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不知道

  在一大乘經上所說五蘊五蘊是一體,色是物質現象,這個色不管大小,決定有受想行識。我們過去讀五蘊,都以為是人身體,現在知道了,不是的。物質精神是不能分開的,而且先有精神,後有物質。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看不懂看了百遍、千遍,都沒看懂。《心經》一天念好幾遍,「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不知道,總以為人身,身體是色;有感受;有思想,能想過去、想未來;這個思想一個一個接著一個,前念滅後念生,這叫行(行就是它相續,它不斷);識,識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種子,不斷的在那裡生滅,起現行,永遠不會消失,就這么解釋的。

  到現在的量子力學家,把這個謎解開了。用的方法佛經上講的一樣,就是將這一物質把它分裂,看它到底是怎麼組成的,不斷去分。一粒微塵肉眼看得見的,叫牛毛塵。把牛毛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是羊毛塵;再把羊毛塵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塵再分七分之一,水塵,肉眼看不見了,這里很微細物質現象,水有空隙,它在水裡頭活動沒有障礙;水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屬有空隙;金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微塵。在佛經微塵很小,阿羅漢天眼能看到微塵,比微塵更小的,阿羅漢看不到了。那個微塵還能分,再分成更小的,七分之一,七分之一,一直分下去,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再分七分之一,極微之微,真的是最小的,再不能分了,一分物質現象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好像做鄰居,你這一它就變成虛空。這個東西科學發現科學家分到最後,這一分最後是微中子。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極微色,極微之微,鄰虛塵。這個東西一分沒有了,空了,物質沒有了。

  今天科學方法掌握到微中子把它一打破的時候物質現象沒有了,發現的是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物質現象生起,是念頭波動產生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現象。所以色受想行識,那個受想行識在物質之先,有受想行識才現物質現象。受想行識它的根就是識,由根,這個波(波動),波動就是行,從行裡面再產生想,想裡面才有受,受是感受,它有想,所以它才形成色相,形成物質。這個被揭穿了,揭穿之後科學告訴我們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全是假的,跟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意思。得出的結論,佛三千年前說的,現代科學家證實了,佛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科學家完全接受。所以科學家聽到佛經上這些話,非常驚訝!科學到今天四百多年,一代接一代不斷的努力發現了,為什麼佛在三千年前,什麼科學儀器都沒有,他知道得這么清楚,講的比科學報告還要明了,這是什麼?佛向內求,科學家向外求。外求,四百年,多少人接著努力發現;內求不要,自己幾年工夫你就發現了。向內求就是修定,先持戒持戒幫助你得清凈心,清凈心就是定。得到清凈心,不要放棄,把清凈心加深,甚深禪定,到一切法都不動了,最後跟自性融成一片,那就自性本定。自性本定能照見一切法,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所以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怎麼變的過程很清楚,比科學的分析還要清楚。所以佛經裡頭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

  我們要問:佛經的是什麼?四個字就說明白了,「諸法實相」。諸法就是宇宙之間一切法,今天講現象,一切物質現象,一切精神現象,一切自然現象,一樣都不漏,真相是什麼?見性的人完全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今天物質真相被人揭穿,念頭真相還沒揭穿,念頭物質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怎麼來的?科學家現在在猜測,認為宇宙之間有個能量,然後怎麼樣把它去證明,這個能量又從哪來的?一層一層的剝除,讓它真相大白。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十年、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幾千年,我們迷在這些幻相裡頭,會被人揭穿。揭穿,他能不能成佛?不能。佛在大乘經上說的,第六識,就是思想,它的能量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因為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是無限的,妄心是有限的,有侷限的,它只能侷限在阿賴耶之內,阿賴耶外面那是自性。就是說用第六意識,可以了解阿賴耶之內的,這個宇宙的奧祕都能揭穿,阿賴耶之外的真如自性,完全不相干,不但成不了佛,連小乘須陀洹他都沒分。這叫佛法跟世法的不一樣,這叫佛法

  一定要守住祖宗的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天天讀,從頭到尾念一遍是修定;如果細心,每天就學完一小段,那是慧,那是修慧。所以修慧跟修定功德都通,沒有兩樣,方法不一樣,隨著各人歡喜。戒完全在其中。戒是什麼?心地清凈,有法喜而沒有執著。你今天領略到這里,再過幾天領略更高了,又深了,又有奇妙東西你看到了,才知道字字句句其味無窮,其深沒有底,廣沒有邊,這就是性德。它為什麼會這樣?世尊從大寂定裡頭流出來的,祕密都告訴你了。如果不是大寂定,說出東西就沒有這種效果。然後才知道古聖先賢東西高,我們今天跟人不能比,為什麼?今天人心浮動,浮動到極處,他靜不下來,而且都以為是對的,不相信清凈心當中會悟出道理,他不相信。一定要廣學多聞,一定要通過辯論,跟古德所說的完全相反,就難了。我們也是走古人的道路,才得到一點甘露,嘗到一點法味。要跟現在人學,得不到,得的是知識,不得受用。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第一二五集)2014/10/29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THE END