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眾生具有佛性,是從實相上來說的,必須通過智慧凈除障垢之後,佛性才會顯露

  所有眾生相續,不論是否證悟,都具足如來藏。《喜金剛 · 二品續》中有記載:「眾生本為佛,然因客塵遮,垢凈現真佛。」眾生和佛,在如來藏上平等無二,那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在於業力

  眾生佛性還在煩惱障、所知障遮覆的自性佛,佛卻是已經凈化了二障的離垢佛,也就是如來藏完全顯露的佛。

  所謂客塵障,「客塵」二字,很生動形象告訴我們煩惱障、所知障等垢染,都不屬於光明佛性,而是外來的沾染。就像光明寶珠塵埃所遮覆,只要清凈塵埃寶珠就能顯現原來的純凈明亮。塵埃塵埃寶珠寶珠,不能因為寶珠上有塵埃遮覆,就說寶珠成了塵埃

  同樣的,眾生具有佛性是從實相上來說的,必須通過智慧凈除障垢之後,佛性才會顯露。也就是說,離垢清凈佛,是自性清凈佛性自然顯現,並沒有另外的佛果可得。所以,雖然我們是未來佛,還是必須不斷修行,必須「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如此才可以圓滿究竟的佛果

  雖然每個凡夫俗子都具備佛性,卻因客塵污染,不得明心見性。客塵污染就像天空本來很晴朗,太陽放射出燦爛的光芒,但因為雲、霧、霾、塵的作用,往往會將太陽遮住,讓我們無法看見。這正如沒有成佛之前的凡夫之心

  禪宗六祖慧能有一個四句偈非常有名:「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佛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六祖當時已經證悟空性。就好比一個從夢里醒過來的人告訴我們:「夢就是夢,你做惡夢也是夢,你做美夢也是夢。只要醒過來,夢皆不存在,又談何做夢呢?」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偏偏只喜歡大師覺悟後的境界,通常忘記自己這棵菩提樹要悉心照料,自己的鏡台上有客塵污染,需要不斷地努力擦拭。

  現在我們的身心被客塵污染得一塌糊塗,不要說用明鏡自己的臉,連鏡子是不是鏡子都搞不清了,這個鏡子就叫如來藏。我們的身體是本具佛性的壇城,可這個身體的壇城,這棵菩提樹已被污染了,充滿了已成熟和即將成熟業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不欲臨苦等等人世間苦難,我們一直都在感受著。因為無明覆蓋,人們個個「苦此不疲」。我們的這棵菩提樹要茁壯成長,需要經常修剪殘枝;我們這個明鏡台也要不斷清潔,凈化自己的身體語言思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