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長老:如何修行佛法?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學佛供燈修行近十年中,發現很多人佛教有一錯誤認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門中一些高僧大德文章,並集結成冊,名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傳播,以期解開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無阿彌陀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8947304ffb7f4dbe12bc3019e0024727.jpg" width="479" height="319" />

  以下內容,為夢參長老開示

  一、如何拜佛?

  禮拜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我慢心禮拜不可以的,我的老師教我,絕不蹲擺拜墊,所以我們磕頭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師說禮佛還要擺個架子,這叫我慢禮。還有一種求名禮,是說我禮佛,將來得個好名聲這是修行求名,求得人家讚揚。還有身心禮,身體在叩頭,心裡也在觀想,若心裡不觀想只是身體禮拜,這種作用不大的。

  有人說,到了佛堂不能對佛像這樣直直看,認為這是禮貌我當時解釋說,這個話是錯誤的,你不注意不觀想,你禮佛,禮誰呢?這是第一個。你心不至誠,有人心禮身不禮,有人身禮心不禮,你心不至誠這就屬於身禮心不禮;要身心俱禮,心在觀想,口在持名、贊嘆,身體磕頭,身、口、意三業清凈了。還有一種敬禮,一切的垢染都清凈智慧現前,我們不是聖人,但我們也這樣觀想我能夠念《華嚴經》的偈子,一遍一遍的念,這就屬於智敬的意思。

  再深入就是遍入法界禮,這就是普賢觀想法界一切諸佛都有我在面前給他頂禮。我們有時候做不到,沒有觀想那麼遠,但如果觀想正確觀想「一實境界」,那就能相應了。

  《占察善惡報經》里不是講正觀現前嗎?正觀雖然做不到,修誠該做的到,誠心誠意的禮。如果心不誠時,不禮還好些,你心裡至誠懇切,就是無量禮,心裡胡思亂想,或你禮佛求名求利求發財都可以,但所得加持利益太小了,這不叫誠心。要至誠懇切制心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的,但如果說我是想求什麼,那麼你得事先發願,面對佛像,一邊觀想一邊發願說,地藏菩薩加持我,我今天禮拜菩薩,求什麼,把你要的說出來,當你禮的時候,誠心至意的觀想菩薩聖像,沒有像就觀想地藏菩薩已經臨到你頭上了,或者觀世音菩薩已經在你頂上住著,這樣禮這樣觀想,你一作意,像就現前了。

  最後這個禮就是《占察善惡報經》的實相平等禮,我跟佛跟地藏菩薩都一樣,平等平等,我禮佛就是禮我自己,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禮我自己。

  有一位修行,他每天禮完諸佛,有三個頭是禮眾生的,向一切眾生敬禮,包括老鼠蚊蟲都在內,都頂禮。因為《華嚴經》上說,十方一切諸佛跟十方一切眾生平等;《法華經》上常不輕菩薩不是這樣嗎?見了眾生都作禮,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是未來諸佛這叫實相平等禮,不是現在凡夫所得到,因為我們這種觀想還不相應,你在供養禮拜的時候就起觀,心裡必須得想,這才能相應,如果你心裡不想,迷迷糊糊叩頭,迷迷糊供養,供個花擱那就是了,這不行,千萬不要我慢禮。

  但是千萬不要聽我講了,到別人寺廟隨喜功德,或到庄嚴寺去拜葯師懺,把人家拜墊擺開說:「夢參法師講的,這叫我慢禮!」那麼你就給我背了黑鍋,你隨眾時隨喜好了,心裡做如是觀想我這隨緣。我到那去也在拜墊上磕頭,有時候人家讓我主法就得磕,如果我跪在地上,學藏地來個磕大頭,大家恐怕都瞪著眼說我現怪像,給大家的印象不好。心裡知道如果在家中自己的佛像前,千萬不要擺個墊子,最好磕大頭身心健康,一天磕一百個大頭讓你多吃一碗飯,身心健康,氣不舒也順了。

  二、如何通過誦經調伏心性?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講調伏,要調伏到相應。你要坐禪,調身調心調息,調到相應處了,就叫瑜伽」,要相應,必須經過調伏。包括你拜懺、禮佛、誦經,都必須經過調伏的階段

