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用這種的功德性來大作佛事,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天竺三藏菩提燈 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

  ……他對佛教講堂,從來的印象是不很好;他說所住的這些個都是嬉皮,他最不高興嬉皮。為什麼要度嬉皮?可是他若想度,恐怕也沒有人相信,所以可以說不度。本來在我的這種思想也沒有什麼嬉皮不嬉皮,大家都是人,也沒有什麼中國人、外國人這種國籍的觀念。誰相信佛法,誰就可以學習;誰不相信,誰就不可以學習。

  這個人今天來寫了幾十塊錢的 check(支票)供養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事情!他本來老早就想來的,以為我們一定會怎樣請他來,或者怎麼樣子;殊不知我這兒從來就沒有這種的功夫,沒有時間請任何人。來者自來,去者自去。

  今天的這個法會,我們念佛,我告訴你們:念「彌勒尊佛」,你們就要念「消災延壽藥師佛」。唱那個八句贊之後,要念三稱「增福壽菩薩摩訶薩」,那後面都有的;說是三稱,念了一遍不念了。既然不熟,就該早一點練習練習;現渴了想要喝水的時候,現鑿一個井,這未免來不及了。

  (之前有脫文)

  喔!我鍘你頭、驗你血是不是?這簡直弄到什麼地方去?你問問他:聽誰這麼樣講,說出來這驗血的方法?自己不知道,怎麼可以隨便亂講?這你莫如不提我的名字,說他自己;就說:「你說的!」這可以的,你不要把我拖出來!「就是你!」就對他這樣講;因為那個不需要我來負責任你這麼樣一講,這個 lancaster到其他大學講,說我怎麼樣講驗血。這簡直的!

  若等到驗血才知道,那你把血驗了,祖師已經死了嘛!你就知道是,又有什麼用?頭已經離開了、已經沒有了,他的血就白色的,又怎麼樣?那個師子比丘和二祖神光,都是砍去頭才知道流白血,那已經沒有用了;誰砍他的頭,這個人一定下地獄的。這麼危險的事我都敢做啊?如果我把這祖師的頭砍去了我要下地獄的。這個意思,你看就差一點點;差之絲毫,謬之千里,那整個的意思完全沒有了!禪宗這種精神,也就在這個地方!等著驗,那可什麼都晚了!等著這個人死了,才知道這是個祖師;那有什麼用呢?這祖師也是死祖師,不是活祖師,那根本沒有用了!

  見著六祖,誰也沒說:「啊!我把你頭割下來,試驗試驗你是不是祖師?」為什麼我那麼對他說呢?我就知道:就這一下子,就把他嚇住了!他根本就是冒充的,他就是怕斬腦袋嘛!他做假祖是可以,一想斬他頭──這就好像一個考試似的,這一個考試,就考不上了!他若說不怕,我真可以殺了他!哈哈!所以我試驗你們哪一個,你要是不怕,來啊!就試試看!

  「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

  這是前邊的第二科,廣修供養。這廣修供養又分出兩小科:第一科,就是要明白供養的供具;第二科要觀想這個供具。那麼為什麼要觀想這供具呢?就是要隨著這個緣。緣,就是你富有的,可以辦多一點供具;你沒有這麼大力量就可以觀想這個供具。你做這種的觀想必須要至誠懇切的心,才能有感應的。

  「如是禮已」:好像前邊這麼禮拜三寶禮拜地藏菩薩之後。

  「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隨你的力量能辦到多少香、多少華等,你就做這個供養觀:修這個廣大的供養、修這個法界供養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這是廣修供養的第二科,觀想供具。這觀想里邊,又分出兩小科:第一,修供養觀;修供養的觀法。第二,利益觀;觀想我這供養有什麼利益有什麼好處?在第一,修供養這個觀法,又分出兩科:第一,稱性總觀;第二,緣境別觀。稱性,就是恰到好處,這種觀和自己自性相符合了。緣境,有特別的境界,有特別的一種觀法。

  在第一修供觀,也就是稱性總觀,里邊又分出兩科:第一,要明了所供的這種體是周遍的。第二,你要明白能供的性遍。第一,所供體遍,是供十方諸佛;諸佛法身是周遍法界的。第二,你要明白這個能供的──就是我們能供十方諸佛;這種性也是周遍法界的,也是和諸佛法身是一樣的。現在是第一科,所供的體遍;明白所修供養諸佛法身是周遍法界的。

  「憶念一切佛、法、僧寶」:你啊!供養三寶的人你也要在默默中,在你腦海里邊這麼觀想觀想佛也是周遍法界的、法也是周遍法界的、僧也是周遍法界的,這佛、法、僧寶,都是周遍法界的。

  「體常遍滿,無所不在」:體,就是法身。他這個法身是遍滿一切處的,他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任何地方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寶、不是僧寶。

  所以你不要說:「我這供養佛,佛知道嗎?我這供養法,法又有什麼知覺呢?我供養僧,那僧是知道啰?」你不要問佛知道不知道、不要問法知道不知道、不要問僧知道不知道,你就問問你的心知道不知道?你心若知道了,那佛、法、僧寶都知道了;你心若不知道,佛、法、僧寶也不知道。

  但是你絕對不可以說「我的心不知道」;為什麼呢?你沒有死呢!你死了,這個地、水、火、風分散了,你八識跑了那時候知道了;你有生的一天,你供養三寶,你心裡絕對知道的。你心和這個十方三寶是一樣的、是一個的,沒有所分別的;所以你心量是無在、無不在的,佛、法、僧寶也是無在、無不在的。

  「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剎土,施作佛事。」

  這是第二科,能供性遍;能供的這種功德性,也是周遍法界的。怎麼能周遍法界呢?因為你要發這個願,你要做這種的觀想;你觀想有多大,你這供養的性就有多大。你觀想虛空、遍法界,你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那麼你這功德也就周遍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處。

  「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發願使令你所供養的香和華和這個法性是一樣的。所供養的,不論是多少──多,是無量無邊;少,就是一香一華。法性是無盡無盡、無邊無邊的,是重重重重、無盡重重、重重無盡的;所以你這個法性重重無盡,你這個香、華也會重重無盡的。

  「普薰一切諸佛剎土,施作佛事」:既然等同法性,所以就周遍一切好像微塵剎海那麼多諸佛國土;用這種的功德性來大作佛事,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這種供養功德性也周遍這些微塵佛剎國土

  恭錄自《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