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方法:以祈禱的方式修持

  今天給大家講三種根基修持方法,絕對有適合你的方法。第一種是下等根基者怎樣修這個法;第二種是中等根基者怎樣修這個法;第三種是上等根基者怎樣修這個法。其實這三種方法適用於每個修法儀軌修持

  第一,下等根基者的修持方法。剛接觸佛法或密法的人,或基礎不牢的人屬於下等根基者(現在參加法會可能是下等根基者,以後、明年就不一定是下等根基者了,但是今天我把這些人都歸到下等根基中了)。下等根基者怎麼辦?如果按儀軌內容觀想,可能很難做到,那就要用祈禱的方式修持

  首先要相信觀音菩薩阿彌陀佛。這次我們主要修的是觀音本尊,但是佛與佛、菩薩菩薩之間是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的,說一都是一,說二都是二,怎樣都行。因為所有的菩薩,所有的佛,都是一個自性。這個自性不可思議的,怎樣變化都可以。

  所以,如果沒有辦法儀軌內容觀想修持,就觀想自己最有信心、最有緣分(覺得最有緣分)的佛菩薩,在自己的前上方或頭頂。

  也許有些人會想:「佛菩薩一般都在廟里這是一個普通的場所,我這觀想他能來嗎?」能來!其實他不用來,他就在這里。

  就如普賢行願品》里講的:「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哪裡沒有佛?哪裡沒有菩薩啊?與你最有緣分,你最有信心觀音菩薩在這里,就在你的頭頂。

  因為每個眾生的意樂不同,若是想通過光來感應,就將佛菩薩觀想自己的前上方,這樣他們發光方便一些。其實,佛菩薩在何種位置是沒有區別的,但是對我們來說有區別,所以在前上方發光方便一些。若是想通過降甘露感應,就將佛菩薩觀想在自己頭頂,這樣便於降甘露

  因為之前有人問過我,說佛在我的前上方降甘露時怎麼能沐浴到我的身上呢?其實佛是不分位置的,是不可思議的,在哪裡都能甘露,都可以沐浴到我們身體。但是我們凡夫有分別心,可能不太習慣那就把佛觀想自己的頭頂,這樣降甘露時,就像淋浴一樣,更方便一些。

  向佛菩薩祈禱很重要,祈禱主要是要有一顆虔誠之心虔誠之心是無私的、無條件的。現在很多人祈禱是有條件的:我可以拜一下、供一下你,但是你要保佑我,要給我更多東西。這種祈禱是有要求的,是求回報的,這對菩薩說是恭敬的,這樣無法跟佛菩薩相應。因為佛菩薩是無私的,而我們是自私的,無私的和自私兩種心怎麼能相應呢?

  什麼叫虔誠?就是無要求、無條件地祈禱——我就喜歡,就是相信,沒有別的。什麼叫信仰?就是這樣的:我就信,我就歡喜。沒有什麼條件,沒有什麼理由。這才是真正的信仰這叫虔誠之心。以虔誠之心祈禱,佛是無處不在的。

  佛經中講:「何者作意佛」,心裡想佛、念佛;「佛安住彼前」,佛就在他的面前;「恆時賜加持」,恆時賜予你加持。如果窗戶沒有打開,陽光就無法照進來;如果心量沒有打開,就得不到加持。「解脫一切罪」,即一切違緣障礙以及所有的艱難、不如意,都自然會消除。

  一定要相信佛就在自己的頭頂或前上方,以無私之心,無條件的去祈禱。若能這樣恭敬虔誠地祈禱,可以解脫一切罪,並且能得到世出世間一切暫時和究竟的利益。這也是佛在《三摩地王經》中講的。

  「散步安坐站立卧」:「卧」指躺著。以前有人問,躺著能不能祈禱,能不能念佛?這主要看你是否有虔誠之心,若心虔誠恭敬,即使是躺著也可以祈禱、可以念佛。這里說的「安坐」指坐著,「散步」指走路,「站立」指站著。即無論行住坐卧等任何時候都可以祈禱。

  「何人憶念能仁尊,本師恆時住彼前」:「能仁尊」即指佛陀,「本師」也是指佛陀。即任何人若能恭敬地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陀都會恆時安住在他面前,賜予他廣大加持

  「彼者將獲廣大果」:憶念佛的人將會獲得廣大的善妙之果,「廣大果」指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利益。這也是佛講的,不是我編的,我今天告訴你們,也是給大家講佛的教言。

  現在最根本最重要訣竅就是虔誠——虔誠地祈禱。如果能虔誠祈禱,連生死的問題都能解決,其他的就更不在話下了。

  我曾經給大家講過一個發生在我們這邊的真實故事。在前幾年,果洛地區有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患了絕症,最後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沒有什麼高的境界,但是他對葯師佛有很大的信心,特別虔誠地祈禱葯師佛。最後他沒有任何恐懼,而是在歡樂的狀態中離開了這個世界這都是緣於信念力量,也是葯師佛的加持。有了這種信念,得了絕症不怕,死了也不怕。剛開始他還能合掌,能說話他說:「我終於可以去葯師佛的清凈剎土了,我終於可以面見葯師佛了。」後來他不能動了,不能說話也沒法合掌了,但是身邊的人都能感覺到他在祈禱,感覺到他是在歡樂的狀態中離開的。

  若是沒有一定成就修行功夫,是不可能解決生死問題的,能解決生死問題的就是聖者,即我們所知道的四聖:佛、菩薩、獨覺佛和阿羅漢。雖然阿羅漢排在四聖的最後,但他們也是證悟了無我智慧,超越了自我的人,這樣的人才能解決生死問題。