  例如,你念經的時候盡打妄想不念經沒有事,一打開經本,一坐在那裡頭,有兩種情形,一個是點頭打瞌睡,一個就是不曉得念那兒去了。面對這種情形你自己要罰你自己,怎麼罰啊?從頭念起!看你第二遍還注意不注意,不注意,你再從頭念起,這樣就注意了。

  一個字個字的念,不是那麼容易的。說我一個字個字就念,你念吧!讀誦大乘經典,就是修行法門。你念念能開智慧,念念能入定。我們念的經,一般說來能入定嗎?能入定!念得你自己就變成像鏡子似的,照著這個經文,一照過去,相當快,時間非常短暫。但是這個情形不多,怎麼不多呢?很少人誦經可以誦到定中誦的境界

  大家知道《華嚴經》好讀嗎?有的修行人他不到一個鍾頭就誦完一部《華嚴經》,這叫入定。這種功夫層次很多,有很多不同。一樣的誦經,你也是拿那本誦,我也是拿那本誦,有的出聲,有的不出聲,有的金剛誦。所謂金剛誦是自己聽到,外人聽不到,綿密不斷。同樣拿著本子誦,同樣也在修行,人家修觀的觀得相應了,你就觀不到,你一觀就睡著了。他隨著文字觀的時候,眼觀鼻,鼻觀心,還要不失掉那個字你能做得到嗎?

  所以要調伏,調伏就是功夫,不斷禮佛、拜懺、誦經,都含著調伏的意思。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很不容易,大家試一試,讓你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你就達到一心不亂了。你能不能每一念都從心起?能不能念念都歸心?

  你說念佛容易?要達到這種境界,不容易!這就功夫,就要修行。要是真正的修行,哪一個法門都好,在修行過程,一種是你自己修行過程當中,你自己去體會,自己在那兒調。就像彈琴似的,音調不好你自己得調,把弦調得不緊也不松,才能彈出美妙的音聲來;你如果緊了,綳!一彈斷了、鬆了,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

  別人念也是念,你那樣念也是念,但是這里頭的情況完全不同。跟大眾念,敲著木魚念,那就不同了,你只要隨喜,你只能說種善根要想修行,不是大家這么一塊兒和著修行的。喲!末法了,大家念一念,種種善根而已;要修行,那樣念是不行的,絕對不行。還有些人,跟著大眾念的時候,他不曉得念到哪裡去了,他聽著人家念,他也不上,因為他平常沒有隨誦。所以說調伏很不容易。

  三、如何修供養?

  如果讀過《普賢行願品》,皈敬贊嘆供養,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三個願,皈敬不只是皈依一位地藏菩薩也不只是一尊菩薩,而是盡虛空法界諸佛菩薩無窮無盡,這樣的皈敬,這樣的贊嘆、供養,同時把自己化現無數身在那裡禮敬,乃至於世間所有的事物,想到什麼,就供養什麼。

  如果這樣用心走到花店,用你的心力把這里的花移去供養菩薩這就是普賢菩薩供養。如果擴大一點,那不只是未來百千萬億劫,也就是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劫,而且你本身就是地藏菩薩,這樣的供養供養自己,供養無邊的身雲。

  所以端看你怎麼用心也就是我們現在凡夫的一念心,你一天當中是怎麼想的,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也不需要打卦、算命,這些經上,都告訴你了,只要一念間就行了,一彈指間皈依就脫離三塗了,如果至心誠懇的念一部《地藏經》,經經都是互通的,或者念《普門品》、《普賢行願品》、《金剛經》。每部經典都是相通的,就看修行的人受持讀誦的人怎樣用心,把孩子父母都觀成地藏菩薩,我替他們服務的,跟給地藏菩薩服務的,一樣是通的。

  地是心地,性是藏性,人人都心地都有藏性,你供養誰都一樣,不過這種境界、這種觀不容易修,你臨時想一下都行,如果靜下來十分鍾都可以,如果你贊嘆一切佛,贊嘆一切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菩薩都可以。

