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恆於六時,誦咒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凈,猶如琉璃。」
「於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在這第一個七裡邊,要至誠向十方如來的像,和所有的一切大菩薩和阿羅漢的名號稱名頂禮。
「恆於六時,誦咒圍壇」:常常就在這個六時裡邊,繞壇誦持這個咒。什麼咒呢?就是這〈楞嚴神咒〉。
「至心行道」:「至心」,就是沒有旁的心,什麼心都沒有了;專一其心來行道。
「一時常行一百八遍」:那麼每一個時裡邊,常常念咒一百八遍。
「第二七中」:在這第二個七裡邊,「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還是要專一其心發這四弘誓願,這個心總也不停止。不停止什麼呢?不停止誦持〈楞嚴咒〉,不停止發這四弘誓願。四弘誓願,還是像前邊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我所說的戒律裡邊,以前就有教過發願這種的行為。
「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啰咒」:在第三個七裡邊,於十二時中,持誦佛所說的〈悉怛多般怛啰〉這個〈楞嚴神咒〉。
「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到第七天,這十方如來都在這個壇場一時出現於「鏡交光處」,這個鏡和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就得到十方佛的摩頂。
「即於道場」:像上邊這樣子安排壇場,就能得到十方如來一時出現,給這個人摩頂,來加被這個人。
「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凈」:可以使令像這樣子修行的末世修學人,身也明凈、心也明凈,身心都明凈。
身心明凈像什麼樣子呢?「猶如琉璃」:就像琉璃那麼玲瓏透體,光明照耀的樣子。
「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凈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
「阿難!」你應該要知道,「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假設修持這種〈楞嚴咒〉法的這位比丘,和以前授他戒的那位師父,以及和他同在一個法會的這十位比丘等。
「其中有一不清凈者」:其中有一個持戒不清凈的。他持戒又犯戒:不殺生他也殺生,不偷盜他也偷盜,不邪淫他也邪淫,不妄語他又打妄語。專門打妄語,佛教人不打妄語,他把那個「不」字去了,就剩一個「打妄語」;那麼「戒打妄語」,他把那個「戒」字也去了,就剩一個「打妄語」。
所以「如是道場」:像這樣子,這個道場「多不成就」:你所修的功夫,所持的咒,就不會成就的。如果你修這個法,修得不相應,說:「我也修了三個禮拜,釋迦牟尼佛和十方的佛,也沒有給我摩頂,我也沒有看見。這釋迦牟尼佛大約也是打妄語吧!」不是的!這因為你自己不清凈,或者傳你戒那位師父不清凈,或者你在同會一起修行的這十個人不清凈。只要有一個不清凈的,這種的境界就不能成就的,所以這是最要緊的!
「從三七後」:從二十一天以後,「端坐安居」:就在那兒打坐、meditation,這叫「安居」。打坐安居多少日子啊?不是說像某一個人坐了兩個鍾頭,「喔,不得了了,我打坐,坐了兩個鍾頭啊!」你看他以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喔,簡直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其實這簡直的!和這個來一比較,真是小巫見大巫。
「端坐」,不是坐坐,這么往東歪一歪,往西倒一倒,這不叫「端坐」!「端坐」是端然正坐,也不向前這么彎彎腰,也不向後這么靠一靠;也不左歪,也不右躺,要這樣子,這才叫「端坐」。
「安居」,安然在這兒坐著;不是坐坐,「唉呀,腿很痛了!哎,受不了了!」。「安居」,就是沒有一切的麻煩,沒有一切的困難。不是坐坐,又想起身,再不就要把腿伸一伸,不是這樣子的。
「經一百日」:端坐安居,要經過一百天,也不去吃飯,也不去大小便,也不去睡覺,就是在這兒坐著,坐一百天。
「有利根者」:若是有這個「利根」的人;這個根性來得利,就是非常聰明、非常有善根這樣的人。
「不起於座,得須陀洹」:他不起身,就在這兒坐著;坐了一百天,就可以證初果阿羅漢。你說,現在你連一天都沒坐過,就以為自己證了果,這真是笑話!人家都坐一百天,才可以證得初果。
「決定自知成佛不謬」:可是他決定知道他自己將來一定成佛的,絕對沒有假的!
「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汝問道場,建立如是」:你問這個道場怎麼樣建立啊?就是這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