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沒有深信切願,這一句佛號念的不得力

  【元曉師雲:】

  元曉是唐朝朝鮮人,就是現在的韓國人,他對《無量壽經很有心得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

  【發菩提心是明正因。】

  ...【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行。】

  這是元曉大師看法

  【善導、靈芝、與日本凈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

  這是一個正、一個助。他們的看法,恰好相反。但是不管是依那個,只要照這個去修,決定都能往生。為什麼?都發菩提心了,都老實念佛了。所以,不管它哪個正、哪個助,總而言之,統統都能往生,都沒有錯。

  【蓮池大師和會之曰:】

  到明朝的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有《彌陀經疏鈔》。

  【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

  他老人家把正助雙修統統結歸在一心專念上,這是蓮池大師的修學心得給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示、很大的貢獻

  【徹悟禪師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他的四句話也是正助雙修。什麼是菩提心?真正覺悟的心。什麼是真正覺悟?知道生死事大,這是一個正覺的人,一心一意要解決生死的問題,這是覺悟。如果再取凈土這個法門,一向專念,求生凈土,那可以說是究竟圓滿覺悟;比禪宗裡面所講大徹大悟,還要究竟,還要圓滿這是真實的,決定不是虛妄徹悟禪宗大德晚年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他的語錄以後收在《凈土十要》裡面,《凈土十要》的附本。

  【蕅益大師雲:】

  這些話在《彌陀要解》裡面。

  【信、願、持名,為一經要旨。】

  就是這一部經修行的綱領。

  【信願為慧行。】

  因為沒有智慧你不會深信;沒有真正的智慧你不發願你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你真信、真想去,這是大智慧!

  【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蕅益大師說得好,凈宗法這一說法,古來沒有人說過,這是他獨特的發現我們現在人講發明,發是發現,明是明白,也就是真正悟得了。 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去,就在信願之有無。那好了你有信、有願,不念佛,能不能去?不能。至少要十念,十念也是行。有堅定的信願,修十念法,決定往生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下怎麼得來的?是持名功夫的深淺,這是念佛功夫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庄嚴土,上上品往生;功夫次一等的,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功夫最低的叫成片,這一句佛號打成一片,生凡聖同居土。所以,四土三輩九品原因是我們念佛功夫的深淺,這個要知道。

  我們希望到極樂世界自己的品位高。品位高,成佛快;品位低,成佛時間長。好像讀書一樣,那個低的從一年級念起,到大學四年才能畢業;那程度高的,插班,一插就插到大學四年級,幾個月就畢業了,就快。我們知道這個事實全心全力念佛,希望在此地這個預備的工作做得圓滿愈好,到西方極樂世界增高品位。

  【故慧行為先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這就說明了「信、願、持名」這三個條件,缺一條都不可以

  【又曰: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這一句話也是蕅益大師的發明。因為這個發菩提心,按照古大德說法說得很多,說的我們很難體會,不容易了解,因此也不曉得怎麼發法。這個菩提心怎麼個發法,很難有很清楚、很明白、很具體簡單的說明。到蕅益大師這才明了了、才明白了,真的是簡要詳明,非常非常難得。什麼叫無上菩提心?深信發願對於這個凈土法門、《無量壽經》一點懷疑都沒有,完全相信,完全接受。發心,發什麼心?求生極樂世界的心,求見阿彌陀佛的心,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仔細想一想,蕅益大師這個話對不對?確實不錯。果然深信發願,就是前面所講的,徹底的覺悟、究竟的覺悟圓滿覺悟,當然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了。

  【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

  「的」是的的確確,這是凈土的指南。

  【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由此可知,這一句阿彌陀佛,從什麼地方念出來?從深信切願。這一句佛號從這裡生的,從這個地方念的,這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換句話說,這一句佛號的根是在深信切願;沒有深信切願,這一句佛號念的不得力。為什麼?沒根,那就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不往生,你信的不深,你的願力不強。為什麼信不深、願不強?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放不下,對這個世間種種情愛、貪念去不掉,障礙了你甚深的信願,所以這個念佛功夫不得力。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種一個遠因,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

  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要對自己的病痛下決心,真正把它改掉。首先,把這個貪愛、得失去掉,對這個世間決定不貪圖,所有一得失統統不關心。得到是假的,將來死了,帶不去的,不值得歡喜;失掉無所謂,我去西方極樂世界,本來我就不要。你還有什麼憂慮?還有什麼牽掛?還有什麼操心的?當然就沒有,心就安了;心清凈,心就安了。要把世出世間法甩的干乾淨凈。

  古人常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雖然在佛門裡面做種種的善事,修種種功德,決定不執著,「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有機會做,盡量的做,心裡頭痕跡不著;換句話說,不妨礙清凈心,心地還是沒有染著,這就對了。

  【大本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

  大本是指《無量壽經》。他這些話是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本,同一部,只是一個說的詳細,一個說的簡單而已。

  【故今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蓮池諸祖之垂教也。】

  蓮池、蕅益大師都是凈土宗晚近了不起祖師大德,他們給我們的教導,給我們的指示,決定不會有錯誤。下面一段是舉《觀無量壽經》裡面,這是經上所講的菩提心

  【觀經雲: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經上教給我們一心不亂,怎麼會來了三種心?諸位要曉得,此地講的三種是一心。一心有體有用,「至誠心」是體,是一心的心體,後面兩個作用,所以確實是一心。「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就是我們的真心,怎麼對自己,怎樣對別人;對自己是深心。

  我們先說真心是「至誠心」,真誠到了極處,是真心本體。換句話說,我們在這世界上,處事待人接物,別人虛情假意對我,我怎麼樣呢?我要真誠待人。「那用真誠待人,不就吃虧了」;是的,世法吃虧了,西方極樂世界佔便宜了,這個帳要會算。不怕吃虧,不怕上當,絕對不在乎。我們要去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怕吃虧,怕上當,處處跟人計較,眼前你能保住一點小利益,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了,這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沒有辦法計算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我們要真誠,為什麼?諸佛菩薩真誠,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一個不是真誠的。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首先我的心跟他們一樣,不欺騙自己,不自欺,不欺人,這是往生西方世界先決的條件

  「深心」是好善好德之心。什麼是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沒有比念佛更善了,沒有比往生西方世界更善了,自己的愛好就是這一條,其他的統統都沒有。

  把自己所修所行的一切功德利益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換句話說,自己所修一切智慧福德,也叫一切眾生共享,自己不需要享受,讓大家共享,這就是迴向發願心」,這個心跟佛度化眾生的心相應,心心相應。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為什麼?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樣,哪有不生道理!所以,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解同佛解,行同佛行。我們的「心願解行」與阿彌陀佛相同,與釋迦牟尼佛相同,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相同,決定往生,一點疑惑都沒有了。

  無量壽經  (第八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