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教起之十因

uploads/content/2022/june/be970fb5acc31d73267dc23ca95c8f67.jpg" />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二、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故。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故。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凈土故。五、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故。六、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故。七、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故。九、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故。十、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故。——蓮池大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從「教起所因」來看,具體到《佛說阿彌陀經》上,有十種義理的展開。

  第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

  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經》是出於他的大悲心,憫念末法的眾生。「末法」就是佛滅度已經很久了(我們現在就是末法哦),一切聖賢都不過來。法弱魔強,五欲熾盛眾生煩惱重。

  「為作津梁故」,佛宣說凈土法門是因為悲憫末法眾生,為在苦海當中掙扎的滅頂眾生作拯救的橋梁。

  第二、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故。

  佛為什麼說無量法門?因為眾生有無量的煩惱。無量法門是對治無量煩惱的,但這些都是方便。

  那麼「念佛往生」一法是所有方便法裡面的第一方便,又叫「勝異方便」!殊勝、特別的法門,方便又究竟。

  第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故。

  我們這些生死輪迴凡夫很難生起出離之心,因為我們曠劫以來都在輪轉。在這個火宅、茅坑裡面待久了,以為就是正常現象,而且還把這個牢獄、茅坑認為是很好地方生起不了厭離之心

  也不知道有一涅槃寂靜、常樂我凈、清凈庄嚴、富麗輝煌的地方可以欣求,所以沒有解脫想法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就能夠起到激揚生死凡夫讓他生起欣求極樂、厭離娑婆之心

  比如說,《佛說阿彌陀經》首先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庄嚴,一熏習我們才發現,啊,還有這么好的地方!再對照一下我們現在這樣的生存環境,再用佛菩薩功德對照自己,這種厭離心就能來了他有比較啊!

  我們之所以產生不了厭離心,就是沒有比較啊!所以我們讀大乘經典尤其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能給我們鮮明的對比啊,就能激揚、激活我們厭離娑婆的心,揚起我們欣求凈土的心,這是第三個作用

  第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凈土故。

  凈土法門是對九法界業力凡夫的拯救,所以也包括聲聞、緣覺。他們破見思惑了,就有取證偏真涅槃這樣的習性。如果取證偏真涅槃,墮無為坑、飲三昧酒,生不起庄嚴凈土、利樂有情菩提心的話,他就永遠不能作佛,就是「焦芽敗種」。

  所以,要讓二乘之人從化城中出來,要讓他相信有他方凈土,有佛的無量功德。這樣他就能夠回心轉向,修凈土法門這是化導二乘的行人凈土,趣向成佛目標

  第五、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故。

  這是在菩薩,勉勵勸進初發心菩薩要「親近如來」。初發菩提心菩薩,有悲心,想在娑婆世界救度眾生。但是由煩惱沒有斷,他也很難眾生

  就好像看到眾生掉到水裡面,他很想去救,但是不會游泳。由於大悲心很切,「撲通」一下,他也跳下去了,被溺水的人一抓,兩個人同時淹死。所以呢,這就是沒有福智慧

  對這樣的初發心菩薩,就要告訴他,你必須要先求生極樂凈土,去見阿彌陀佛,悟證無生法忍,得種種神通,具有佛種種果地上的功德,這時候再來娑婆世界眾生,才有可能

  所以千萬不要發「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眾生」的願,你是做不到的。你今生還不知道能否保住下輩子的人身,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難道這個大地土的份額裡面沒有你的一份嗎?我們要趕緊求生凈土,去親近阿彌如來

  第六、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故。

  凈土法門能夠「盡攝利鈍諸根」。眾生的根機各有不同:有上根利智,有愚鈍根機。八萬四千法門,有些教法很高妙,但是下根鈍器就沒辦法契入修行;有些教法鈍根可以去修行,但上根利智之人卻不屑一顧,不對機。

  唯有凈土法門有一個很特別之處——能夠攝九法界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悠悠凡夫,只要信願稱名,都能得到相應的利益都能度脫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就像面對大海,很小的容器能夠舀滿,很大的容器也能夠舀滿。

  第七、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故。

  我們現在就屬於有很多障礙修行人啊,因為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業風浩大,五欲六塵的境界誘惑很強,想要修行,那真是逆水行舟,進一退九啊!所以,有些修行人就走火入魔就會在種種的違緣前退轉。

  那麼念佛行人得兩土世尊加持,得十方諸佛的護念,得名號光明的護佑,就能夠超越一切魔障,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風順。

  第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故。

  這是從下手修行方法來看。「的」,是明白,明確之意。「的指」就是明確地指出。是說凈土法門單刀直入,一針見血。就是以念佛心,能入到無生法忍的解脫境界

  「有念心」就是指念佛之心。那「無念」呢?真如體性是無念的,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讓大家「離念」——離開念,回歸到無念的真如體性

  我們念佛法門的修習,不需要無念,只是作念頭上的轉換。我們不念佛以前,都是念五欲六塵;現在信願持名呢,就將念頭在這名號上,以念頭的轉換,就能夠契入無念的體性

  第九、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故。

  因為我業力凡夫都有生滅的心,就必然有往生概念——從娑婆此土往生極樂彼土,但從自性真如本體來看是無生的。為什麼?往生境界不生不滅的!

  我們往生之後,能夠見阿彌陀佛,聞大乘的***法,這時候就能悟證無生法忍,大部的人都是這樣。

  如果有一個上根利智在本土修行,執持名號得到理一心不亂,他當下就能悟證無生法忍。

  十、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故。

  念佛一門是「徑路修行」。「徑路」,就是直捷、最短的路。在大乘所有修行成佛法門當中,念佛法門修行的徑路。

  念佛法門裡面又有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是徑路裡面的徑路,這叫「徑中之又徑」,也就是捷徑中的捷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