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孝敬真正的意思是以孝敬父母師長的心孝敬一切眾生

  自性里頭德行最重要的是孝敬,世出世間法都從孝敬里頭流露出來。所以佛法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學生那麼多人,向四面八方去傳播。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沒有了,有些地方五、六百年,有些地方七、八百年,唯有傳到中國這一支,到今天兩千年了。不但不衰,在中國這兩千年當中,歷代這些高僧大德居士成就的我們稱高士,高僧、高士不勝枚舉。我們要問,為什麼有些地方傳一、二百年就消失了,四、五百年就滅亡了?包括印度本土,印度本土佛教滅亡到現在至少是一千年了。原因雖然很多,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重要。外面的因素是其次,主要的因素是在自己,自己到底出現什麼毛病?給諸位說,就在孝敬這兩個字。對父母盡孝衰了,對學業、對老師那個誠敬淡薄了,問題就出現了。孝敬有形式沒有實質,逐漸逐漸愈來愈淡薄。

  在現前這個社會佛法衰了,衰到低谷,當然外面環境關係,現在的社會都講功利道德倫理沒有人提了,它能不衰嗎?佛門裡面本身也不講。我們就說這個一百年,這一百年社會的風氣確實是每況愈下。但是佛門裡面還保持到一點形式,實質很難說了,但是形式還保存,保存到我這一代,還有這個形式。我們下一代,比我們在形式上都差得很遠,再下一代我看恐怕就沒有了,這是危機!孝敬要知道,父母老師那是個典型,是個樣子,對父母盡孝,對師長致敬,它真正的意思,是要把對孝敬父母的心,《菩薩戒經》裡面所說的,孝順一切眾生,不是只有父母。《戒經》上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是菩薩的孝。對老師的敬也是如此,我們對釋迦牟尼佛的恭敬必須要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的恭敬,跟對佛的恭敬沒有兩樣。這樣做佛法才能夠興旺起來。不是我的老師跟我沒有關係我對他敬什麼?錯了!大乘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佛恭不恭敬?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頭一個你自己是佛,不孝父母就是不孝自己的佛,不孝眾生也就是不孝自己的佛,自他是一不是二。在世法裡面講這是聖學,在佛法裡面講是明心見性,那個時候態度自然就像經典所說

  所以,我們要留意在經典上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什麼樣的心態處事待人接物你去讀《論語》、讀《孟子》,你看孔子孟子當年在世,他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人對事對物,你就明白了。學儒,確實孔孟是我們的榜樣;學佛釋迦彌陀彌陀四十八願,彌陀諸佛如來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跟他一樣,這叫學佛。無論處什麼環境,再不好環境,心裡還要有怨、還要有恨,那就錯了,你完全是凡夫。連儒家都說,「君子憂道不憂貧」,不怕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這個不要緊,這不在乎,問你有沒有道德;也就是說,譬如五倫有沒有做到?五常有沒有做到?禮義廉恥有沒有做到?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有沒有做到?這些東西做到,你成就了,你是聖賢君子。雖然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你看顏回就是個代表,他沒有憂慮,他一天到晚非常快樂孔子那麼多學生,讚歎最多的是顏回,這是君子的一個好榜樣、好模範。所以讀書明理

  我們要問,我們細心去體會、去觀察,顏回一生幸不幸福?幸福。為什麼說幸福?快樂!快樂生活就是幸福生活,他沒有哪一天愁眉苦臉,在那裡抱怨,沒有,從來沒有。你問他,他什麼都懂,他有智慧他有德行。貧賤、富貴佛法講,那是人的滿業,佛法因果,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物質條件就很差。顏回沒有遇到佛法,那時佛法沒到中國來,他要學佛法佛教給他,修財布施就會財富,你的物質生活就沒有問題,就可以過得去。我們比他幸運,我年輕的時候生活跟顏回差不多,可是遇到佛法老師給我,修財布施。我說我連吃飯都成問題,我哪有錢財布施?老師很認真嚴肅的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勉強。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回去真干,幹了三年,你看時間不長,才一千天,效果就出來,收入就多了。效果出來之後,我們愈多愈施,自己絕不留這個東西,可是愈施愈多。我教了不少人,有很多人用我這方法去做,果然不錯,愈施愈多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三五集)  2010/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