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33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此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與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在這個時候,佛向觀世音菩薩說:「應該愍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受此瓔珞。」

  「四眾」,即是比丘、此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等是八部眾,前面已經說明了,這里不再重說。

  總而言之,為了眾生,那為自利不受一物的觀世音,但為了利他就又不得推辭,所以,只得把他受下來。更來分了二分:一分奉給釋迦牟尼佛,一分奉給多寶佛塔。可是,此多寶佛塔,又是說什麼呢?這在法華經,就是第十「見寶塔品」。在那品中,說從大地上湧出多寶佛塔,其中有佛名多寶佛塔

  這個多寶佛塔,是把宇宙本體,作為人格的法身佛,亦即是理體。釋迦牟尼體得其理體而現事相,所以一是理佛,一是事佛。關於那個證得原因一是斷滅一切煩惱而進入涅槃;其次是圓滿一切種智而成就菩提。就事理的二義來看,多寶佛塔法身的理佛,即是本覺的理身;釋迦牟尼佛是報身的事佛,即是始覺的智身。

  說時雖可這樣說,但實際上,事理是不可分為二的,這是因為在圓融諸法的實相中,有中道真理。明白了這個,則宇宙觀是這樣的:

  約佛而言可以這樣看:

  像先前說,佛身分三身時,釋迦牟尼佛是應身,現在說釋迦牟尼是報身,不免令人生起懷疑,這因為在娑婆世界應現,使普門利益的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可以看為在體與相之外再加上用:

  體─—法身──多寶佛塔

  相──報身──釋迦牟尼佛

  用──應身──觀世音菩薩

  現在瓔珞分作二分:一奉多寶佛塔,一奉釋迦牟尼,這應身的觀世音菩薩,把瓔珞奉給法身的理佛,報身的事佛,以示三身一體,可以這樣解釋。

  這里有一個疑問:觀世音菩薩是為四眾八部而受的,應該要分給四眾八部才對,為什麼要奉給多寶佛塔釋迦牟尼佛呢?要知道,這既是為四眾八部而受,但因為要使四眾八部統統悟入三身即一之理。所以才分成二分,從應身的觀世音菩薩之手,而奉給法身的多寶佛塔與報身的釋迦牟尼,此即三身一如,無分彼此。從這同一佛心來說,在我們的心上,就現有這個三身,所以臨濟大師說:

  「汝一念心上清凈光,是汝屋裡法身佛。

  汝一念心上差別光,是汝屋裡報身佛。

  汝一念心上差別光,是汝屋裡化身佛。」

  清凈光,是本覺平等的理。我們眾生差別的妄執而昧於此理,不能證得那種境界。打破這種差別平等之智,是無差別光。這無差別光,就在平等心上,再觀看眾生差別而應機化益,是差別光。因此,差別光是慈悲,無差別光是智慧,以此而能成就法身之德。

  心、好比是一面本來具有光明鏡子這就法身清凈光,但因眾生無明煩惱的灰塵,把鏡子原有的光明的體遮蔽了,所以須要用智慧修行拭去那灰塵,直至沒有一黑暗即是報身的無差別光。但是,只有光明不去用,這鏡子要來做什麼呢?所以鏡子要能映現森羅萬象差別才具有鏡子功用這就是應身(又名化身)的差別光。在無差別真空之上,有差別的妙有,這叫真空妙有」。這個真空妙有,就是觀世音菩薩智慧,就是觀世音菩薩慈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