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心經》第4課02

  星雲大師講《心經

  第4課丨心經——心的道路02

  四、把心安在哪裡?

  禪宗二祖慧可找到達摩祖師時,達摩祖師問他:「你老是找我做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祖師替我安心。」初祖達摩說:「好,把你的心拿來,我替你安。」「心怎麼拿法?拿不出來。我們的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沒想到,初祖達摩卻說:「我與汝安心竟。」意思是,我替你安心安好了。二祖慧可於言下大悟

  我們平常要求安心有的人心安事業上,可是事業會變化;有的人心安兒女身上,可是兒女慢慢長大,他不父母了,自己要求發展去;有的人心安金錢上,可是金錢可能貶值或遺失;有的人心安感情上,感情可能會發生變化。

  所以,在這個世間,要找到安心之處沒辦法的。

  那麼,究竟要把心安在哪裡呢?

  有人說安於佛法上。

  什麼是佛法呢?所謂「應無所而生其心」,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佛法

  六祖大師之所以開悟,就是五祖用《金剛經般若經典來求得彼此心心相印的。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講說《金剛經》,一到「應無所而生其心」時,六祖便恍然大悟

  悟是什麼?悟有程度的不同,有小悟、大悟豁然大悟差別。關於悟的境界,我們只能去推想,以得出相似的悟。悟究竟是怎麼樣的情況?砰然一聲,迷妄的世界統統給悟的炸彈炸得粉碎了,一切的差別森羅萬象都沒有了,示現出另一個平等的、光輝燦爛世界

  六祖一聽「應無所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於是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意思就是,現在他終於知道我們的本性是什麼了。

  心要安於無住,因為凡是有住就是非住。住,就是生活的意思。凡是為生活生活,不能得到生活意義;凡是用超然的思想心情生活才會生活味道。我們的心都有所住,一下子住在我家的房子里,一下子住在兒女夫妻身上,一下子住在事業上,心總是一下子住在這里,一下子住在那裡。心有所住就有所偏,就不能普遍。無住,則無所不住,那麼「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圓滿覺的覺悟就會表現出來了

  在中國有兩句話:「春有牛首,秋有棲霞。」南京有座牛首山,過去山上有一位法融禪師,九歲出家以後,學通經史,研讀般若經。每天的生活,都會有山中猿猴採花采果來供養天上的飛鳥也會東西供養。甚至他在草寮里與好幾隻兇猛的狼、老虎一起生活還能與它們溝通,進而還感化了它們,大家相處,彼此不相妨礙。

  有一天,禪宗的四祖道信禪師看他,待道信禪師慢慢爬到山上,山裡的狼、老虎紛紛向他靠近,作勢要咬他。道信禪師害怕,法融哈哈一笑:「祖師!你還有這個在嗎?」意思是,你還恐怖心嗎?你還害怕嗎?

  法融一喝:「老虎、狼,下去!」老虎、狼竟然都走了。道信禪師心想:「我是一個禪宗祖師,今天來此,竟讓他說我怕狼和老虎,實在心有不甘。」

  一會兒,法融進去燒茶,準備請道信禪師喝茶。道信禪師就在對面的位子寫了一個「佛」字。當法融出來倒茶,就要坐下來談話時,一看到座位有個「佛」字,心想:「我怎麼能坐到『佛』的上面?」他也害怕了。四祖道信於是反過來取笑他:「你在這修行,還有這個在嗎?」看到「佛」一個字就把你嚇倒了,表示你不直下承擔,不能見性成佛你不是佛!

  法融回過頭來問四祖道信:「那我該怎麼修行?」道信說:「你在做什麼?」法融答:「我觀心,照顧我的心,看我的心在不在。」道信又說:「觀是何人?心是何物?」意思是說:你在這里觀心,觀是什麼人?心是什麼物呢?

  後來四祖道信指示他:「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意思就是,百千法門同歸於心河沙妙德也總在心裡,我們這顆心早就成佛了,我們心裡的功德得很

  大部人所求的功德世間功德,好比梁武帝遇見達摩祖師時說:「我建廟、度僧、印經,請問有多少功德?」達摩師說:「沒有功德。」為什麼說沒有功德?「因為你所做的是世間功德我所的是心源裡面無相功德,人們也早就具備了。」

  法融再問:「何者是心?何者是佛呢?」心和佛怎麼分辨?怎麼知道是心是佛?

  四祖說:「非心不問佛,非佛不問心。」心和佛一而不二,即心即佛,你沒有心,怎麼知道問佛呢?如果不是佛,你怎麼知道來問心呢?可見得心中有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

  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個人一個面孔,一個人一顆心,每一個人的分別心是不同的,盡管不同,真心卻是不二的。

  《般若心經》的「心」,究竟是什麼心呢?當然不是草木心、肉團心、緣慮心,而是堅實心真心真心是中心,是心要。三藏十二部的經典,乃至整個佛法都是大乘佛法做中心。而整個大乘佛法,就是以《大般若經》做中心。所以,以《般若心經》為生活的依據、生命的中心,是不會錯的。

  心是這么重要,人人都有心,卻人人不認識心;人人有個如來佛,可是如來佛是什麼樣子卻不知道,人們往往都是在心外求佛。當然,現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緣,來發覺心中的佛了。

  說到「經」,佛說的叫作「經」,也叫作「契經」。「經」在梵語里叫作「修多羅」,翻譯成中國就叫「契經」。契者,要「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能契合佛的心,契合眾生的根機,就叫「經」。經者,經是路,修行要照著正確的路去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