消磨殆盡,以有限的生命,換得永恆之佛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