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講完廣修供養之後就要懺悔業障,你若修供養而不懺悔業障,這也是無有是處的。
「言懺除業障者」:懺是懺其前愆,以前所造的罪業要懺除;悔是悔其後過,不再重犯。佛教里有拜懺的修法,就是在佛前精進拜佛來悔過。我們拜懺必須要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拜,這樣才有功效,不可以馬馬虎虎的。
你看智者大師,那時候《楞嚴經》還沒有傳到中國來呢,他就對著西方拜《楞嚴經》的名字,拜了十八年。十八年過去了,他也沒有見到《楞嚴經》。若是我們,不要說拜十八年,就是拜十八個月,若沒有一點什麼成效會停止了,說我這么拜沒有什麼用啊!就不拜了。
智者大師一生拜《法華經》,又一天到晚拜懺,抄寫藏經一次又一次,所造的佛像、木像連畫像,總共算起來有八萬多尊。他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看見五色祥光到他家裡來,以後就生了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十幾歲時,聽一位法師誦念《普門品》,他聽一遍就都記得了,就好像他前生已經念過似的。等到他去見南嶽大師,大師一看見他,說:「你現在可來了,我們以前在靈山會上一起聽《法華經》,你還記得嗎?現在因緣成熟了,我們又到這個地方來了!」
南嶽大師就教他《法華經》〈安樂行品〉,又教他讀誦《法華經》、拜《法華經》。當他拜到〈藥王菩薩本事品〉那一段,就開悟了。他就把這個境界告訴南嶽大師,說:「我拜經拜到『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的時候,怎麼看見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那兒說《法華經》呢?這是什麼道理?」
南嶽大師就給他印證,說:「若不是你呀,也得不著這種微妙的境界;若不是我呢,也不認識你這種境界。所以你這種境界必須你才可以證得,也必須要我才可以認識,給你證明。你現在得到的是法華三昧的前方便──一旋陀羅尼。」經過印證之後,智者大師就真的得到智慧辯才無礙。
南嶽大師就對他說:「你這種智慧,就是普通千千萬萬的法師,也沒有法子可以辯贏你的。」由此之後,智者就智慧大開,大開圓解。大開圓解之後,他更用功,更精進修行《法華經》。等他臨圓寂的時候,還叫侍者給他讀誦《法華經》,聽完後,又叫侍者拿香湯給他漱口,又說了偈頌,坐著就圓寂了。
智者大師到天台山以前,那個地方本來有很多打漁的,以後他把那些地方都買了過來,從此三百多里路遠都沒有人打漁,也沒有人殺生了,附近的人也都皈依了他。所以智者大師有很不可思議的境界,他修行的法門是拜懺。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菩薩自念」:發懺悔心的多數都是菩薩,那些個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就不會懺悔。好像你們一樣的,一樣皈依三寶、一樣的信佛,有的就願意叩頭拜佛,有的就不拜佛也不念經,甚至於他自己原來發動叫大家念經,念著念著,到後來連他自己都不念了,這就是業障沒有除。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我過去生中,在無始劫那時候,「由貪瞋痴,發身口意」:因為有貪心、瞋心、痴心,而發出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作諸惡業,無量無邊」:造種種的惡業,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那麼多。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假使我這個惡業有一個形體、相貌的話,「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就是整個虛空也容不了啦!這個業障如果有形相的話,把這虛空都會給裝滿、脹破了。你看這個業障有多少啊!
「我今悉以清凈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凈戒一切功德。」
「我今悉以清凈三業」:我現在完全以清凈的三業,不造口業、身業、意業,身口意三業清凈,「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遍於法界最細的微塵數那麼多的諸佛剎土,在一切諸佛和大菩薩的前邊,「誠心懺悔,後不復造」:誠心誠意地來懺悔,以後再也不造這種罪業了,「恆住凈戒一切功德」:常常住於所有凈戒的一切功德上,守持這個戒相。所有的戒相的功德,和所有修的功德,我在這個功德上住著。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像這樣子,一直到虛空沒有了,乃至於眾生也沒有,眾生的業、眾生的煩惱也沒有了,我這個懺悔的願力才能沒有。
「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但是虛空不會沒有,眾生也不會沒有,眾生的業障、眾生的煩惱也不會沒有,所以我這個懺悔的願力也不會沒有的。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念念之間相續不斷,總也不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的身口意三業總也不會厭煩。叩頭、拜懺要拜得越多越好,不能拜一拜,就說:「我很辛苦囉,很疲倦了。」要越拜越有精神,越懺悔越歡喜,這才是真正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