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光大師文鈔原文:方便下手
(1)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凈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善導和尚雲,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增廣·卷一·復吳希真居士書一·p216)
(2)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凈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增廣·卷一·復明性大師書·p42)
二、白話譯文:譯者慕藏
(1)念佛的方法,大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象。這四種方法中,惟獨持名,攝受的根基最為普遍,下手最容易,不會導致魔事的發生。如果要作觀想,必須熟讀《觀無量壽經》。深深地知道,這個心可以作佛,這個心就是佛,以及心凈佛就會現前,境界不是外來的,只是心所變現的,不生取著的心。既然不取著,就會境界越深妙,心越精一。能這樣,那麼觀想的好處,實在是不小。如果觀的境界不熟,理路不清,以燥妄心,急著想要境界現前。這樣全體都是虛妄的,與佛與心,都不相應,就會伏下魔胎。因為妄想見到境界,心就會更加燥妄,必然會惹起多生以來的冤家,現作境界。既然因地不真,怎麼能知道那是魔業所變現的!於是生起大歡喜,情不自安。魔就會附體,喪心病狂。即使是活佛現身,親自救度,也沒什麼辦法了。必須自己度量自己的根性。別只圖高勝,以致於求益處反而招來損害呀!善導和尚說,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所以觀想難以成就。因此大聖慈悲,可憐眾生,勸眾生專持名號。因為稱名容易,所以就可以做到連續。惟恐有人不善於用心,而入了魔境。自己一定要用心體會其中的道理啊!而且,至誠懇切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個妙法。應該竭盡心力地去做,能這樣就最好了。——增廣·卷一·復吳希真居士書一·p216
(2)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都須要字字句句聽的清楚,這是念佛的秘訣。信願行是凈土的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道這兩點,就不需要再問別人了。——增廣·卷一·復明性大師書·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