  我這樣是開闊的說,剛才那段經文是局限的,你要是這樣來講因果,這個因所得的果就不可思議,最後就成就佛果如果你一天就做家事,每月拿點工資吃飯,有空就隨便念念經,你的功德很小。要是把它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他變化一下,反正都是想,為什麼不想好一點,大一點?你的心愈開闊愈好,總比想煩惱好,煩惱到這里來就會產生變化,煩惱到這里也變成智慧了,煩惱菩提,涵義就在此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煩惱,你的一點經歷或皈依地藏菩薩功德也變成煩惱了,你正在念經,家人打閑岔,心裡過意不去,剛拿起經本,家人來了你就煩惱想?應做智慧想,這下剛好,他也得到好處了,就給他迴向一下,千萬莫作煩惱想,就看你用心怎麼用。所以要是能至心歸敬瞻禮贊供養,當然要得福報,不要求世福,也不要求天福,而是要求智慧,求佛的福德,把這個百千萬劫在天上受勝妙的福德布施了,這就叫布施

  四、如何修隨喜?

  眾生贊嘆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乃至於做一點小事,看見什麼都隨喜一下,這個世界雖然說怎麼壞,我看好事還是很多。

  你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功德無量,乃至一點小事法會也好,做佛事也好,幫助人也好,隨便一點,要隨喜人家功德,說:「我很高興!我贊嘆隨喜!」這功德不可思議,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功德成了你自己的,你不是缺功德嗎?他做即我做,但是要毀謗,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凈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隨喜功德佔的便宜最大,特別是隨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時,都在眾生,你用不著看見,你發願就好了,隨喜功德,照著《普賢菩薩行願品》,觀想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你怎麼隨喜一下,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你常隨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在說法,為什麼不隨喜,反而一天到晚睜著眼睛眾生的過惡?所以要注意,不要毀謗別人,要稱揚別人,一個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處你就隨順這一點,他有一點好就可以,你就會積福了。

  五、如何修十善?

  《地藏經》里,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的「十惡」。《占察善惡報經》的《占察輪》上,也是注重這「十惡」。《地藏經》所講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獄,也是這「十惡」。

  甚麼是「十惡」呢?

  就是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殺、盜、淫」,「口」里所說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里所想的「貪、瞋、痴」這十個業。身上所作的業,口裡所發出的業,心裡所起的業,就是十業,這十惡業不做,盡做好事那就十善。說好話,不惡口,盡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壞別人,就不犯兩舌。口裡說話從來不帶污穢的語言這叫「不惡口」。

  總是贊嘆,除了贊嘆別人的功德之外,盡量說些好聽的,說些使人歡喜語言這就是對治「惡口」了。沒有道理的話不說,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閑談」,再不就是「人我是非」,這類的話不說,就是「不綺語」。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騙人、欺詐、妄語就更不說了,這樣口業就清凈了。

  加個「不」字就是善業,沒有「不」字就是惡業,也叫「惡輪」。心裡起貪念,起瞋念,起了邪見愚痴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胡塗,無明業因,就是「貪、瞋、痴」所引起。如果我們心裡「不貪、不瞋、不痴」,就是善業。身上不殺、不盜、不淫」,就是善業。「不淫」是指除了夫婦關係之外,但從究竟來說,是一切不淫,這就是善業。

  形容這十善業,就是「善輪」。若是造罪了,就成為「惡輪」。「輪」有什麼作用呢?大家都知道,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輪是轉變的意思,輪轉不停的。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輪迴,會永遠不停息?永遠流轉?就是因為「業」,「業」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業」,善也使你不能停止。但是「十輪」有究竟,也有初步。將善業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將眾生的惡,轉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眾生的「十惡輪」。因為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十輪」,為什麼要加一個「地藏十輪」呢?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護持這部經的菩薩虛空藏菩藏。《地藏經》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菩薩。大家知道「虛空菩薩」是什麼涵義?「虛空菩薩」在《華嚴經》上,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是寶藏的意思。「虛空」不是這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的十相。「空」,不空,「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囑記他去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甚麼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為「大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