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

  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若疾病纏綿者,當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凈業,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當以病為葯,速求出離。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賓士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順受也。然孟子所謂大任,乃世間之爵位,尚須如此憂勞,方可不負天心。何況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覺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於貧病,則凡惑日熾,凈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矣。古德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者,正此之謂也。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謂因果虛幻佛法不靈。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泛泛悠悠修持,便可消盡也。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痛念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法門。其宏慈大悲,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恆河沙分之一。只宜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可蒙佛加被,業消身安耳。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迴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必須懇切志誠之極,方能感應道交,即生親獲實益。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縱令得生人天,斷難高預海會。至於佛像當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銅鐵等看。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對經像時,當如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足矣。現今士大夫學佛者多,然率皆讀其文,解其義,取其供給口頭,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於恭敬志誠,依教修持者,誠為難得其人。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哀哉。凡遇知交,當諄諄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凈土法門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斷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則與佛相背,臨終定難感通矣。古人凈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豈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斷乎。若欲研究,當看凈土十要。此書乃蕅益大師凈土諸書中,采其菁華,妙契時機,最為第一。其開首彌陀要解,自佛說此經以來,為西天東土中,絕無而僅有之註解也。宜恪遵守,不可忽略。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

  參考注釋:

  【烜赫】昭著;顯赫。

  【博地】借指人間。《天台大部補註卷第十一》:「博地,博廣多也。下凡之地廣多故耳。」

  【法王】佛於法自在。稱曰法王

  【臆斷】1.憑臆測而下的決斷。2.主觀地判斷。

     如誠法師譯: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話,應當退一步來想。想一想世間上超過我的人固然多,而不如我的人也有不少。只要吃得飽穿的暖,何必羨慕別人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這樣尚且能轉煩惱菩提,難道不能轉憂苦為安樂嗎?如果是疾病纏綿的話,應當痛念色身是痛苦的根本,生起大厭離心,努力修習凈業,發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而成佛道。我們應當以病為葯,速求出娑婆。必須知道具足系縛的凡夫,如果沒有貧窮疾病痛苦就會每天賓士在聲色名利的場所而不能停息。誰肯在春風得意威風顯赫之時,回過頭來想想未來會沉溺墮落的事情呢?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知道上天要成就一個人,大多以逆境來磨練他,而敬奉上天的人,應該逆來順受。然而孟子所說的「大任」,是世間的官爵地位,尚且須要如此的憂心勞苦,才可以不辜負上天之心。何況我們以博地凡夫,直接想要上承佛陀覺悟之道,下化法界一切有情。倘若不稍稍憑藉貧苦疾病受一些挫折,那麼凡夫見思二惑日日熾盛凈業難以成就。迷失暗昧本心,永遠沉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啊!古德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啊!只要志心念佛來消除舊業,千萬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認為因果虛幻佛法靈驗。必須知道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中說:「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哪裡是泛泛悠悠修持就可以消除究盡的呢?所以釋迦本師、阿彌陀佛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兩土的教主,痛心切眾生沒有力量斷除見思惑,特別開設了一個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法門佛陀的宏慈大悲,雖然是天地父母也不比喻其中的恆河沙分之一啊!只應該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然可以蒙佛加被,業障消除而身心安樂。如果病苦的太厲害,不能忍受的話,應當在早晚念佛迴向之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正當危急之際,如果能夠持誦禮拜觀世音菩薩菩薩都隨感而應,垂慈庇佑,令我們脫離苦惱而獲得安樂念佛這個法門,是最簡便最容易,最廣遠最宏大的法門。必須懇切志誠到了極點,才能夠感應道交,就在這一生親自獲得實際利益。如果懶惰懈怠,絲毫沒有敬畏之心,雖然種下解脫的遠因,而褻瀆輕慢的罪過就不堪設想了。縱然得以生到人道天道,斷然難以高預蓮池海會。至於佛像,要當作真佛看待,不可以當作土木銅鐵等無情之物看待。經典是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也要當作真佛來看,不可以當作紙墨等一般的書籍看待。面對佛經佛像時,應當如同忠臣侍奉聖主,孝子捧讀遺囑。能夠這樣,就沒有業障不能消除,沒有福慧不能具足了。現在的士大夫學佛的人很多,然而都是讀誦經文,理解經義,取來作口頭文章,以博得大通家名聲罷了。至於說到恭敬志誠,依教修持的,實在很難有這樣的人。我常常說:「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悲哀啊!凡是遇到知交朋友,應當誠懇的以這個恭敬之法告訴他們,這是很大的法施。凈土法門如果能真實相信,這再好不過了。如果自己的智慧有不明了的地方,就應當仰信諸佛以及諸位祖師的誠言,斷然不可以有一念的疑心,有懷疑就與阿彌陀佛相背,臨終決定難有感通啊!古人說凈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了知。登地菩薩,不能了知其中少分。登地大菩薩,尚且不能全部了知。怎麼可以用博地凡夫知見妄生主觀決斷呢?如果想要研究,應當看《凈土十要》。這本書是蕅益大師凈土宗的諸多著作中,採取其中的精華,妙契當時的根機,是第一要緊的一本書。其中開頭就是《彌陀要解》,自從佛陀宣說這部阿彌陀經》以來,是西天東土,絕無僅有的註解啊!應好好的遵守,不可以忽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