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從菩薩智慧清凈業起,庄嚴佛事,依法性入清凈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雲何不顛倒?依法性、順二諦故;雲何不虛偽?攝眾生入畢竟凈故。
——《往生論注》
01
菩薩的真實功德,跟凡夫的不實功德正好反過來,凡夫是「不順法性」;菩薩是「從菩薩智慧清凈業起,庄嚴佛事,依法性入清凈相」,結果就是「是法不顛倒、不虛偽」。
為什麼說不顛倒呢?因為它「依法性、順二諦故」,「二諦」就是真諦、俗諦。
「攝眾生入畢竟凈」,是為了完成菩薩的發心,菩薩要度眾生,就要完成這件事。當然,「攝眾生入畢竟凈」有不同的方法,勸眾生往生凈土是其中一個。
這本來是菩薩做的,我們雖然是凡夫,但我們念佛了,就是凡夫菩薩格,只要勸眾生往生凈土,我們也可以做到「攝眾生入畢竟凈」。
因為凈土法門非常善巧,非常方便,方便到無以復加,讓凡夫能夠做到菩薩的事情。
《大悲經》說:
「行大悲人」,這個稱呼本來是形容佛的,佛是能行大悲的人。這里形容勸人念佛的人,輾轉勸身邊的人念佛,這樣的人名為「行大悲人」,因為他跟佛一樣,行的是佛的事情。
印光大師說:
這樣的功德多大!一個凡夫變成佛了,就因為我們當初勸他念了一句佛。
《大智度論》說:
若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把四天下所有的金銀、琉璃、瑪瑙等各種寶貝,供養佛、菩薩、緣覺、聲聞這些聖者,得福很多吧?但是不如勸人念佛一聲。
善導大師也說:
「自信教人信」,在這里善導大師是專指勸人念佛的,自己信,同時也教別人信。
「難中轉更難」,為什麼這么說呢?自信就很難了,又教別人信,那就更難了。
如果真能這么做,「大悲傳普化」,把這個法門弘揚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這樣就能真正地報答佛的恩德,「真成報佛恩」。
02
敬白一切往生人等:若聞此語,即應聲悲雨淚,連劫累劫,粉身碎骨,報謝佛恩。
如果有人聞到阿彌陀佛的大悲救度,知道我等罪惡凡夫念佛就能往生,聽到這些話的人,就應該嚎啕大哭,淚水跟下雨似的,「嘩啦嘩啦」地流。
還說「碎身慚謝報慈恩」,這個身體碎屍萬段,也不足以報答佛的恩德。
還有一段話也特別感人,這段話在《觀經疏》: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
何以故?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舍,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凈土,向無上菩提。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凈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什麼意思呢?
如果碰到一個人,這個人非常想舍掉娑婆世界的生死之苦,舍掉八苦、五苦、三惡道苦,而且能夠「聞即信行」,聽到之後就去做。如果碰到這樣的人,就要「不惜身命,急為說之」,哪怕說了就得死,也要說,萬一這口氣不來,對方不就錯過了嗎?所以要趕緊說。
如果讓一個人舍掉娑婆世界的苦,出離六道生死的苦,就是真的在報答佛的恩德。
因為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不止是為了讓眾生制惡修福,修人間福報,受人天之樂。
人天之樂就像電光石火一樣,人天之樂就虛偽在這里。「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說它虛偽,是因為它稍縱即逝,非常短,還沒來得及享受,就沒有了。所以,若因若果都是虛偽的,因是虛偽的,果也是虛偽的。
「須臾即舍,還入三惡,長時受苦」,還得墮入三惡道,長時受苦。
「今時有緣相勸,誓生凈土者」,大家有緣,都勸往生凈土。這樣的人「即稱諸佛本願意也」。「稱」是合乎,「稱諸佛本願意也」就是合乎諸佛的本願意。這個人所做的事,他的心願跟諸佛的心願吻合,完全相應。也就是「輾轉相勸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
既然都知道念佛往生好,娑婆世界沒什麼意思,往生之前還有什麼事有意義嗎?
有人說:「師父,你都沒什麼嗜好。」確實沒什麼嗜好。稍微愛看點書,但是不讓我看也行,就是勸人念佛,還覺得有點意思,所以只能出家,不出家在世間還得賺錢。
你們是不是也覺得,
只有這件事有意思呢?
如果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