  但是剛才講的那位出家人,並沒有很高的境界他是依靠信念,依靠葯師佛的加持成就的。從這個真實案例可以知道,若能真正誠心祈禱,完全可以解決生死大事,而暫時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一切違緣障礙自然就會消除。

  有些人可能不太懂這些,因為此處的佛教理念比較深奧,那麼就要相信佛在你的前上方,相信佛在你的頭頂上方,你對此深信不疑,並且生起了無限的歡喜你的心自然開了就如同見到一個喜歡的人,臉色就變了,這就證明心的花也在開。若你對佛有歡喜心,見到佛你的心花就開了。心花開了,處處都是花,因為一切的顯現都是自己自性的反射。你是信仰的人,你對佛有虔誠信心,你相信佛

  什麼叫信仰?其實,我覺得信仰簡單我也接觸過一些外國人,他們都有信仰,但是他們的信仰都是普通的信仰,和佛教不一樣,他們只相信萬能的神。我問他們:「神在哪裡?他通過何種方式創造萬物?」他可能也無法如實回答。他們認為神是不可思議的,他怎樣創造的這個世界我怎麼知道啊,好與不好都靠神。這其實是一個普通的信仰,由此導致他的思想內心簡單,不是很復雜。他們就是認為所有的一切只有神知道,只有靠神了,自己也沒辦法解釋。

  他們和佛教不一樣,佛教改變命運要靠自己,而他們相信神,所以他們認為,改變命運要靠神。聽神的話,做好事,神就可以給我快樂。做壞事就會懲罰我。他們是通過這種方式惡行善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也是正確的,對人類是有益的,對社會是有幫助的。但是他們最終還是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也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也不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是把自己的命運託付給神,導致他的思想內心簡單這就信仰,沒有更多的理由,也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如果需要找更多的理由來證明,對他們來說就不信仰了。

  而我們對佛法信心無疑是從明理中產生的,我們一旦生起信心就不會懷疑。若是你真正相信佛內心裡還能有恐懼嗎?

  有些人今天在這里祈禱,心裡還是在不斷地生恐懼,擔憂這個、擔憂那個。你這是在念佛嗎?雖然表面上是在念佛,實際上還是在自己的聰明這叫輪迴。這樣還能得到加持嗎?若你真正相信佛,真對佛有信心你是會有恐懼的。就像一個幾歲的小孩子,一旦遇到了讓他產生恐懼的危險或事情時,肯定會立即跑到媽媽的懷裡,媽媽抱一抱,他的恐懼就消除了。因為他覺得,媽媽的懷抱是最安全的,媽媽才是他的怙主,這樣他就不會再恐懼了。

  同樣,有信仰的人,覺得佛的懷抱才是真正最安全的地方,佛才是我們真實的怙主——若有這樣的信念,我們內心恐懼自然就消散了。「我隨時隨地都在跟佛相應,佛就在我的前上方,就在我的頭頂上。我們不用求他保護、加持。」若是這樣我們又把佛當作是普通人了。普通人能有保護不到的時候,但佛不會。「根本就不用擔心,我就在佛的磁場里,誰還能傷害到我、威脅到我?」這種深信,就是信念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其實我們內心的很多擔憂都是多餘的。很多事情都不發生,但我們就是去想會不會這樣、會不會那樣,將來會不會怎樣怎樣……現在你們這些人里肯定有很多人是這樣想的:我要多掙點錢,不然將來生病了怎麼辦?失業了怎麼辦?也許等你真生病的時候,你拚命賺的錢都用不上,活該你累死。

  還有人想:我得結婚生子,不然將來我老了誰來保護我、侍候我、陪伴我?他能陪伴你、保護你嗎?也許還沒等你老了,他就先走了,最後還是你孤獨一個人。至於孩子,現在哪個孩子能管父母?你生病了、死了他也不一定能到身邊看一眼。孩子沒有辦法,他也要生活工作。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諸多憂慮都是給自己增加負擔內心無法安寧。不要這樣。我們要相信佛菩薩一切都聽從他們的安排。

  我們是要努力,是要積極的面對生活、面對工作,但未來是好還是不好,或是怎樣,就看佛的安排。佛講因果,我們要相信因果佛法和普通的宗教不一樣,我們信佛是理智的,我們講的信心是從明理中產生的。我們相信善惡因果,所以現在就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將來是不會錯的。這樣你心裡的擔憂、恐懼就都沒有了。然後時時祈禱佛,不離佛的光芒,在佛光的照耀下既自信又開心。

  我們很自信,因為真的沒有做不到的事,沒有任何困難。現在很多人講的自信,不是自信是自傲。自傲的根是無明我所說的自信,根是覺悟。如果真覺悟了,就有真正的自信了,此時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有一句話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然後是特別快樂。「我一直在佛光的圍繞中,我是佛的孩子,我散發的是佛的光芒。」這樣去面對生活、面對工作,你的生活能不快樂嗎?你的工作不好嗎?自己快樂才會給別人快樂,自己開心了才會讓別人開心。若是自己都不開心、不快樂,怎麼能帶給別人快樂呢?現在的人都互相欺騙,說什麼「我可以給你帶來快樂,我可以保護你……」你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能保護他人呢?你自己沒有辦法快樂,怎麼能給他人帶來快樂呢?但是人都這樣。

  而我說的這些是下等根基都能做到的,也就是一個信佛的人要做到的。又信又不信,半信半疑,最後倒霉的是自己。要麼就不信,要信就好好信。這是一個佛門弟子應具的功德這是下等根基都能做到的。在座的每個人,如果認真做,是都能做到的。這樣的一個修持方法叫以祈禱的方式修持

  摘自----2019觀音法會開示(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