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fd60dfec194bd0f8c1e9871eac7d1184.jpg" width="900" height="640" />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四大部洲中,南閻浮提的人,心識無定,剛強難化,所以造業最多,不論是行住坐卧,起心動念,無不是業。這個業是相對於凈業來說的,業有善業有惡業,人造身業和口業都是心念所驅使,起心動念這個是屬於意業,我們人在一彈指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這么多的念,一念善有無量的善果報,一念惡就會有無量的業報。大家可以自我反省一下,看看我們凡夫惡念多還是善念多,其實我們是這個惡念大於善念的,也就是說我們造的罪比修的福要多得多善惡有報,所以你得人身時間短,受苦報的時間長,就是因為我們的善比惡要少。

  對修行人來說,惡念多會障礙我們的這個修道。在五百羅漢中的第二十一位尊者,優波毱多尊者,他最早是跟隨著商那和修尊者修行,他向他師父求道,他師父他說,你年紀小,先正心念,然後就教他觀心。起一個惡念,就拿一個黑豆放到袋子里,起一個善念,就拿一個白豆,放到這個口袋裡,這樣一天下來,到臨睡的時候一數,這個黑豆比白豆多。他就堅持每天這么做,漸漸的白豆比黑豆多了,最後只有白豆沒有黑豆了。於是他師父給他講解佛法義理教他修持大乘佛教方法,不久證得阿羅漢果。因此對修行人來說,除掉自己的惡念非常的重要。

  我們現在遇到凈土法門我們現在修行,不但修凈土法門,任何的修行我們都是的是凈業念佛不但幫我們除惡念,連善念也不起,因為善念也是輪迴六道的因,修善你生天道,沒有凈業修善你修天道。所以有時候一給居士們一講這些,居士們一看師父光碟,說師父你和某某法師講的不一樣,你講的不對,和某某法師講的不一樣,就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不按佛理去說,不講道理這是你沒理解佛法真實義,佛法的是凈業。所以我們現在修學,不是以佛法為根本,而是都是個人崇拜有個居士來找師父,來給師父說,師父,我見過某某法師你看他都接待我,我們幾萬人在一起,他來接待我,我是他皈依弟子師父說了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我們現在學佛,一定要依四依法,不搞個人崇拜,我們要依佛理的,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所以我們現在談到的,不但是除惡念,連善念也不起,這是我們最後的目標,善念是幫助我們修行的,善念不是根本,最後的根本是凈業。善念也會輪迴天道嘛,也是在天道,你天福盡了,你阿賴耶里的惡習又會顯現,就像蓮池大師說的,只不過晚墮落一世罷了。我們念佛凈業,能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善念要不要做?一定要做的,就像中說的,分別一切法,不著分別想。做一切的善法,不做惡法,這是分別一切法,不著分別想,我們不起分別的念頭,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做善惡本來無一物的,你何必去執著呢,就是這個意思。中峰禪師說嘛,「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你結善業你往生天道,但是也只是享完天福,還有惡的種子,晚墮落一世罷了。我們想想,我們怎麼沒有惡業種子,我們的眼見耳聽,天天這種不好現象,牢牢的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遇緣它就會起現行。你不念佛就會造業,因為你不念佛,阿賴耶里的那些種子習氣,就起現行,我們常說的打妄想,打妄想就是造業。我們起妄念的時候,提起這一佛號,用口來念,用心來聽,自然你的心隨念寂靜。只要我具足信願,行住坐卧,穿衣吃飯,都堅持這么去做時間長了,都堅持這么去念,念佛妄念自然越來越少,心越來越清凈。不但能往生還會增高往生的品位。

  如果不念佛也不去控制自己的心念,那麼起心動念都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成為招致苦報的惡因。

  更何況任意造作殺盜淫妄,百千罪狀。這個罪業更重,罪業總的來說,有殺生、盜竊、邪淫妄語;細的來說,又各有很多種,各有各的很多種。比如殺業,殺生對象不同,你所結的罪,這個輕重也不相同,《涅槃經》中說菩薩知殺有三,謂下中上,下者蚊子乃至一切畜生,唯除菩薩示現者,是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報,這是下者。中殺者,謂從凡夫至阿那含,這是中殺,結中罪的。上殺者,我們說墮阿鼻地獄的,上殺者,父母阿羅漢,辟支佛,畢定菩薩這是結上罪業的。還有殺的心不同,結的罪輕重也不同,這個嗔心重,則罪重,嗔心輕則罪輕。所以成論中說,「或以心重故有定報,如人以深厚纏毒殺害蟲蟻,重於輕心殺人,若心無嗔,雖殺上境乃至父母也不成逆」,大家這個能聽明白,你用輕心殺,這個你所結的罪就比較輕,你用這個嗔恨重的心殺蚊蟻,你結的罪都是大罪。所以每一種業,都有輕有重,盜竊、邪淫妄語也是這樣,如果來細說的話,有百千罪狀,但是罪業雖有輕重之分,受報絲毫不爽,千萬不要為所欲為,肆意地去造業,否則受苦報的時候,你後悔來不及了。我們應該學習菩薩,從因上就把這個惡業給斷掉,你就不會受苦報了。

  摘自 宏圓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