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普被,聖凡齊收。】
【徹下,則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
這一生當中造作極重之罪,換句話說,這個人他來生決定墮地獄,他造的有這么重的罪;如果他在臨終之前,遇到了善友,這個善友就是懂得佛法,懂的這一個法門,能把這個法門教給他;他立刻接受,就發願念佛求生凈土,他也能得生。生到西方世界,成就高下如何?實在不可思議,他的成就跟文殊、普賢沒有差別。
我們初學的人聽這個話,心裡很不平。文殊、普賢修行多生多劫,他得的那個果報,那是應當的。這個人一生造罪業,念幾句佛號就往生,為什麼一切果報就跟菩薩相等?聽起來好像太不公平,總令人心不服。殊不知這是兩樁事情。累劫修因證果、斷惡修善是一樁事。你往生到西方世界,憑什麼?文殊菩薩憑什麼去的?普賢菩薩憑什麼去的?憑的是「信願行」,憑這個往生。這個做惡之人,到臨命終時,怎麼往生的?他也是「信願行」。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五逆十惡的人跟文殊、普賢是一樣的。一樣的因,兩樣的果報,那才叫不公平。同樣的因,所以他是同樣的果報。所以,這個因非常非常的特殊。《觀經》三福裡面講的「深信因果」,就是講這一樁事情,不是普通的因果,特別是講往生西方世界這個因果,這是一個特殊的因果,我們要深信不疑。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修因平等,得果平等。
這是我們從表層看,我們凡夫只是看到現前這一面。如果你是有真正功夫的人,你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那你就恍然大悟,你才曉得這個惡人往生,你也會點頭,你也會笑起來了。他這個惡是這一生做惡,他從前沒做惡,生生世世他修的有不思議的善行,有無邊的功德,這一生當中,迷惑顛倒,造了大罪業。假如不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的話,這個惡人在臨命終時,怎麼會遇到善知識?善知識一勸他念佛,他怎麼就會相信?怎麼就肯發願?這不容易,這就是多生多劫他的善根福德現前了,所以人家一提醒,他馬上覺悟了,「信願行」三個條件立刻就具足了,這一具足就成就了。我們再翻過來:
【本經雲: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三句是出在本經的。佛告訴我們,「值」是遇到的意思,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怕的是你遇不到。你只要遇到這一部經,你的願望都可以達到,隨意所願。你願意成佛,你這一生確實能作佛;願意成菩薩,能作菩薩;願生人天,就得人天的福報。得到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隨心所欲,你的願望統統可以得到。
由此可知,這個法門不僅僅是幫助你往生凈土,不退成佛。這個《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你不願意往生的,想得人天福報的,你也一定可以得到。這個不退成佛,這是最大最高最上的。最高最上能得到,其他這個小福報,那還有什麼話說!當然是很容易的,完全看你的心願,能夠滿足你的願望。
【末法眾生,福薄障深。】
【唯此一門。】
我們要想解決問題,要想離苦得樂,要想永脫輪迴,只有這一個辦法,只有這一個門徑。
【但信願持名。】
這個信是真信,願是懇切的悲願,一心執持名號,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便能功超累劫。】
這講修行其他法門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無量劫,才能成就。這個法門不必,時間很短,通常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大部分三年到五年就成功了,所以他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一句話很要緊,實在講,這一句話就是成佛的代名詞,圓證三不退就是成佛。沒成佛,菩薩位次上也是進進退退。地位比較低一點的菩薩,實在說是進得少退得多。到八地以上,這才真正到不退轉;換句話說,七地以前還有退轉。八地以上,這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再成佛;你看這么高位的菩薩才真正做到三不退!
凈宗法門,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縱然是五逆十惡去往生的,下下品往生的,也是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這個難信,絕對不是講我們凡夫,是說一些大菩薩們,他們對於這一樁事的真相沒搞清楚,理論不明了,乍聽這些事,免不了懷疑。因為這個法門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一個普通的境界。所以縱然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能信的人,那真正是有大福報,他聽了,他不懷疑。
這個話是真的。沒有這一個法門,換句話說,佛法在世間跟其他一般宗教完全一樣,只能夠勸善,教給我們斷惡修善,來生得人天福報,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就是佛法各宗各派這一些理論、修學的方法,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在這一生超越輪迴。像倓虛法師在這個《念佛論》裡面所說的,這一個小冊子在美國流通得很多,在這個佛七開示裡面所講的,他一生當中,他舉修禪這一個例子,參禪的人得禪定的,他見過、聽說過;開悟的,沒聽說過、也沒見過。禪宗要不開悟,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個境界,還在三界之內。得禪定能夠盤腿面壁,一坐坐個十天、一個月才出定,我們覺得這個功夫了不起了,那是禪定,他的能力到哪裡?到色界天,到無色界天,出不了三界。你就曉得出三界是多難,太難太難了,不容易!
唯獨這一個方法橫超三界。這個念佛法門,我們憑什麼?憑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肯念,阿彌陀佛拉我們一把,把我們帶走了。不是靠自力,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是靠佛力。
【元曉師雲。】...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凈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這是元曉大師說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什麼?就是為了六道凡夫。你說為什麼?因為六道凡夫在六道輪迴裡面太苦了,用什麼方法幫助他,立刻能夠超越輪迴,這是阿彌陀佛無量的悲願,所以建立這個法門,他是以度凡夫為主。凡夫能夠在一生當中圓滿得度,何況三乘聖人?三乘聖人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聽到這個法門,肯接受,肯修學,那個成就當然快速,這是一定的道理。元曉師這個說法,實在講,非常符合彌陀本願,給我們凡夫帶來了堅定的信心。這個法門不是為菩薩說的,不是為羅漢說的,就是為我們說的;換句話說,我們的修學就是這個法門所說的當機者,也就是所度的對象,正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