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因果業報,遠比法律的處罰痛苦太多

  導語:每個人都要自己的行為、言語思維,負全責。無論造作善業或惡業動機對象,都將影響業的強弱。因為「因果不虛」,所以改變因,就可以改變果。

  造業的動機對象也會影響業的強弱。如果動機是為了他人的利益,會比自私為己而作,力量強大很多,善果也會大很多。就像布施給窮苦的人,比起給予富有的人,善業的力量更大

  造惡也是一樣,當准備作一件壞事,在內心計劃了很久,手段也很殘忍,就會加重惡業力量。而想做一件善事計劃籌備了很久,過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也會增強善業的力量

  這些和法官判案是類似的道理法官判案時,犯人的犯案動機手段、是否感到後悔、對像是誰、是否成功犯案等等,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刑罰的大小。

  如果法律規定只要殺害任何生命都會判重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一定不敢殺生。然而,在因果規律上,殺生果報遠比法律刑罰痛苦太多,但人們卻輕視。原因就出在人們承認法律,卻不相信因果

  簡單來說,因,是一切的動機和行動;果,是對動機與行動的回應,這是一種緣起規律緣起,講的就是因果,什麼因緣可產生什麼結果,中間有一定的關係,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不會錯亂的。

  果成熟了,再次造了因,又成熟了果,導致因果相續不斷。所以,每個人都要自己的所思所為,負起完全的責任

  佛教認為,命運是由自己的善惡業操控,只要改變了因,就可以影響果,這就是佛法所說因果不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