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為什麼打妄想?為什麼有攀緣心?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乾有其慧,名干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流水接。」

  「阿難」:釋迦牟尼佛叫一聲阿難說:阿難!

  「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這個善男子,他這種欲愛的心都乾枯了,就是沒有欲愛了。他這個六根和六塵的境界不相對待了。

  「現前殘質不復續生」:這個「殘質」,就是他的余習,也就是很少的無明;現前還有這么一點點的余習,無明既然這樣少,也不再增加無明了。

  現前的殘質不復續生,這種的無明既然剩得很少,業障也沒有許多了,所以這個時候,「執心虛明,純是智慧」:自己的存心好像虛空那麼樣明朗,在自己的性份里頭智慧圓滿了,沒有旁的妄想就想東西,也是由智慧發生出來的。

  「慧性明圓,鎣十方界」:這一智慧自性,既光明而又圓滿,映照十方,光明遍照。「鎣」,也就是映照。

  「乾有其慧,名干慧地」:把這個欲愛都乾了,欲愛既然沒有了,就是剩智慧,所以這個名字就叫「干慧地」,又叫「金剛初心」。金剛,就是不壞的意思。這不壞的一個金剛心,最初的一步叫「干慧地」──這和十地那個位子又不同。在這以後,就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再加上「暖、頂、忍、世第一」這四加行位,再加上「十地、等覺」,統統是五十五個位子這是菩薩所修的五十五個等級。

  「欲習初乾」:「欲」,就是自己的愛欲;「習」,就是習氣;「初」,就是一開始;「乾」,就是沒有了。愛欲和這個習氣在開始乾了,言其沒有這種欲愛的習氣了。

  「未與如來流水接」:可是欲愛乾了,還沒有如來這個法水相接。「法流」,就是法水這種的源流,就是所說佛法。這個「佛法」,不是講出來的法,而是自己自性里頭流露出來一種法水,由自性里發出一種真正的智慧水。這個干慧地,現在這還沒有和真正的智慧水相接上。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現在這就講的「十信」的位子,有十個位子:(一)信心住、(二)念心住、(三)進心住、(四)慧心住、(五)定心住、(六)不退心住、(七)護法心住、(八)迴向心住、(九)戒心住、(十)願心住。以上是「十信」的位子,有十種的信;這十種信,又叫十種信心住——居住到這個「信」上。

  「即以此心」:哪個心呢?就是干慧地這個金剛初心。用這個金剛初心,「中中流入」:用這個心,流入佛法中;用這個中,流入這個佛法裡邊(即心心念念之中,都中入法性之流),「圓妙開敷」:得到這一圓滿微妙境界,又開布而敷演。這個時候就得到一種真如的理體。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從真如自性這個妙圓的心上在這個真上再發出來一個真妙。「妙信常住」:這種微妙而生一種信,是常住不會變的,常常地住在這個妙信上。

  「一切妄想滅盡無餘」:常常地住在這個妙信上,這時候所有的妄想都滅盡無餘,你再想生妄想,也生不起來了。因為妄想是由無明幫助它,才生出種種的妄想,生出種種的欲愛;你欲愛乾了,無明也剩沒有多少了,這時候你一切的妄想自然就不生了,沒有那麼多妄想了。

  你為什麼打妄想?

  就因為你有欲愛,有所貪欲,所以不是想這個,就是想那個,總有一攀緣心,這攀緣心不停止的。

  為什麼有攀緣?

  就因為你有欲愛、有貪。人若沒有貪心了,就沒有妄想了;妄想都是貪心那兒生出來的。而現在這修行的人,一切妄想都滅盡了,沒有多的了。

  「中道純真」:這時候得到這個中道理性,沒有一點假的了。所謂「假的」,也就是有欲愛,那就有假的了。現在純真了,沒有欲愛,沒有那種妄想貪欲了。

  「名信心住」:這頭一個的名字就叫信心住」;生出真正的信心來了,住到真正的信心上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在前邊那個「信心住」,是修中道圓妙這種的如如理。既然住於信心這是個真信。

  「真信明了」:由真信,然後才能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智慧自然就明了了。

  「一切圓通」:這時候,所修的不但耳根圓通,眼根也圓通,鼻根也圓通一切都圓通了。

  那麼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五陰──色、受、想、行、識。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在這六根、六塵中間,就生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是十八界。這時候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三種,它們都不障礙你──你因為得到這圓通五陰也不障礙了,十二處也不障礙了,十八界也不障礙你了!

  「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像這樣子,乃至過去、未來和現在,在沒有數量那麼多劫數裡邊。「捨身受身」:「捨身」,就是死了;「受身」,就是生了在這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知有多少

  「一切習氣皆現在前」:在這每一生中,就有每一生的習氣有一生就習得喝酒,有一生就習得抽煙,有一生就習得去賭錢,有一生就習得去行淫慾有一生就習得殺生有一生就習得偷盜,有一生就習得打妄語有一生就習得種種不好的行為;總而言之,這太多了。

  這是壞的習氣,那麼也有好的習氣;有一生就學著去拜佛有一生又學得去讀誦〈楞嚴咒〉,有一生又去學得聽講《楞嚴經》,有一生又去聽講《法華經》;總而言之,生生世世,多生多劫,經驗很多的道路。所以「一切習氣」,這是很多生的習氣就好像演電影都現在自己的面前了。

  「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這個修道的、好的善男子,他都可以想得起來,都可以記得住。他得這種境界就不忘了,就永遠念玆在玆地,總念這種的因緣

  「名念心住」:這叫「十信」里頭的「念心住」。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