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998a4b6e168bf61de7e4d8be6aaea3a5.jpg" />
佛
舍利五重
寶塔是
遼代道宗
皇帝耶律洪基為紀念
其母蕭
太後於1071年建造的,石塔、鐵塔、銅塔、銀鎏
金塔、
黃金舍利塔五層塔重疊相套,該塔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曾遭盜取,所幸之後一直保存在
香港,未遭破壞。佛
舍利五重
寶塔的建造、塔的流失海外最終回歸經過等進行了一一介紹,塔的歷史
價值、
藝術價值進行了
評價,並對國寶的原址進行了解析。 佛
舍利五重
寶塔簡介 佛
舍利五重
寶塔為五塔重疊相套,由外及內依次為石塔、鐵塔、銅塔、銀鎏
金塔、
黃金舍利塔。最外層的石塔立在
房間中央,全高1.75米。石塔四周,立
青石圓雕四
天王,高40厘米,表面彩繪貼金,保存基本完好。原先嵌套在內的鐵塔、銅塔、銀鎏
金塔已經在3個保險櫃內分別置放,最為珍貴的
黃金舍利塔由數名保安看守靜謐的安
放在單獨的雙層保險櫃內。 佛
舍利五重
寶塔為
遼代建造,是
遼代道宗
皇帝耶律洪基為紀念
其母蕭
太後(道宗母,興宗仁懿
皇後蕭氏)於1071年而建,原所在地在
北京西郊八大處
靈光寺內的“招仙塔”(又稱:畫像千
佛塔)。塔這組雕像
中有釋迦牟尼、大日
如來,
尤其是其中一組雕像是
釋迦涅盤像,而與它正對
的是大日
如來。嵌套的層層內塔中
也多次出現
釋迦牟尼像,“這正
是指引、
暗示後人,塔中供奉的
舍利不是別人,正是
佛祖釋迦牟尼的
真身舍利”。
舍利塔的套裝層數達五重之多,與
法門寺
地宮出土的安放
真身舍利容器重數相同;
寶塔上有多處
釋迦牟尼的
涅盤圖;銀鎏
金塔與
金塔包裹以銀絲串綴珍珠的“天網”或“因
陀羅網”,
這是佛教考古史上填補空白的重大
發現;五重塔身之上的
佛像與紋飾融合顯密二宗,表明
舍利供奉之日,
漢傳、南傳、
大乘小乘、顯宗
密宗的
四眾僧侶共同參與與安放佛
舍利的
法會。經過
中國頂級考古專家、歷史學家和
佛教界近三
個月的研究,大家一致認定:能享有如此高禮遇的
也不可能是
釋迦牟尼以外的第
二人。各界專家普遍認為:佛
舍利五重
寶塔供奉
的是釋迦牟尼舍利,建造規格屬皇家級別,世所罕見,具有極高的文物、
藝術、歷史和
宗教價值。 佛
舍利五重
寶塔介紹 石塔 高約173厘米,塔
身分為兩層,刻
有一幅
佛祖涅 鐵塔 高約80厘米,塔身平座設欄桿,內佇立三尊青銅
造像 銅塔 高約48厘米,剎尖為寶
葫蘆,塔身設尖拱門一座 銀塔 高約23厘米,銀質鎏金,銀絲穿綴珍珠的因
陀羅網籠罩
金塔 高約8.5厘米,塔身呈
葫蘆狀,通體為菱形網
目的珠網
包裹 佛
舍利五重
寶塔回歸祖國 據了解,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
北京,炮轟
靈光寺,招仙塔被轟塌。金維諾先生認為,八國聯軍當年並非為鎮壓義和團運動而炮轟
靈光寺,而
是為了盜取塔內
之物,可以推測八國聯軍盜走佛
舍利五重
寶塔後,一直存
放在香港,而且在封閉
狀態下受外界影響不大,得以今天
還能保留了非常好的整體色彩和
狀況。 海峽兩岸同胞促國寶回歸
之路 重金將國寶搶救回國並無償捐獻給
國家的海外華人王崇仁先生,原籍
山西。《環球時報》記者有幸在
西安見到王崇仁先生,並探尋了國寶回歸的艱辛
之路。 “在2006年10月份蘇富比拍賣會期間,我偶然見到了這座五重
寶塔的
照片”,王崇仁先生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道,“雖然我僅對收藏青
銅器有所研究,也並非嚴格
意義上的
佛教徒,但當
我見到
照片時,一種強烈的
直覺促
使我必須見見實物”。經過多處打聽,王先生終於找到了
那位台灣收藏家。 “由於整套
寶塔很大,
我見到實物時,已被分散裝在密封的十個
箱子里”,當
台灣收藏家將
寶物打開時,頓時讓王崇仁大吃一驚,
直覺告訴他,
這是一件稀世
珍寶。隨著
主人介紹
寶物的
內容愈多,就愈讓王崇仁覺得這必定是件國寶級文物。王先生說,“這件文物流失自大陸,由於是聖物也是國寶,收藏家們都
是在民間私下轉手收藏,不敢公開拍賣”。 當問到是否有“競購者”時,王先生笑了笑,“當然,
途中經常會殺出程咬金競購”。“這位
台灣的收藏家
德行也很高,
他也認為,聖物是沒有
權力個人收藏的,作為從
中國大陸流失出去的文物,有
義務讓國寶回到祖國,回到家”,“但由於
台灣的特殊
情況,這位
台灣收藏家一直在等待一個有
緣分的大陸人能將聖物請回”。 “我承諾我請回聖物的
原因是捐獻給
國家”,王先生說,這也和
台灣賣家的
意志不謀而合,
自然開始打動了這位
台灣收藏家的心。“當然,國內
也有收藏家也承諾請回並無償捐獻給
國家,但我的
心誠又一次打動了賣家”,王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前前後後我
跑了26次,幾乎每星期一趟,恐怕再
也沒有人像
我這麼
心誠了吧”,“一切
都是緣份”。在2007年12月26日,王崇仁宣布,將他從海外搶救回國的一座佛
舍利五重
寶塔無償捐獻給
國家。 但按照收藏界的
規矩,王先生一直
不願意透露這位
台灣收藏家的姓名,只
是說,“整個國寶回歸的
過程,海峽兩岸
人心是一脈的,聖物應該回到它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